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0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处才能寄放乡愁

——《奉化民间文艺》丛书编纂感悟

柯 以 摄

    陈峰

    奉化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运用你一言我一语的口头语言,创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并渐渐延伸至各个领域。歌谣、谜语及地名故事等闪耀着智慧和理想之光,体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艺正在慢慢凋落甚至失传,抢救文化瑰宝可谓刻不容缓。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时抒情性的民歌与民谣,是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包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和美好情怀;民间谜语是民间文艺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民间测验智慧的短小作品,涉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和现象,寄寓了个人的思想情感,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地名故事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而成,诠释了人们对美好家园的向往,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憧憬。民间歌谣、民间谜语及地名故事带着浓重的乡音,是独一无二的乡土文学,也是游子寄放乡愁的精神之所。

    我从小喜欢各类民间文艺,喜欢听父辈们讲故事、唱歌谣、猜谜语,它们就像童年时代最好的“老师”,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启蒙着我们的智慧,培养着我们的真善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农村消失了,老屋也消失了,有的传说已经找不到出处,我们的下一代已经不知道这个地方的由来和曾经的儿歌、谜语,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就像一个人不知家在哪里,根在哪里。随着乡村里老人的渐渐离去,那些存于他们脑中的故事、谜语和歌谣也将一并消失。20世纪后期,全国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投入了许多人力、物力和经费,可见国家对这部分文化遗产的重视。奉化也曾组织民间文艺调查小组整理了一本《民间文学三集成》,但丰富的民间文学无法用一本书的厚度来承载。于是,在该书的基础上,我埋首于浩瀚的资料中寻找需要的东西,奔波于乡村之间听老人们讲述各种故事,编纂出版了这套民间文艺小丛书,包括《奉化歌谣》《奉化谜语》《奉化地名故事》三册。搜集整理的过程是辛苦的,也是愉悦的。

    在编纂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比如同一个谜底有多种谜面,或者是同一个地方有几种传说,是共存还是选择其一?我最后选择了共存。因为如果不悉数收录的话,这些民间文艺的多样性会遭到破坏。也发现有些谜底所指的事物已经彻底消失了,如“竹夫人”和“酒吸”。我曾遍访乡村的老人,问他们是否知道此二物。老人说年轻时见过,但现在已经没有实物了。还有就是方言的运用,有的谜语或歌谣如果不用方言就失去了韵味,而用了方言又找不到标准的汉字来指代,所以书中有的方言使用不是很准确,只代表了一种发音。而区区一个奉化,又有好几个方言片区,发音各有不同,情况就更复杂了。

    在资料采集过程中,有一位老人跟我复述了他年轻时听过的一则谜语,谜底至今尚未揭晓,我想把它放在这里,请有识之士赏玩。“十二月三十,月亮贼亮,梅花园挨进,沙沙响,给瞎眼看见,给聋子听到,拐脚去追,给蛇手抲着。”几种不可能的事情一起发生,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农历十二月三十,是没有月亮的夜晚,瞎眼不可能看见东西,聋子也听不见声音,拐脚追不了,手臂有残疾的蛇手是捉不住的?这是一个奇怪的谜语,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那位老人还讲了另一则谜语,他说这是一个对课,“风吹山头动,水浸石板烂。”前者是松毛,后者是湖漂。我问“湖漂”是什么,他说是“青衣”。我似懂非懂。是的,太多东西快要失传了,必须早点整理出来。

    对整理工作来说,永远嫌时间不够,永远有遗珠在路上,只能谨待方家校正和拾遗补阙。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