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0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讨厌的“训”

——《读书做人谱》读后

    三耳秀才

    我是韩石山的铁粉,曾多次对密友说:韩石山的书,你都可以买,不会后悔的。话虽如此,我自己当然也没有做到“都买”。去年在网上发现他的新书《读书做人谱》,当时心想,这有点太正经了吧?一犹豫,就没把此书移入购物车。

    前些时,我在微信中大着胆子向韩石山先生讨要作品签名本,他签了好几种,快递过来,其中便有《读书做人谱》。一翻,我暗叫了一声:好险,差点错过一本好书。

    “此书可作家训看也!”这是韩石山先生在扉页上特为我写的文字。此“训”,为说教,为劝导。“教导之文曰训”,故训多是上对下的。在我看来,一本有关“规范和训诫”的书,其最高境界便是不让人讨厌。《读书做人谱》做到了吗?

    严格说来,《读书做人谱》不是韩石山摆的谱,而是一位名叫龙炳垣的清朝四川人摆的,韩石山所做的,是对老谱进行释义。释义,是对谱的训,其效果,也是对读者的训了。韩石山在“校释凡例”中说:释义部分,尽量紧贴原文,纵有发挥,以不害原文意旨为度。韩石山的注释,分简注和释义,很显然,他给自己留下了充足的发挥空间。龙炳垣原文为3万字,简注1万多字,释义14万字。我数了数,全书共有88则释义,其中,韩氏文字的气息以及韩氏思维的痕迹到处可见。

    在为“克己”所做的释义中,韩石山先生写道:动怒,还有一种情形是迁怒。就是,不是针对眼前的人,却将怒气发在了他的身上。我当教员时,有时在外面受了气,正好有个学生来问个问题,平时肯定和气地解答,这次学生稍有一点差错,立马就发了大火,弄得学生莫名其妙,很是委屈。我也知道,是迁怒于无辜,是一种要不得的毛病,可总也改不了。现代文化人里,傅斯年先生也有这个毛病。他的秘书那廉君在一篇文章里回忆说:傅先生有时对一个人刚刚发完火,第二个人不知这个前因,跟着来找他,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以后第三第四个人相继而来,相继被斥而退。在这种情形下,傅先生常常对他说:“叫我不二过可以,叫我不迁怒,我实在做不到!”

    只看这一则,文中不仅有“我”,还有傅斯年,如此释义,也可叫演绎了。从读者角度来说,受此训,真是想讨厌也讨厌不起来。

    韩石山先生在行文中还会“夹带”新义。在行善事和得善报这一块内容中,他就添加了自己的观点:“我的看法是,没有直接的关联,间接的关联还是有的。”进而论道:有没有好报,是别人的事,自己一计较,就是势利小人了。只有不计后果做下的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

    《读书做人谱》成了“不讨厌的训”,其实并非韩石山一人之功。让读者心生欢喜的,还有书的排版设计,这设计,连韩石山先生也很喜欢。且看他是如何说的:这本书的完成,是个漫长的过程。2010年领受了这个任务,放了一段时间,2012年夏天写起,交稿后我就不管了。又拖了几年,一是央求南京的朱赢椿先生做装帧设计,朱先生是大忙人,一等就是两三年。二是印制,选了北京的雅昌公司,也是慢工出细活。这个拖延,是值得的。不说别的,朱赢椿先生设计这么个本本,就算里面一个字也没有,都值定价那个钱。朱先生是个奇才,装帧设计的大奖,几乎得遍了。

    我再来补充作为读者的一点观感吧。《读书做人谱》把古文的“古”和今文的“今”排得相得益彰。读者看了简注和释义后,如果还想看看古文的“模样”,竖排的古文就在边上,有的在页面的左边,有的在页面的右边,还有的在两个页面的中间,占整个页面的五分之二许。而当读者不需要时,竖排的古文,一点也不妨碍视界——这设计,不仅仅为了形式的美观,也是为了阅读的便利。

    个人判断,《读书做人谱》这本书,不到30岁,其实是不必看的。古人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如此一转念,却又觉得,隙中窥月也有隙中窥月的妙处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