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0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夕何夕

星轨(摄影)(海曙)李岩宏

    赵淑萍              

    小时候,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末了,英台道:“梁兄你花轿早来抬,我约你七巧之期到我家来。”我就很纳闷这“七巧之期”到底是哪一天?后来明白了,七巧之期就是七夕,七夕又称乞巧节(七巧节)、穿针节、晒书节、魁星节的。从前,未出阁的女孩在农历七月初六或初七晚要在庭院向织女星“乞巧”,乞求聪明慧巧。庭中用来乞巧的瓜果整夜不撤,女孩们还会摆出自己做的各种巧活。稍大看《三家巷》,对小说中区桃的巧活更是记忆深刻。“此外又有四盆香花,更加珍贵,那四盆花都只有酒杯大小,一盆莲花,一盆茉莉,一盆玫瑰,一盆夜合,每盆有花两朵,清香四溢……每盆之中,都有一朵真的一朵假的。可是任凭大家尽看尽猜,也分不出哪朵是真的,哪朵是假的。”那得有何等灵巧的手和细密的心思啊。那个着碎花白夏布短衫,白夏布长裤,绿油木屐,踏着清脆的步子的区桃这时就更美了。既然女孩子乞求女红慧巧,男孩就讲求读书的聪敏和灵性了。于是,又有了七夕晒书、拜魁星的说法。

    当然,七夕最著名的是牛郎织女的传说,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妇孺皆知。民间的看点在于仙凡配,在于老牛能说话,喜鹊会搭桥,在于对浩瀚星空的好奇和遐想。文人墨客更醉心于七夕的诗词、意境之美,那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含蓄温婉,是宫中少女“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寂寥,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深邃。

    上世纪80年代有部电视剧《鹊桥仙》,讲的是秦少游和苏小妹的爱情。至今还记得王洁实、谢莉斯唱的主题歌《难诉相思》,凄美缱绻,令人生出丝丝惆怅。其实,冯梦龙《醒世恒言》中《苏小妹三难新郎》纯属小说,苏轼确实有个妹妹,但年少时就夭亡了,根本不可能嫁给秦少游。或许是《鹊桥仙》写得太过动人,后人乱点鸳鸯谱,给这位才俊配上一个聪明巧慧的才女,且让他们历经曲折,然后朝朝暮暮,诗词唱和,永不分离。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住着一个不可能的人,那个人路过了青春一阵子,都会在记忆里搁浅一辈子。”未遂的恋情,天各一方的思念,最是让人魂牵梦绕。七夕,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思有所感吧。当银河皎洁,清风徐来,花影绰约时,一定会怀想起久违的青春,思念起远方的爱人。尤其是从前,那“车,马,邮件都‘慢’”的日子,如果相爱却远隔天涯,那是种怎样的期盼和煎熬啊。那时,不会有快递送来鲜花和巧克力,但人们从思念中咀嚼到别样的人生滋味。

    看朋友圈里的微信,有人质疑七夕根本不能算情人节。理由是秋有肃杀之气,而一年一度相聚,又是何等的艰辛和无奈。真正的情人节应该放在元宵。上元佳节多的是浪漫的邂逅,宝马雕车,暗香盈盈,那临去秋波一转,从此便种下万千情愫。“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初见,总是那么美。而七夕,金风玉露,偶一相逢,那需要的是忠贞、坚守。“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别离,总是销魂!那一年中唯一的一次,就弥足珍贵。这样的爱,超越时空,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所以,元宵和七夕,在我眼里都堪称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令人想起那首《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誓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现在想来,这哪是一桩政治游说,又哪是划船人在表达对王子的感恩之情,分明是爱人的大胆表白。难怪,电影《夜宴》中设计了一位痴情的青女,痴恋王子,最后,就唱着《越人歌》,倒在王子的怀里。

    七夕何夕?相爱的人,可以有英台妹妹的含蓄,也可以有《越人歌》的直白。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