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0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乞巧与女红

    三丫               

    七夕,以前主要是女性的节日。所谓“乞巧”,就是以碗贮水,陈列瓜果祭拜牛郎织女,向天上的诸神乞求智慧,希望自己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男耕女织。旧时工业文明不像现在发达,一家人的衣着穿戴全仰仗女子的双手。她们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活计及其成品,被称为女红,女红作品除了保暖御寒的实用功能外,还蕴含了一些不被人们所察觉的微妙关系,并折射出复杂的社会观念和个人情感。

    古代女子的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人结婚前连对方的面都没见过。结婚全凭运气。遇到情投意合的,是佳缘,遇到合不来的,则是一辈子的痛苦。但女子依然生儿育女,把所有的情感和爱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那一针一线里深藏着浓浓的母爱。

    女红活并非平民女子专属,千金小姐概莫能外。《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闹过一次“别扭”,黛玉误以为自己送给宝玉的荷包被小厮抢了去,觉得宝玉不珍惜自己一片心意,郁闷生气,且一气之下把正在给宝玉做的一个香袋儿也剪破了。其实是,宝玉生怕荷包被别人拿去,把它放在了“任谁也抢不去”的贴身处。当宝玉取出荷包给黛玉看时,误会得以解除。黛玉所赠荷包,本是挂在腰间,用来盛放香料或零钱的,但寻常之物一旦被视为信物,它的意义就全然不同了。

    旧时苏州习俗,姑娘长到六七岁时就要跟母亲或姐姐学刺绣,家境富裕的人家,还要请专门的绣娘教习。据说一个人所绣的荷包可以装满箱篓,为的是出嫁时带往婆家,在婚礼上分发给男方的亲朋好友,既是对于自己心灵手巧的展示,也是青春的纪念品。女性的一双巧手总能给家人带来无尽的现世安稳。

    我幼年时,亲眼见过乡村婚礼。一大早,远处传来锣鼓唢呐的声音,接着,一担一担嫁妆鱼贯而入,摆满厅堂。新娘进入东首新厢房前,媒婆会讨来新娘的钥匙,把厅堂摆放的樟木箱依次打开,细数妆奁:各式鞋子、花样鞋垫,转着圈向围观的各路亲朋好友及“吃瓜群众”展示。这些鞋子、鞋垫是新娘子婚前日日夜夜亲手为新家人赶制的,这些精致的手工制品不啻是新娘闪亮登场的耀眼名片,让陌生的村庄迅速接纳她。俗话说“娶妻貌美,不如娶妻手巧”,美貌经不起岁月风雨,手巧却可造福全家。

    唐代诗人秦韬玉的那首《贫女》妇孺皆知,“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既写出了贫女为别人作嫁衣而无人赏识的感伤,同时也流露出她对女红技艺的自豪。眼下不少时髦女子也渐渐意识到女红的独特与柔美,纷纷去各手工教室学做针线活。笔者所在企业也多次开办免费女子学堂,我去教学时,常常略感诧异,很多女孩子从出生到走上工作岗位,一直没有机会摆弄针线,连穿个针眼也不会,真教古代女人好生羡慕呢。不过我想,略通一点针线活,还是能够增加幸福指数的。做针线活时,呼吸均匀,细细关照自己的心念动作,如同参禅一般。瞬间抛开世间牵绊,心境平和,人也变得温柔起来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