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0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5800年前宁波先民在此生活

奉化下王渡村新发现一处史前文化遗址

首次发现河姆渡晚期平地环境、旷野环境中的聚落类型

图为下王渡遗址现场。(林海 摄)
图为部分文物。(林海 摄)

    本报讯(记者林海 通讯员何华军)昨日上午,宁波奉化下王渡遗址Ⅰ期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宁波宁南贸易物流园区建设指挥部会议室召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表示,在该处遗存中,发现的最早遗迹距今约5800年,其中河姆渡晚期平地环境、旷野环境中的聚落类型系浙江省内首次发现,与山麓类型有区别,对认识河姆渡从早期到晚期的聚落变化有突破性意义。

    据介绍,奉化下王渡村的史前文化遗址其核心区分布范围约9500平方米。因遗址位于奉化区江口街道下王渡村东,故定名为下王渡遗址。2016年11月,在宁波宁南贸易物流园区建设施工过程中发现部分陶器残片及残缺石器。同年12月,在奉化区委、区政府和宁南贸易物流园区建设指挥部的支持配合下,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力量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和试掘。2017年3月至8月,经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全方位合作,多学科介入,正式实施了下王渡遗址Ⅰ期抢救性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清理出史前至宋元时期各类遗迹现象170处,出土残损文物陶片千余袋、各类小件320余件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发掘情况表明,下王渡遗址地层堆积深度1.75米至2.5米,文化层可分为四个大层,其相对时代由早至晚分别为河姆渡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时期、商周时期和宋元时期。其中,河姆渡文化时期和良渚文化时期是下王渡遗址的主体阶段,其遗存具体年代最早距今约5800年,相当于河姆渡文化晚期阶段。

    发掘过程中,清理河姆渡文化遗迹18处(灰坑9个、干栏式建筑房址7座,围栏2条),出土遗物主要见有陶鼎、陶豆、陶壶、陶盘、陶罐、陶支座、石钺、石锛、石楔、石镰、石镞、石纺轮、骨镞、骨刀、骨锥和猪头骨、猪下颌骨、鹿角、编织物等;共清理良渚文化遗迹107处(房址20座、建筑基址3处、灰坑77个、灰沟1条、墓葬5座、水井1口),出土遗物主要见有陶鼎、陶豆、陶壶、陶盉、陶罐、陶支座、石钺、石锛、石镞、石犁、石纺轮和动物骨骼等;共清理商周时期遗迹33处(房址2座、灰坑28个、灰沟2条、水井1口),出土遗物主要见有印纹硬陶和原始瓷豆、盏等;共清理宋元时期遗迹12处(灰坑7个、灰沟5条),出土遗物仅见少量青瓷碗、盘、盏等。

    负责此次Ⅰ期考古工作的领队、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宁研究员表示,下王渡遗址的发现“开拓了宁绍地区河姆渡文化晚期聚落文化的新局面;从河姆渡到马家浜、崧泽、良渚,出土文物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域特色强烈,是在河姆渡晚期此阶段目前最好的遗址之一。”

    奉化区委、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遗址Ⅰ期发掘中发现的部分重要遗迹现象,如保存较好的土台、水井、墓葬等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分拆或整体迁移至建设中的奉化博物馆内保护展示并做实验室考古;遗址Ⅱ期发掘工作也将在2018年按程序报批后继续展开;遗址其余部分将在不影响工程建设的前提下实施原址保护且计划打造成为小型遗址公园,以供市民参观、游览、休憩,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