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潘旭婷 吴立高 一家三口,两个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这两个都是我的‘宝贝’,得天天守着,不然不放心啊。”郑才君口中的“宝贝”就是躺在床上的妻子和女儿。 25年前,生下女儿后不久,妻子便病了,从身体开始失去平衡、走路乱冲,到话都说不清楚,医生说是因为后脑萎缩,这是一种家族遗传疾病,现在女儿也是这样,她们身边离不了人。郑才君说,这几十年虽苦,但看到她们在身边,总感觉家还在,很踏实。 厄运袭来 郑才君是宁海强蛟镇峡山社区人,妻子陈燕华是梅林人。1989年,两个相爱的年轻人终于走到了一起,生活平淡而又幸福。女儿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增添了莫大的欢乐。 日子虽说清苦,爽朗的笑声总能将小屋填满。郑才君迫切想改善生活,他跑到上海做鳗苗生意,不料赔了五六万元。看着丈夫没事就蹲在一旁抽烟,陈燕华急坏了,凭理发手艺在村口开了家理发店,足够应付家庭开支。郑才君很心疼,开着船到舟山嵊泗捕鱼,哪里浪头大,他就往哪里赶。郑才君终于把债务全部还清,还有了点积蓄。 25年前的一天,妻子突然走路摔了。郑才君带着妻子到医院,宁波、上海、北京,一路跑,医生的诊断都一样:后脑萎缩,遗传性疾病。既然很难治愈,那就让她过好每一天,从此,郑才君的生活基本局限于家里的一方天地。 不离不弃 郑才君的性格如大海般坚韧。每天凌晨三四点甚至更早,他便去海边摸鱼抓虾,然后匆匆赶回家,给母女俩做早饭,洗漱,打扫卫生。到了傍晚又赶去海塘喂虾,然后回来做晚饭。这样的生活年复一年。 郑才君说,妻子一到晚上就睡不着,喊着上厕所,有时候几分钟里能上四五趟厕所。“反正一到晚上,她就开始闹,这二十多年下来,我就没睡过一个好觉。”天气暖和的晚上,妻子就叫郑才君把她推到屋外坐一会儿,这样就可以让他在床上睡个几十分钟。 因为要“照顾”海塘里的鱼虾,又要担心家中的妻子和女儿,每一天,郑才君都在路上赶。“现在女儿病情相对还好,家里有事会打电话给我。有时候刚到海塘,女儿打电话来说妈妈摔倒了,我又骑着三轮车往回赶。”因为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别人承包的海塘能赚个几万元,郑才君最多只有一万元。“现在镇里给办了低保,家里勉强能应付。穷点不怕,家人在一起就好。”郑才君最怕的是自己生病,那这个家就完了。 陪伴是世上最长情的告白,这个渔家汉子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诠释,有那么一种爱,温暖而又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