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0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赞奉化广电的“新闻业务大考”

    张 弓

    从微信公众号“掌上奉化”获悉,9月2日,53位奉化广播电视系统的编辑、记者,参加了一次“建台以来最严格的业务大考试”。考试要求在2个半小时内完成三篇文章,分别是一篇消息,字数300-500字,占20分;一篇新媒体作品,字数不限,占30分;一篇新闻评论,500字左右,占50分。试卷提供了两个新闻素材,考生任选其一写作,满分为100分。除了组织编辑、记者考试外,还开展播音主持、节目制作、网络技术等大比武。整个活动结束后,奉化区广电中心将邀请宁波市副高级职称以上的相关专家组成评委会,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看完这条微信,我当即留言:赞成业务考试,赞成评论占比50%,赞成让外人当评委。

    广播、电视属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日子不好过,大家都知道。于是不少媒体的领导,把更多的精力用到了经营上,这也无可厚非。在此种情形下,一个现象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就是提高新闻业务能力这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被严重地忽视了。作为受众,即使不做调查,从每天的新闻报道中,也能清楚地感受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在明显下降。同样处于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奉化区广电中心却下决心抽出时间和精力,组织这样一次涵盖全体、要求严格的“新闻业务大考”,值得一赞。

    编辑、记者的考试,满分是100分,消息、新媒体作品、新闻评论三种文体分数的占比,分别是20分、30分、50分,这可能有点出乎一些新闻人的意料。按照媒体界的一般理念,“消息”无疑是最常用又是最重要的,各级新闻奖评选也向消息倾斜。如果考虑到传统媒体急需向新媒体转型或者与新媒体融合的需要,让“新媒体作品”占分高一点,也在情理之中。但让“新闻评论”占分50%,是前两种体裁占比之和,非常少见。不知道这是谁的主意,但我满心赞成。这不仅是因为我偏爱评论,更因为新闻界太需要评论作品了。新媒体的发展,给评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是评论人才一直跟不上。传统媒体想找年轻的评论员补充,简直比上天还难。新媒体想物色合格的网络评论员,也不比入地容易。

    于是,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不管是政治评论、经济评论、文化评论还是社会评论,优秀的作品凤毛麟角,合格的文章也是稀缺品。有的文章,自称新闻评论,出现在报纸、电台、电视和网络上,可仔细一看,里面既没有新闻,也没有观点,更缺乏分析议论,倒像是新闻陈述或散文抒情。让这样的所谓评论去承担引导舆论的重任,实在有点勉为其难。这就需要媒体单位下大力培养和激励评论人才。而新闻行业里的编辑、记者,兼做或转行从事新闻评论工作,跨度最小。奉化区广电中心关于三种文体占分比例的分配,体现了这样一种急切心情和责任自觉,也值得一赞。

    应该点赞的第三点是,这次大考评委会的组成原则。奉化区广电中心对评委会组成人员的选择,有两个特点:一是邀请专家而非领导;二是避免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种陋习。说它是“特点”,因为新闻界常见的各种各样评比,评委会成员往往是“领导为主,专家点缀”。领导是统领人才,专家是专门人才,专业的事让专家去做,更合适。有些领导本身就是作者——被评选的对象;有些领导评委虽然自己没有作品参评,但参评作品中有的是他亲自策划的,作者之中有的是他赏识的部下,评上还是评不上,与他的业绩多少有些关系,发言、投票,就很难做到公正。从不搭界的第三方那里找专家,就可以避免这些弊病,使评分准确服人,从而保证大考能产生积极效果,还能将评比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现实情况下,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经济压力都很大,重视经营理所应当。但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因为我们是媒体,新闻业务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受众满意是我们的成事之基。把“根本”与“基础”丢了,生存同样会发生问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