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1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服务聚人才促创新

科协服务“名城名都”建设砥砺奋进

——写在宁波市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

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总结交流会在甬举行。
郭孔辉院士考察建新赵氏集团院士工作站。
国内有色金属专家熊仪帮助甬企解决实际困难。
农技专家为受灾农户“搭脉问诊”。
2014年9月,潘德炉、孙晋良、张全兴、张偲、周翔等院士考察宁波纺织企业。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蓬勃兴起,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在这场伟大的变革征程中,宁波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引擎,广聚天下人才,锐意创业创新,奏响了科技、产业、人才合力推动发展的最强音。

    作为构建创新生态的生力军,宁波市科协紧紧抓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这根主线,奋力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开发引进科技智力、推动学术创新、服务科技工作者、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及加强自身建设,为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快建成“名城名都”提供了强劲支撑。

    五年来,在市科协的协助下,宁波人才和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全民科学素质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宁波已累计搭建起院士工作站97家,全国、省级学会服务站18家,海智基地工作站7家,先后与14个海外科技社团签署合作协议。宁波成功跻身“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试点城市。全市具备科学素养的市民比例达到了10.42%,远高于6.2%的全国平均水平,位列全省第一。

    宁波市科协紧紧抓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这根主线,奋力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一个有利于繁育“创新丛林”的“小气候”在宁波日渐形成。

    “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建立起科协组织,建家、交友活动就开展到哪里。”这是中央对科协人才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宁波市科协对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坚定追求。

    谋求高水平的创新 激“智”有术的宁波模式

    “少则3天,多则半个月,合创院士工作站用3D技术直接‘打’样件,效率比以往提高了二三十倍,还为企业节省大笔开支。”宁波华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院士工作站为企业创新带来的便捷“立竿见影”。

    华德汽车的“小确幸”,正是宁波市科协通过柔性引智,服务创新驱动的一个缩影。

    新常态下,宁波如何打造智力高地,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宁波市科协给出的靓丽答卷是,立足宁波,瞄准高端智力不足这块困扰多年的“短板”,坚持把招才引智作为核心,通过构建院士工作站、学会服务站、海智基地工作站三大平台,运用“院士专家企业行”“全国学会宁波行”“海智宁波之旅”三大载体,持续深化“引智”“融智”“提智”,积极帮助甬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事实证明,这条“智”富路不仅走得通,而且是一条充满阳光的康庄大道。

    在院士团队的帮助下,97家建站甬企相继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00余项,参与制定国际和国家标准100余项,10家甬企成功上市。院士团队为建站甬企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远期经济效益更是在百亿以上;自2013年宁波在全国率先设立学会服务站以来,20多家全国学会的300多位顶尖专家已协助甬企解决技术难题200多项,累计受益甬企超过2000家;宁波相继建成海智基地工作站7家,累计引进落户海外创新型企业1200余家。

    一边柔性引智助力甬企“借智”攀高,一边注重充分激发市内科技人才资源潜力助力创业创新,市科协着力让市内外科技工作者在宁波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比翼齐飞。

    五年来,宁波市各级科协通过组织动员学(协)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协与企业、农村对接,让140多万名科技工作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大展拳脚;通过每年逾1000场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助推科技人员的学术能力不断向更高层级跃升……一个有利于繁育“创新丛林”的“小气候”在宁波日渐形成。

    传递有温度的科学

    全民科普的宁波经验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有力一翼”,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五年来,宁波市科协以科普“社会化、精准化、信息化”为抓手,坚持做有温度的科普,让科普工作持续升温。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曾一度让宁波老人倍感失落。88岁的方天一老先生忍不住“吐槽”:“年轻人到医院看病,直接领号,而我们年纪大的人起个大早还在苦苦排队,因为我们不会使用网上挂号和手机预约。”

    为了消除老人的窘迫,今年宁波市科协实施了千场万人智能手机知识普及工程,开始对全市1万名45岁以上市民进行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知识1000场次的普及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智能手机运用能力。

    作为2017年宁波市民生实事,这场暖人心的科普行动,让银发一族拍手叫好,也让人们看到了宁波科普工作温情的一角。

    五年来,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业创新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宁波共举办主题科普活动2万余场,发放科普宣传资料1200余万册;为激发青少年创新热情,宁波相继开展科学嘉年华、科技新苗培养计划、中美科普连线、关爱特殊儿童科普教育等活动,全市青少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奖项逾千项;宁波还先后针对农民、市民、公务员等开展科学培训,累计参加培训者逾75万人次。

    目前,宁波80%的区县(市)选入全国科普示范区县(市)。宁波科学探索中心、鄞州区气象科技馆、象山“科普馆群”等成为传递科学知识的城市地标;3228座科普画廊、120座科普主题馆、58家科普教育基地构筑起宁波科普的坚实地基;电视、电台、网站、微博、微信、短信等“多位一体”的科普信息化体系显出雏形,全媒体、立体式、全域化的科普宣传成为创新宁波的一张靓丽名片。

    五年来,宁波科普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出发点和落脚点却始终如一:那就是为公众提供更多走近科学的机会,让科普惠民利民之光照耀到每一个人的身上。目前,宁波市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已超过10%,位列全省首位。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跃升至15%。

    建家交友长本事

    呵护科技工作者的宁波实践

    “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建立起科协组织,建家、交友活动就开展到哪里。”这是中央对科协人才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宁波市科协对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坚定追求。

    宁波是民营经济大市,民营企业又是各类科技工作者的集聚地。如何把数量众多的民企科技人才纳入科协组织范畴,提升他们的“归属感”“获得感”?宁波市各级科协积极探索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和运行路径,从小处着眼,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经验、好经验。

    宁波先后出台《宁波市科协关于加强企业科协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去年又开始探索在众创空间等双创基地建立科协,通过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依托组建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企业科协、园区科协甚至企业科协联盟。一系列接牢地气又富有专业精神的顶层设计,为企业科协建设锚定了方向。

    除企业外,宁波市各级科协还大力发展学(协)会和高校、乡镇(街道)等的科协组织。截至目前,全市科协系统已有科协组织逾3500家。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科协组织覆盖率高达93.5%,成为全国学习的标杆城市。

    建组织只是起点,巩固组织、提高能力才是关键。

    五年来,宁波市科协在服务科技工作者上渐入佳境:政策氛围越来越好,《宁波市自然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暂行办法》《市科协重点学术活动资助管理办法》《宁波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办法》《宁波市青年科技奖评选办法》等一系列促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政策利箭频频射出;学术氛围越来越浓,先后举办或直接资助重点学术活动160多项、天一论坛20期、软科学研究课题100余项、科技沙龙100期,帮助科技工作者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真情关怀越来越多,市科协先后慰问拜访了100多位院士,邀请了70多位甬籍院士回乡考察。走访慰问科技工作者1500余人次。组织科技人员各种联谊活动40余次,吸引近万人参加。

    小细节反映大服务。宁波市各级科协还经常性组织运动会、体质检测、相亲联谊等活动,深受科技工作者喜爱。地理位置偏远的象山大堂乌沙山电厂男多女少,在企业科协举办的相亲活动中,一对对科技爱人走进婚姻殿堂,赢得众人点赞叫好。“这样的活动接地气,有成效,多多益善!”

    献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建设新型智库的宁波探索

    去年11月23日,宁波市第九届学术大会智能制造分会在江北区举行。

    在这场高规格的座谈会上,8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智能制造和智能经济“头脑风暴”,激荡出数十条建议,涉及工业设计、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及传统产业改造等领域,从科技的角度为宁波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充分调动激发各类决策咨询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宁波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这是宁波市科协智库建设的独特之举。

    五年来,宁波市科协把加强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服务党政部门科学决策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积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新型科技创新智库建设。

    截至目前,市科协智库工作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依托院士工作站、全国学会服务站以及全市295家市、县二级学(协)会、17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科协,逐步构建起开放协同、集成资源的科技智库网络体系;通过重点课题资助等方式,组织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针对“五水共治”、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国内外院士服务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模式与对策思路》《关于组建高层次综合性海洋经济研究机构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军工产业发展建议》等调查报告150余篇,其中43篇《科技工作者建议》得到了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宁波重点发展战略,市科协相继举办了“海洋开发与保护高端论坛”“五水共治与海洋环境治理院士咨询会”“宁波市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座谈会”等院士高端论坛(咨询会)32场、高端科技论坛50余场。江北区举办的“智能传感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工程前沿技术论坛”、北仑区“模具科技周”、奉化区“中国(宁波)竹产业高层论坛”、余姚市“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慈溪市“植入材料与器械的研究与应用论坛”、宁海县“中国汽车零部件创新发展专题论坛”等一批区域性高端论坛成功举办,为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实现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动力作用,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支撑作用。市科协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正是为了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传导智慧,引领创新,在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中发挥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

    新方位上再出发,砥砺奋进谋新篇。目前,宁波正处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高水平”目标、建设“名城名都”的关键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化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期,宁波市各级科协将牢记使命,提高站位,凝神聚力,攻坚克难,以科协铁军的担当,团结带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勇立创新潮头,奋力为“名城名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易鹤 金晶 王国英)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