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阅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15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笔记里有你我的影子

——读陆春祥新著《笔记的笔记》和《太平里的广记》

    广 民           

    本届上海书市,好书琳琅满目,但有两本书,无论装帧还是内容,都有些抢眼,“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陆春祥,一下子推出了两部笔记新说系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笔记的笔记》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太平里的广记》。这两部笔记系列,均借鉴古代笔记的内容排列,《笔记的笔记》40卷,45万字;《太平里的广记》33卷,26万字。从汉魏六朝,到唐宋元明清,诚可谓千年笔记精华的一次大梳理。

    近年来,陆春祥一直致力于历代经典笔记的阅读和写作,此前推出的《字字锦》和《笔记中的动物》,均广受读者欢迎,其中,《字字锦》半年内就印刷三次,《笔记中的动物》更是被全国几百家媒体关注。由此可见,冷知识也可以成为热知识。

    历代笔记大致可分小说故事、历史琐闻、考辨考据三大类,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但除了一些专业研究者,目前大众的关注度依然不够。陆春祥认为,在各类笔记中,历朝历代的社会风尚、典章制度、民众疾苦、诗文书画、历史事件、科技发展,都有十分详细的记录,就连那些鬼神精怪的故事,也多有言外之意。而且笔记多以当事人的角度阐述,虽属野史类,却拥有大量的干货。

    唐代的笔记,基本上淹没在诗歌耀眼的光芒背后,其实,唐代的各类笔记,与之前汉魏六朝的志人志怪的作品,已有极大的不同,从文学角度看,已经相当成熟。历史琐记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唐代的辉煌;传奇故事文学味道极浓,如电影《聂隐娘》就取材于唐传奇;考辨考据类的笔记,也已独立发展成一个大的门类。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博大精深,更成为历代笔记难以逾越的高峰。

    宋代文化超前发达,笔记种类繁多。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小说、传记、故事、杂类多达1126部,除去一些不属于笔记类的,宋人笔记不下700部。苏轼的《东坡志林》、沈括的《梦溪笔谈》、洪迈的《容斋随笔》等都是笔记中的上品。74卷本的《容斋随笔》,在宋朝称得上是一部畅销书,而且一畅销就是40年,书中内容包罗万象,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鸡毛蒜皮,什么都有。

    宋代笔记中以历史琐闻一类最发达,且好多是记叙本朝的轶事和掌故,内容较为真实,从这个角度看,它们是正史的有益补充。另外,宋代学术氛围浓厚,考辨考据类的笔记也大大超越了前人。笔记还得到了宋代国家层面的重视,李昉等人编的《太平广记》就是国家工程。

    陆春祥说,正因为宋代笔记多,所以他的两部作品中,宋代的内容占了相当比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些笔记作家,在用毕生的经历,告诫我们,谆谆教导。因此,历代笔记里,现实的影子甚至我们自己的影子,无处不在。”

    如《掠剩使》(《笔记的笔记》卷三十七)一文表达的是,每个人命中的财物,皆有定数,且古今同理。唐人小说中,有“掠剩使”的说法,如果你的财物少过其数,则上天会派一使者送来,但也只是将你命中之财物数填满为止,多了就不行。今天的人们,也有散财获福的说法。人积财太多,过了一定限度,冥冥之中神就会以各种各样的事耗去你的财。如果财物合适,那么,事情就不会发生。

    《心躁害死人》(《笔记的笔记》卷三十八)一文传递的道理粗看浅显,细品大有余味。说的是有两人同船,欲到同一个目的地。一人性急,白天晚上都在掐时间、算路程,船稍微堵一下,或者有什么事情耽搁一下,他就急得不行,破口大骂。为此,他外形枯槁,面容憔悴。另一人性缓,随便船怎么开,开到哪里,为什么停下来,怎么停下来,统统不管。吃得香,睡得着,脸色一天比一天滋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陆春祥在《太平里的广记》扉页中写道:我读的笔记,只是历代海量笔记中之一粟,但各种碎石和金子,迎面撞击,有时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仍然兴奋,因为里面有“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语)。

    机巧文字,沙里披金。唐宋元明清,勾连到现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