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供销社区块旧城区改建项目全景。(李长健 徐欣 摄) |
近日,随着第46户产权单位——京投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签下征收协议,市供销社区块旧城区改建项目的签约率达到100%。这意味着,耗时91天,这是今年江北区体量最大的非住宅征收项目,也是白沙街道全面落实“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攻坚行动的一个缩影。 本报记者 徐 欣 通讯员 邵家艳 王谢雪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市供销社区块位于甬江北岸,涉及非住宅46家,房屋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地块内多为厂房、仓库等建筑,由于紧邻原宁波铁路北站和港埠三区,一直以来是宁波仓储物流主要用地。近年来随着火车北站和港埠三区的搬迁,该区块房屋大部分对外出租,用于汽车销售和维修、仓储、殡葬服务及公寓出租等。地块内人员复杂,多为二次转租以及再转租,企业产权、厂房产权等混乱不清,且房屋经多次改建,存在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市供销社区块与大庆北路周边的经济模式、业态现状等已难以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要求。旧城区更新改造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具有诸多好处。市供销社区块规划为住宅与江北中学二期。大庆北路道路拓宽改造施工将彻底改变“雨天一路泥泞,晴天尘土飞扬”的现状。据悉,此次市供销社区块和甬江北岸大庆北路道路项目的成功签约,为甬江北岸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响了甬江北岸涅槃重生的第一枪。 三大举措攻坚征迁 然而,项目启动伊始,不少被征收企业、承租企业抱有一种“等”“耗”“拖”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能拖得久撑得住,就能争取到更多利益。为此,白沙街道和区职能部门综合分析研判存在的困难,制定对策。街道采取全体动员、分片包干的工作机制,抽调精兵强将充实拆迁力量。街道主要领导奋斗在拆迁作战一线,包片包干、责任到人,与各被征收单位做好衔接工作。拆迁办内部依托社区优势共同做好对各项目的前期调查排摸和上门动迁工作。实施服务外包,借力征收。委托律师事务所协助进行资料收集、调查取证等工作,大大提高了摸底效率,为完成100%签约赢得了时间。街道制定了定期例会机制,召集相关部门、领导开会通报项目进展和被征收人的想法及动态,理清征收过程中不容回避的困难并及时会商共同破解。 一家企业负责人起初对于征收心存疑虑,多次爽约原定的会谈。拆迁办工作人员没有气馁,反而加派人手上门对接,宣讲政策。在签约期限的最后一天下午,该企业最终完成签约。 市供销社集团公司征收面积占到了整个项目的三分之一,承租情况复杂。对此,街道领导制定“一天一调度,一周一计划一通报”的制度,每天召开例会,汇报工作进度,结合实际,对各户拟补偿款项进行估算。在沟通过程中,双方本着“互通有无,合作共赢”的理念,逐步完成了签约。 撸袖加油干不言苦 “吱嘎吱嘎”,在江北白沙街道,陈海山骑自行车走访企业的声音经常响起在被征收单位。在前期的排摸过程中,一家物流公司提出了许多超出政策范围的要求。陈海山主动接下了这块“硬骨头”。为使被拆迁单位了解旧城区改造的规划和征收政策,他一有空就往企业跑,宣讲征收政策,与被征收单位的负责人促膝谈心交朋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成对方最后主动要求签约。 从资金预测、征收意愿征询,到房屋测绘、入户评估,王留德作为白沙街道拆迁办包案领导,带领拆迁办工作人员足足奋斗了三个月,为市供销社区块旧城区改建项目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全体拆迁办工作人员加班加点,“5+2”“白+黑”地工作,边评估边出评估报告并及时送达。这些细致又烦琐的前期工作大大助推了后期签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整个项目的顺利发展抢得先机,征收评估工作提前了半个月完成。8月以来,全体工作人员主动放弃节假日,投身到征收一线中去,不少人错过了暑假陪伴孩子出游的亲子时光。“舍小家为大家,虽然辛苦,但我们都无怨无悔。”拆迁办李长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