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鸣 付昊苏 “放管服”改革4年多来,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更需下一番绣花功夫,在关键处破题,在细节处着力,以求实效。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需清醒地看到,改革与发展成效和群众期待相比,尚有不小差距——有些该放的权还没放,对新产业、新业态的监管还需探索,服务有待创新……对此,须快马加鞭,切不可有“差不多”“歇歇脚”的松懈心态。 特别是,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遇到越来越多的细节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细小,却往往事关改革的成败和群众获得感,是改革中的硬骨头。骨头再硬也要啃,绣花绣到细节处,更要用劈针绣、挑花绣等精细针法来细致勾描。 改革不能止步于“大致”“也许”“还凑合”,而需每一针每一线都精准,精益求精。服务意识的强弱、服务水平的高低,往往就差别在一个微笑、一声细语等小微之处,优化服务的目标也必须精益求精方能实现。改革切忌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而需心静神定,专心致志,一锤接着一锤敲,积小胜为大胜。 当前,要破解“放管服”改革中存在的行政体制待突破、监管体系待健全、服务流程待优化、信息系统待整合等问题,需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将改革做深、做透、做到位。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放管服”改革,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更需要非同寻常的耐心、细心、恒心。只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用扎扎实实的改革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强大动力。 (新华社郑州9月19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