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喜迎十九大特别报道·五大发展理念在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2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享城市发展机遇与红利

对接上海,合力打造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本报记者 张 燕 杨绪忠

东部新城全景。(市住建委供图)
郑勇 制图
国内轨道交通行业首个服务型机器人“亮相”宁波地铁站。(徐文杰 摄)
宁波至余姚城际铁路开通。
(徐文杰 摄)

    9年前,一座跨海大桥飞越杭州湾,将宁波从陆上交通末端迅速提升为长三角交通要塞,对接上海的“桥头堡”,成为长三角水、陆、空交通枢纽之一。

    去年5月,国务院批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迅速崛起。这个由20多个城市组成的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口聚集能力强,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交汇,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身处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背靠上海超级大都市,依托杭州湾湾区后盾,宁波的优势得天独厚。欲享区域经济之机遇与红利,宁波已迈开了深度对接大上海的步伐,与兄弟城市合力打造一个更为强大雄厚的世界级城市群。

    大都市格局初显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00平方公里,东部新城、南部新城成为现代都市新地标,镇海新城、“两江北岸”建设加快推进,东钱湖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宁波城市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面对新型城市化的浪潮,我市着力构建“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的大都市新格局,五年来,城市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和环境日益改善。

    五年来,宁波中心城区调整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推进城市“双修”和城市设计国家试点,完成中山路改造提升工程,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13万平方米,扎实推进“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工程和城市夜景美化工程,城市环境不断美化优化。稳妥实施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有效解决了中心城区同质发展、同质竞争的问题,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的发展新局面。

    五年来,宁波南北两翼统筹发展步伐加快。北翼杭州湾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实现了六年翻两番,经济增速居宁波各区县(市)和功能区首位,成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余慈地区统筹规划细化度、交通道路对接度、群众生活便利度、生态环境美化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全面推进宁波北部副中心城区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南翼宁波南部滨海新区、象山航天智慧科技城等重点功能平台建设进展顺利,象山港大桥建成通车,美丽县城建设成效明显,宁海成为首批“浙江美丽县城”试点县,象山成功创建省示范文明县城。

    五年来,宁波的卫星城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以卫星城改革试点为载体,我市加快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实施规划实施权、投资审批权、土地出让权、财政预算和政策制定权等“五权”下放改革,加大对卫星城建设的资金和土地要素等扶持力度,卫星城“镇级建制县级体制”基本形成,加快由“镇”到“城”的历史性跨越。

    “同时,我市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积极推进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建设,着力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4年以来,宁波绕城高速、象山港大桥、杭甬客专、铁路宁波站,轨道交通1号线等重点工程建成投用,金甬铁路、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宁波段、栎社国际机场三期、世纪大道快速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一环六射”高速路网、“南客北货”铁路格局、“十字型”轨道交通骨架和“一纵两横”快速路网,宁波国家级综合枢纽地位不断巩固。

    交通末梢变身区域枢纽

    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即将建成通车,栎社机场三期加快T2航站楼主体结构施工,“一号工程”沪嘉甬铁路力争年内启动工程可行性研究……连续12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全省第一,宁波交通在织就一个更广泛和更密集的内部网络的同时,正在积极融入长三角乃至全国交通圈。

    “今年着力抓好47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还将提前谋划一批储备项目。”在上个月召开的交通重大项目建设攻坚冲刺推进会中,市交通委主任张世方说。记者注意到,储备项目将重点围绕着宁波未来打造的三层交通结构展开: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宁波都市圈交通通道和都市圈内部通勤网络。

    交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规划奠定了城市的视野和高度,在融入全国层面,宁波正谋划构建“一纵一横一射”三条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深化衔接全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通道、长三角城市群。“一纵”是沿海南北大通道,“十三五”期间力争向北开工建设沪嘉甬铁路,谋划推进沪甬城际铁路和跨杭州湾公路二通道;向南续建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谋划推进甬台温城际铁路。“一横”是沿江东西大通道,向西开工建设杭甬高速公路复线,目前该项目宁波段一期工程已完成PPP招标,谋划推进杭甬城际铁路;向东加快推进六横公路大桥和甬舟铁路建设。“一射”是甬昆西南大通道,去年底开工建设的金甬铁路就是一条“射”向西南的大动脉。“这些纵线、横线与射线,使宁波广泛连通我国主要经济区,与国际运输通道紧密相连。”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说。

    放眼全省四大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宁波将重点建好上海、杭州、金义、温州、舟山等5个方向的交通通道。“每个方向要有项目载体,有前期目标,有建设计划,按照轻重缓急加大建设推进力度。”市交通委有关人士介绍,目前,除金甬铁路外,甬舟铁路也提上日程,作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重要支撑,金甬舟铁路将促进都市圈一体化。

    以宁波、舟山、台州等为主体的宁波都市圈内部,也将构建通勤服务,即加快公交都市建设,包括轨道的通道、公交线网的通道、公共自行车的布局等等。

    据悉,我市“十三五”期间交通投资力争完成1500亿元,今年计划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同比增长10.7%。

    深度融入长三角

    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规划蓝图必然先行。宁波都市圈正是这一蓝图的核心。

    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五大都市圈之一,宁波都市圈范围包括宁波、舟山、台州三市。这为我市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加快“名城名都”建设,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提供了重要支撑。

    “前瞻谋划都市圈发展,这对宁波城市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市规划局有关专家表示,我市正积极,从以下几个途径谋划宁波都市圈建设:

    链接区域中心,牢固树立长三角南翼“沪甬台-义甬舟”十字发展带的枢纽地位,这将进一步强化宁波的枢纽地位与区域链接度,提升中心城市高端要素导入能力,带动都市圈快速发展。

    在这方面,南北向“沪甬台”一体化发展带首当其冲。北向紧密对接上海,争取沪甬城际铁路直达上海金山,南向加快谋划推进甬台温高铁建设。整合提升海港、空港、陆港能级地位,推进栎社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造长三角南翼重要的枢纽门户城市。其次是打造东西向“义甬舟”发展带,发挥海铁联运效能,强化港航高端服务职能,打通“一带一路”的“最后一段路”,构建内外互通开放格局。

    创新发展模式,构筑都市圈新型城镇网络格局。宁波都市圈将借助快速交通、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构建点到点的链接方式,构建“城镇紧凑、区域开敞”景观示范区。构建“高速公路+市域轨道+跨市城际轨道”的都市圈多层次交通网络,支撑特色城镇网络格局发展,合力打造都市圈旅游体系与区域休闲旅游网络。

    构建平台框架,建立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发展资源的互补与成本的共担。有关专家认为,可建立以合作框架协议为主要方式的都市圈协调治理模式。重点建立生态发展权转移协调机制,实现区域性排污总量控制和跨区域污染治理。牵头制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成本共担协议,实现社保体系联通,医保、社保实现异地结算,加快票务系统联通,实现公交卡“一卡通”,景区“联票共售”,最终实现民生为先、人本共享的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愿景。

    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交汇,在都市圈的建设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放眼未来,宁波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值得期待!

    市城乡规划研究中心总规划师赵艳莉:

    做大城市群中的 宁波“朋友圈”

    本报记者 杨绪忠

    “宁波要借助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良机,多维度打造自己在城市群中的‘朋友圈’,在区域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 市城乡规划研究中心总规划师赵艳莉认为。

    首先,要注重“链接度”和“中心度”两个维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宁波与区域要素中心的链接度。与上海错位互补,导入高端要素,实现直连直通;与杭州共同唱好“双城记”,形成分工发展格局;连通义乌,构建内外互通开放大格局。同时,要提升宁波在都市圈的中心度。针对宁波都市圈的空间基础,创新都市圈内部组织模式与协同机制,构筑空间分隔但功能紧密的新型城镇网络;突破特色功能,外溢宁波区域中心发展红利;架设发展框架协议平台,增强在都市圈中的领导能力。

    其次,要注重强化“有形之基础”和“无形之影响”。实业根基和港口优势是宁波发展的基础。要抓住“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契机,围绕智能制造形成一系列产业与发展要素的集聚,从而形成宁波特色的区域辐射力。在实业根基的基础上对接新经济,使实业经济插上互联网和新经济的翅膀,从而形成宁波特色的区域辐射力。港口优势是承载宁波开放的关键依托。港口发展要从简单量的增长变成质的增长,积极发挥宁波港口在全球联运系统中的作用,促进港口经济圈与宁波都市圈的互动融合发展。

    “在今天信息化和要素高速流动的时代里,还要关注无形的影响力,关注真正的组织功能、创新能力、中心能力。促进人员、信息和创新要素在宁波的集聚,全面提升城市开放度和美誉度,使宁波城市立于有形,胜于无形。”赵艳莉说,要着眼全球、国家、长三角和都市圈四个层次来看待宁波的城市定位。

    赵艳莉认为,就都市圈视角而言,宁波要着重加强和舟山、台州的关系,尤其是和舟山的联系。一是要集成各种政策优势,明确宁波都市圈的内涵。目前宁波、舟山以及台州在国家和省级层面都享有各种政策优惠,如舟山的国家新区、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和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三个城市的政策优势应集中共享。二是将都市圈协同发展落到实处。打通宁波与上海之间的直接通道和市域间的城际铁路网,对于甬、台、舟三地的资源整合极为有利。

    此外,还要针对不同的空间范围和目标,提出链接、共享和整合的策略措施。链接层面主要指长三角城市群乃至更大范围,深化交通廊道链接和枢纽的建设;共享层面指都市圈直接腹地及竞争性腹地范围,重点落实核心功能平台建设,强化宁波在科创、金融、文化方面的中心职能;整合层面主要指都市圈内部空间,明确三市协作的重点领域和项目。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