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获得金狮奖的华语片《悲情城市》海报 |
|
今年金狮奖影片《水形物语》海报 |
贺秋帆 74届威尼斯电影节近日收盘。本届竞赛单元共有20部影片入围,经过十天展映、投票,最后,童话气息浓郁的美国影片《水形物语》力擒“金狮”,以色列、德国和法国合拍的反战片《狐步舞》收取评委会奖,导演奖和新人奖归法国泽维尔·勒格朗(家暴题材的《监护权》,一译《倾尽所有》),英国女演员夏洛特·兰普林凭借独角戏般的演出(《汉娜》)成为影后。 金狮奖因其艺术品位的一贯追求,含金量足以比肩金棕榈。而在所有A级影展中,金狮奖对华语影片尤为关注。 国际电影节之父 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8月,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影展。其间因战事等原因有过中断,所以尽管已有85年历史,到今年才第74届。 任何电影节的成色,说到底有赖于历年获奖影片的历史地位。本文姑且将评委及红毯话题按下不表,只对威尼斯影展之过往作一番影史立场的评估,无妨将74届分成前金狮的第一阶段(1932-1948)、战后30年的第二阶段及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的英国影片、纪录片鼻祖弗拉哈迪的《亚兰岛人》,这是继《北方的纳努克》之后又一个记录人类与大自然共存之悲壮的杰作,尽管不无摆拍嫌疑,但对后世影响之深广则毋庸置疑。1938年得奖的是柏林奥运会纪录片《奥林匹亚》,出自希特勒御用导演里芬斯塔尔之手。剔除意识形态因素,此片与《意志的胜利》在运镜上的匠心已然成为纪录片的影像教科书。此阶段最显分量的一次评判当属1948年,劳伦斯·奥列弗编、导、演的《哈姆雷特》众望所归,事实上也成为莎剧改编里迄今最高成就,翌年,此片横扫奥斯卡。1958年,此片由上影翻译片组配音后公映,改名《王子复仇记》,孙道临的幕后代言事实上也成为中国配音艺术的一个神迹。 秋水共长天一色 去威尼斯本岛必经一片泻湖,再过一段运河,左岸狭长一溜建筑所在即是丽都岛,每年九月,这里便聚集全世界的电影人。1971年,维斯康蒂拍《魂断威尼斯》,片尾海滩戏就是取景于此,片头火轮缓缓驶过的,便是这段丽都运河。战后以降,威尼斯的评判基本上吻合着“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的宗旨,若说有何倾向性,则在聚焦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在手法独特、新颖上发力,即使不无缺陷。战后第二阶段,百废待兴,伴随电影工业技术上的演进(彩色和宽银幕的普及),电影艺术自身也迎来题材、三观的提升。1951年,黑泽明的《罗生门》金狮题名,揭开日本电影最浓烈的一波井喷,自此,东瀛映画步入佳作纷呈的黄金时代。 1952年的金狮归法国影片《禁忌的游戏》,此片以儿童视角呈现战争创伤,经长影译制后也曾在中国公映。片中音乐由吉他大师叶佩斯作曲并演奏,即是那首《爱的罗曼史》。1954年有四部影片获颁银狮奖,它们是美国的《码头风云》(卡赞)、意大利的《大路》(费里尼)、日本的《七武士》(黑泽明)和《山椒大夫》(沟口健二)。从影史层面看,那年的金狮《罗密欧与朱丽叶》反显得不值一提了。1955年的金狮、丹麦殿堂级大师德莱叶的《诺言》,将宗教题材的影像营建推向空前之境;1957年的金狮颁给了印度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的《大河之歌》,其为雷伊《阿普三部曲》的鼓与呼,比两年前《大地之歌》在戛纳的认可更进一步,威尼斯的世界眼光令人激赏。 1961年的金狮是法国导演阿伦·雷乃的现代主义镜像代表作《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其零叙事的格局及零身份的人设,迄今独树一帜。翌年,塔可夫斯基的《伊凡的童年》为苏联电影捧得第一尊金狮,对于未来的电影巨擘而言,这尊金狮意义非凡,也是冷战时期西方电影节自戛纳的《雁南飞》后对苏联电影的又一次褒奖。 1964年,柯静采夫的苏联版《哈姆雷特》和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的《马太福音》同获银狮,这年的金狮则由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荣膺。整个60年代,威尼斯甚至比戛纳更关注电影的“作者化”倾向。1965年,西班牙导演布努埃尔的《沙漠中的西蒙》获取银狮,两年后他的《白昼美人》获颁金狮,都是体现威尼斯影展历史上含金量的评判,后者对人类梦境之复杂性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展现,而手法却又简便到了极点。 第三阶段,别具慧眼 上世纪80年代,威尼斯继续关注影坛新潮流,1982年的金狮颁给了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人物维姆·文德斯的《事物的状态》,次年对《芳名卡门》授以首奖,以表达对法国新浪潮主将戈达尔历史贡献的一种敬意。1984年则把金狮颁给了波兰导演扎努西的《和平阳光年代》,以鼓励东欧变革时代里电影人的“道德焦虑”的思考。1985年颁给了法国导演侯麦的《绿光》,以赞许纯粹内心生活细节的镜像呈现。1987年的金狮毫无悬念地颁给了法国导演路易·马勒的巅峰之作《再见,孩子们》。不同于同一阶段戛纳长期以来对法国本土电影的冷落,威尼斯反倒对法国制造不吝奖掖,个中原委,亦引发人们许多遐想。1988年,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终于得到应有认可,《雾中风景》里关于天父及生命之树的巨大隐喻,遂获远播,成为学院派不可替代的解读教材。 1991年,《蒙古精神》成了最后一部得奖的苏联电影,而米哈尔科夫及其影像世界也终于借机广为流布。1993年,旅居法国的波兰导演基耶洛夫斯基的《蓝》获颁金狮。事后来看,这也是“时代三色”含金量之最。1994年,两部用时空错乱来表达叙事困境和人物宿命的杰作《低俗小说》和《暴雨将至》分别加冕戛纳和威尼斯,后者(马其顿导演曼切夫斯基)在批判性上更见其刀功火候。次年,金狮落入越南导演陈英雄的《三轮车夫》之手。1997年的北野武《花火》、新千年的《圆圈》(伊朗导演帕纳西)、2001年的《季风婚宴》(印度导演米拉·奈尔)得奖,也见出威尼斯对于亚洲一如既往的重视——这是连亚洲自己办的国际电影节都做不到的。2003年,萨金采夫以处女作《回归》夺金,标志着俄罗斯电影带着剧变后的人文思考卷土重来,8年后,索科洛夫凭借《浮士德》再下一城,评论界视之为“拍出了灵魂模样”。2004年的金狮奖归于英国影片《维拉·德瑞克》(迈克·李),一起非常时期的堕胎案,带出法律与人性间的来回拷问,平静中凸显沉重。翌年,则是李安的《断背山》问鼎,众望所归! 华语江山,如此多娇 华语电影首次擒狮是1989年第46届,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此片当年,属于首吃螃蟹之作,触及了曾经不可描述的历史背景,所以仅凭它对政治禁忌的超越,就足以载入史册。据侯孝贤自述,原本只想拍一个黑道走私片,恰逢世事剧变,终于有机会涉及2·28事件,遂把背景提前了一代,“这是我的转折,之前我一直在拍我的成长。” 1992年,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夺标,巩俐首夺影后,这是大陆电影的首个金狮。两年后,姜文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只是由扮演马小军的夏雨为中国首夺影帝,但此片质量不输当届金狮。1999年,张艺谋凭借《一个都能不少》梅开二度,尽管如此,该片的批判精神比之于他的早期作品已然不可等同,结尾更是败笔。2006年,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登顶,代表中国第六代导演在国际A级影展不再仅是陪客。翌年,李安凭借《色戒》再度擒狮,此片叙事之圆熟沉稳,文本层面的细节之考究,乱世中人的存在困局之呈现,均达到了李安本人的一个顶峰,这是他在好莱坞体系浸润日久后所打造的一部心灵史诗,不愧为华语电影的魂魄、威尼斯的荣光所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