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喜迎十九大特别报道·五大发展理念在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口帮扶结硕果 协同发展谋共赢

宁波,携手中西部共绘“中国梦”

援疆巾帼团队看望库车残疾人康复中心的脑瘫儿。(刘建平 房伟 摄)
宁波市援疆建设指挥部与莫玛铁热克村结对帮扶。(房伟 包凌雁 摄)
库车大龙池风景优美,来此观光的宁波游客越来越多。(仇昌兴 包凌雁 摄)
库车县第四双语幼儿园。
(包凌雁 摄)
援疆医生正在会诊。
(包凌雁 摄)

    本报记者 冯瑄 通讯员 许文平 张爱国

    在宁波闹市区,有一家黔西南州农特产品直销店,开业两年多来,已经为120余种来自贵州大山的美味打开了销路;

    怀揣着创业梦,重庆万州区的熊长军先后3次来宁波培训,在当地打拼出一片新天地,还带动了100多名三峡库区移民就业致富;

    为了达到抗震8级的安全标准,宁波建设单位宁愿多花20多万元,把新疆库车县齐满镇渭干村文化礼堂的不达标屋顶拆除重建,让村民们吃上“定心丸”;

    宁波一家物联科技公司为青海省天峻县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让天峻牛羊肉“飞”往全国各地;

    在西藏比如县,象山路、鄞州路、宁波路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

    全心全意对口帮扶中西部,宁波的脚步从未停歇。

    在去年7月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宁波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扶贫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对口帮扶协作作为一项责无旁贷的政治任务来落实,牢固树立“支援对口地区就是发展宁波”的理念,与贵州黔西南州、重庆万州区、新疆库车县、青海天峻县、西藏比如县、吉林延边州等地建立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机制,帮扶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帮扶格局从政府“单打独斗”向社会多元帮扶转变,走出一条东西部对口帮扶协作新路子。

    市经合局局长丁海滨:

    “精”字为先, 让对口地区小康路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冯 瑄

    宁波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唐一军先后赴重庆万州区、延边州进行考察。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刚刚结束在黔西南州的考察。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从讲政治大局的高度,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把对口地区的发展视为宁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快实现与中西部地区均衡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建设了一批民生项目。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受益,是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市帮助对口地区重点建设了一批医院、学校、道路等民生项目。诸如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宁波图书科技楼建筑面积24668平方米,是学院整个建设项目中单体建筑体量最大的一栋,已成为兴义市乃至黔西南州普及科普知识的重要场所。

    打造了一批特色村社。帮助对口地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综合服务水平,是我市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我市集中力量在黔西南州建设了一批民族特色示范村寨,如兴义市南龙古村、兴仁县锁寨村、晴隆县三合村等。在三峡移民集中的重庆市万州区钟鼓楼街道,帮助建设了富祥、枇杷坪等社区服务中心,还因地制宜在服务中心增加了养老公寓,进一步完善移民综合服务。

    培育了一批优势产业。雅戈尔集团2015年起在延边州珲春市投资10亿元建设了国际服装城项目,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税收1.5亿元。公司的建成投产,将带动周边服装产业发展,帮助延边形成服装产业链。

    培训了一批干部人才队伍。通过干部互派挂职、到宁波实地培训、请专家现场授课等多种形式,我市每年为对口地区培训各类干部、教师、医生、农业技术人才等1000人次以上。市李惠利医院、市妇儿医院等9家三甲医院与贵州省贞丰县人民医院、黔西南州妇幼保健院等9家县级医院结对合作,大大提高了当地医疗服务水平。

    搭建了一批合作交流平台。开通了宁波与黔西南州兴义市、延边州延吉市的直航航线,加大了两地之间的人员、物资、信息等合作交流。完善了与对口地区的合作机制,我市每年组织一次市党政代表团出访对口地区,各区县(市)也进行了结对帮扶。

    做好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既是一项政治工程、民生工程,也是宁波发展的拓展工程。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精准扶贫意识,深入对口地区一线,按照群众的需求,努力推进产业扶贫,培训干部人才,帮助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对口地区的全面小康路越走越宽广。

    智力支援,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援建队

    浇花要浇根。市经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智力帮扶从主观上防止了当地贫困户再次返贫的可能。通过智力帮扶,可以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援建队”。

    通过在黔西南州建设培训中心,宁波加大对当地农民、干部进行农业科技和非农就业技能培训,每年组织当地300余名村镇干部、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校长教师等来甬实地考察、培训。

    黔西南州的普安县是长毛兔养殖大县,宁波对普安县数百户农户进行了规模化养殖培训。目前全县已养殖长毛兔近10万只,长毛兔产业也成为普安县脱贫致富产业中的新兴产业。

    “我们坚持‘富脑袋’与‘富口袋’相结合,探索移民可持续发展新路径。”这位负责人表示,在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过程中,宁波与万州区共同探索出“换脑、充电、输液、造血”四步走的对口支援新模式。2000年以来,宁波连续17年在宁波为万州区举办移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培训了1100多人次。

    移民黄佐翠先后两次参加宁波培训班后,其果园从原来不足百亩扩大到上千亩,还发展了肉牛养殖业、乡村休闲避暑等项目,现在固定资产近千万元,带动和接收当地移民群众就业200余人。

    我市还在重庆万州区建立新型农民产业扶持发展资金,支持成立万州区移民致富带头人联合会,解决他们发展中的资金短缺之忧。

    在库车县,自2010年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在前三年接待52批次1100多名库车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前来进行短期交流及挂职培训。“缺什么,补什么;缺什么,教什么”,在教育、卫生领域,此类培训更是呈现了周期短、见效快、带动能力强的特点。库车县人民医院手麻科医生刘哲峰、刘杨将从宁波学来的深静脉穿刺术等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填补了该院在相关领域的空白。

    今年4月底,延边州9名挂职干部到宁波上岗工作,5月初,宁波市选派5名干部前往延边州挂职。今年以来,宁波已为吉林延边州培训扶贫干部30人,还计划培训200人次。

    对口帮扶更离不开社会民间力量的参与。近年来,宁波与对口帮扶地区逐步建立了社会联动机制。一批又一批的宁波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连续不断在黔西南、库车、比如、天峻等地开展捐资助学等活动。两年来,宁波累计向黔西南捐赠社会帮扶资金和物资折合3077万元。

    产业支援, “授人以渔”的双赢创举

    在援青资金的支持下,青海天峻不恰民族用品牧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该合作社解决了社内8名贫困户的就业。“每个月有一两千元的收入,生意好时在这里上班,空闲时回家放牧,可以两头兼顾呢!”藏族女牧民扎保说。

    试点高原生态鸡养殖、建立牛育肥养殖园区……近年来,产业援建为青海天峻县百姓打开了致富之门。

    深化与对口地区经济协作,促进对口地区经济社会内生发展,是我市开展对口协作的重要内容。

    在贵州黔西南州的对口帮扶中,我市注重增强当地自身发展能力,培育特色产业。市本级和北仑区、市商务委联合投资1500余万元用于兴仁县山地生态农业园建设。目前该园区一期工程已完工,路网贯通,万亩枇杷树已遍布山岗,大大促进了附近锁寨等5个贫困村的村民脱贫致富。

    宁波与黔西南在农产品上的“交流”不断提速。在黔西南州的几个特色农产品基地,不仅有当地的无籽刺梨、地产芭蕉、魔芋等特色产品,宁波特色的杨梅、白枇杷、波尔山羊等农产品也随处可见。在挂职干部的牵线下,一些黔西南州的蔬菜已进入了宁波各大超市,让宁波市民享受了“贵州味道”。

    在库车县,“甬甜5号”甜瓜种植试点获得成功,大棚每亩可增收45000元;宁波利用浙洽会等大型展会,引进投资项目,诸如浙商世纪商贸中心的落地建成,可带动当地1万人就业。

    在西藏比如县,我市投入约300万元,推动实施藏式家具加工、餐具洁净和居民洗涤服务中心等三个产业扶贫项目,已于今年8月12日正式运营。与此同时,还创新性地采用“社会募集(乡镇基金)+专项补助(援藏补充)”的形式,用“以租代捐”的方法帮助想创业的比如贫困户解决打印机、复印机、加工设备等,使他们积极加入到自我创业脱贫中来。

    在延吉市,我市扶持建设了格林满屋专业合作社,这个总投资400万元的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80万元,年收益80万元,能够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00人脱贫,将成为延吉市规模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

    宁波与对口帮扶地区的产业合作领域正逐步拓宽。今年以来,延边州、黔西南州分别到宁波开展旅游合作,就互为旅游目的地、旅游协作交流、旅游市场开发等进行推介。宁波市民对延边、黔西南独特的民族风情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航线开通以来,每天有旅游团成行。

    项目支援, 精准扶贫打响宁波品牌

    兴义职中的宁波楼和浙江楼、望谟县的余姚大道、册亨县的宁波桥、楼纳村牌楼上的“宁波援建”……20多年来,宁波已在黔西南州实施帮扶项目1701个,投入资金约6.47亿元,一批具有鲜明宁波元素的基础设施在贵州黔西南州大地上拔地而起。

    本月初,在贵州省兴义市,宁波又与黔西南州签订2017年对口帮扶协议,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14个对口帮扶项目,帮扶资金2500万元。

    “当前黔西南州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阶段。”市经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对口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推进黔西南州新一轮对口帮扶,促使两地对口协作取得更大成效,互利合作共赢之路越走越宽。

    精准扶贫是对口帮扶的核心。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对口帮扶资金效益?援建项目的合理选择和规划是关键。近年来,宁波围绕改善民生、促进发展,努力找准项目,明确帮扶项目申报、审批、实施、检查验收和资金划拨、使用、监督管理程序和方式,确保项目建成一个,当地群众受益一个。

    去年以来,我市共安排对口帮扶协作延边州、黔西南州项目152个,资金1.33亿元。项目安排以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为目标,涉及农业园区共建、特色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技能培训六个方面,直接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1.3万户4.9万人。

    在援建项目建设上,“宁波质量”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在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中,宁波援建了20余所中小学和区委党校、区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等,其中重庆万州区“宁波小学”现已成为三峡库区标志性学校。

    “管道井必须要做到随砌随抹”“构造柱的钢筋直径一定要根据梁的尺寸而增加”……在新疆库车县传染病医院扩建项目建设中,宁波宁大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工程师胡井平开门见山指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为宁波在库车县最大的“交钥匙”工程,该项目的建成,大大缓解了库车、沙雅等阿克苏地区东四县各族人民“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

    “像库车传染病医院这个项目,无论是‘钱江杯’还是‘天山杯’,我们都要努力去争取,但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在库车百姓中树立好口碑。”市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幸福农场副场长陈亮招商记:

    从监管者变吆喝商

    本报记者 包凌雁

    第四届新疆特色果品交易会是新疆最大的果品展销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幸福农场副场长陈亮为此准备了大半个月时间。18日,会展前一天,他只身一人蹲守在阿克苏机场,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迎接由他邀请来的5批客商。

    来到库车之前,他的身份是海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作为第九批援疆干部,他从监管者变为吆喝商。

    展会在19日上午开幕,一早陈亮就来到现场。幸福农场的展位不大,但是该有的产品一应俱全。红枣、核桃、葡萄“老三样”家家都有,陈亮左顾右盼,希望找到一点“人无我有”的点睛品。他特地将蕴弘牌红枣放到显著位置。在红枣如“灰”一样多的新疆,有品牌有包装的产品会让人多看一眼。

    展销会犹如一场相亲会,看的人多,现场谈成的却并不多。陈亮按捺不住,主动出击,在人群拥挤的摊位前细细打探。来新疆7个月,陈亮还是第一次见识到如此多的新疆果品,真是极好的业务学习机会。“新疆产品丰富,前景广阔,却受到销售渠道、物流运输的制约。”陈亮叹息说。整整一天,陈亮收集了满满一袋资料,连物流、仓储供应商都不放过。

    20日,他带着客商前往150公里之外的幸福农场。虽然名字叫“幸福”,但是农场的果品销路一直没有打开。报到第一天,幸福农场书记就给他下达“命令”:招商引资。作为副场长,他深感责任重大。

    这批来自嘉兴、宁波等地的客商,是他经过半年挖掘培育的意向客户。“人家能远道而来,说明有戏。”陈亮内心有些小激动。先看万亩枣园、参观加工基地,再开座谈会,来自宁波古玩城的一位负责人对合作非常感兴趣。陈亮趁热打铁,建议两家成立合作公司,互利共赢。

    21日上午,听说宁波古玩城还想开设一家新疆餐厅,陈亮特地带着他们参观农垦博物馆。为阿克苏地区发展担纲重任的农一师有着60多年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当年有数万宁波知青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挥洒青春热血。“农垦文化将会唤起宁波人的新疆记忆。”陈亮不经意的点拨,让古玩城负责人受益匪浅。

    匆匆一周,转瞬到周末。将客商送上归途,陈亮马不停蹄奔向300公里之外的库车宁波援疆指挥部。援疆干部身兼数职,身为产业合作组成员,他必须抓紧时间多方拓展,加快两地产业商贸对接。“现在一天奔波600公里是家常便饭。”陈亮说,50万库车人民都在盯着他们14名援疆干部,唯有多干事、干对事,才能无愧于心。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宁波:打造特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

    浙江宁波结合贵州黔西南州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对口帮扶中,因地制宜引进和培育特色产业,精准扶贫。黔西南州是宁波对口扶贫地区。在晴隆县,宁波市投入资金从国外进口波尔山羊的优质种羊,免费发放给当困村民养殖。为了把这个能让老百姓致富的特色产业做大,宁波市在晴隆县建起了100多家配套企业,让产业链不断延伸。

    《人民日报》

    让年轻教师接过

    宁波援疆教师姚仁汉的“接力棒”

    “当时,学校经常为师资力量发愁。姚仁汉老师过来后提出建立‘名师工作室’,建立起常态化的‘传帮带’机制,通过和镇海中学的互动交往,通过宁波援疆教师的示范帮教,让这里的年轻老师可以接过‘接力棒’。”库车县教育局局长、时任库车县二中校长郭志清说,“他以身示范,把沿海先进教学理念送到边疆,让我们受益匪浅。”

    《光明日报》

    帮扶项目顺利推进

    离不开宁波的对口工作机制

    “每个项目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我们的对口工作机制。”宁波市对口支援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表示,宁波市的县市区、市级部门,以“二对一”“三对一”的方式与黔西南州的市、县、开发区结对子,每年安排不低于3000万元的帮扶资金,对项目进行集中投资。此外,宁波向贵州派出挂职干部94人,并接收了205名贵州干部到宁波挂职锻炼。在民间,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也不间断地进行捐资助学活动。(冯瑄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