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栏的话】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将对党章再一次进行修改。翻阅宁波的历史,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和党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叫张人亚,是宁波第一位共产党员,也是中共现存第一部党章的守护人,牺牲时年仅33岁。

    时隔近一个世纪,作为家乡人民,应该如何让信仰的火种在新一代年轻人中得到传承,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再添标杆?今日起,本报与市委组织部、北仑区委组织部联合推出“热血 信仰 足迹——党章守护人的故事”专栏,通过年轻党员重走先驱路的所见所感,让党章精神得以不断发扬光大。

    信仰,从这里起步

    ——年轻党员重走先驱路之一

    本报记者 黄合

    时间:9月24日 地点:北仑霞浦街道霞南村 天气:阴

    9月24日上午,北仑霞浦街道霞南村一个不起眼的四合院,迎来了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党员,他们有的是本地的网络大V,有的是党校年轻教师,有的是街道的团干,因为同一个名字聚集在了一起——张人亚。

    “吱呀——”随着一扇斑驳的木门被推开,一段跨越一个世纪鲜为人知的历史,就这样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第一次听说张人亚,是他耄耋之年的侄子张时华拿着厚厚一塑料袋的材料来找我那天。我们身边,竟然有这样一个人物!老实说,我的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贺霁是霞浦街道文化站的站长,也是这支“传承红色火种”小分队的团长。

    贺霁听了张人亚的事迹,深受触动,第一时间跟着张时华去了张家祖宅。四合院里,木结构的房子看上去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只有院中的草木郁郁葱葱——张人亚就是在这里出生、长大,接受了新式教育和革命启蒙。

    贺霁说,院子西侧,是张家的老宅,居住了十多口人;东南角,原先住的是村里的清末秀才、接受了新思想的张晚荷一家。一度,霞浦学堂(今霞浦小学前身)曾因宗族中老派人士的反对而改迁于此。

    在这个小小的四合院里,张人亚跟着他的启蒙老师张晚荷,成为当地第一批学生,接受新式教育和进步思想,理解反帝反封建的深刻含义。在院门前的大晒谷场,张人亚跟着一名有留日经历的体育老师,进行体育锻炼。

    保留下来的张家老宅的二楼,还原了当年的房间格局。墙上,有一幅小小的照片,那是张人亚在上海组织的金银业工人俱乐部的合影——张人亚的父亲生前一直将这张甚至辨不清儿子位置的照片挂在床前。

    “我的家庭是半无产的,父亲是一个小农人。兄弟分过家,现在家里经济比从前更困难一点。”这是张人亚手写书信中谈及的家庭状况。在一个世纪前,现霞浦街道辖区的很多村子,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民只关心今年的收成和明年的口粮,读书被认为毫无用处。

    所幸,张人亚有一个开明的父亲张爵谦。张爵谦是村里第一个剪掉了辫子的,他让子女尽可能读书识字,不顾生活拮据,将品学兼优的张人亚送到当时的镇海县立中学。

    “张人亚一家有着良好的家风,也有着红色基因。正是这样有觉悟有胆魄的父亲,培养出了宁波的第一位共产党员。”霞浦街道的团委副书记贺静丹说。

    北仑区网络达人“焦同学sir”,现实生活中是个有9年党龄的基层民警。这个“七一”,他在微博上发起“入党初心永不忘”的话题,组织了一批网友来到这个小小的院子参观。众人感慨不已:“真的是难以想象。过去总觉得这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只会在电影电视剧里出现。”在风云诡谲的形势下毅然入党,在危急关头舍命保护党的事业,为信仰奋斗到最后一刻直至病死他乡……院子一楼两三平方米的展厅里,简要地展示着张人亚的事迹,大家安静地借着昏暗的灯光浏览、驻足、沉思。

    “从23岁入党到33岁牺牲,张人亚是他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谨慎负责而又热情执着。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熠熠生辉。”来自北仑区委党校的年轻教师戚家静说,今后要将张人亚的故事纳入党课,让更多北仑人、宁波人知道张人亚的事迹,让信仰的力量代代传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