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乐 近来,有关“租购同权”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公众主要关注两个内容:一是“租购同权”对房价的影响;二是对保障承租人子女享有公共教育服务权益的影响。 应当看到,我国的住房存在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分析房价问题时,需要兼顾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这两种属性的转换因素。第一,在短期无法大规模增加住房土地供给时,增加住房租赁市场上的供给是一个缓解矛盾的有效途径。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提高房子的供给数量,就可以缓解人口和土地之间的失衡?答案显然没这么简单。居住需求不仅包括居住空间上的需求,还包括对居住区位质量的需求,如优质的教育。所以,在短期无法大规模提升住房土地供给之时,“租购同权”可以促使更多房源释放到租赁市场,并扩大公共服务的空间范围,有利于缓解人口和土地矛盾造成的房价上行压力。 第二,不能片面地说“租购同权”增加了租购套利机会。一般来说,房地产市场上存在三种套利情况:空间套利、金融套利、租购套利。空间套利通过更换居住地房产来扩大收益;金融套利通过投资房产实现高于其他投资品(如股票、债券)的收益;租购套利通过买房和租房之间的转换获取收益。以学区房为例,优质的教育服务往往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容易形成空间上的垄断,给空间套利提供机会。 “租购同权”无疑可以降低这种垄断的程度,有利于遏制一部分空间套利行为。但是,租房者权益的增加可能引发租购套利、房屋“惜售”,导致房价上涨。但要看到的是,这三种套利机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空间套利机会减少带来的影响较大,则房价就会下降。 现实中,对“租购同权”问题的担忧主要表现在:一是“租售同权”前置门槛高,突破排位入学阻力大;二是资本更青睐优质学区房,难免会引发房价上涨;三是现有房源远远不能满足住房租赁市场发展需求,增加房源是需破解的难题。因此,不能过高看待“租购同权”,更不能寄希望于一招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下一步,相关改革及配套政策需要循序渐进。 优质学区房和普通学区房地区不能采用一刀切式政策。对优质学区房地区的“同权”改革阻力势必不小,短期可适当降低前置门槛,长期来看还是应该从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入手,补短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普通学区房地区,不妨放宽“同权”的前置条件,彻底改变排位入学的机制。 降低住房市场中套利的预期。主要可以通过降低刚需预期和提升房产保有成本预期来影响房价。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的租房消费需求,发展廉租房、保障房和市场化租房等多层次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更多的刚需进入房屋租赁市场。通过财税政策调节住房保有量,降低房价和租金对其实际水平的偏离程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长效调节机制。 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增加有效房源。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管理,明确住房租赁双方的权利义务;规范租房租赁制度,通过立法保障租房者的权益,提升租赁关系的稳定性。挖掘现有房源,扩大有效房源,增加“只租不售”供地,鼓励房地产企业参与长租公寓领域。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