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再创新业绩 喜迎十九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2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砥砺奋进谋新篇,勇立潮头敢为先

——宁波海关助力“名城名都”建设

宁波海关关员现场核查进口整车情况
宁波海关关员对企业人员进行通关指导
宁波海关关员实施船舶登临检查
宁波海关关员监管海铁联运集装箱

    董 娜 陈 莹 毛洁琼

    高雪峰 赵悦辰 文/摄

    “当前,宁波正在全面融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力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宁波面临的战略机遇前所未有。宁波海关是宁波外贸经济的把关服务人,我们将紧抓历史机遇,担负起历史使命,认真总结改革创新、砥砺奋进的宝贵经验,全面落实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加快制定和实施‘施工图’,助力宁波‘名城名都’建设。”宁波海关党组书记、关长叶平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宁波海关以科技为依托,积极推进通关无纸化、查验智能化、物流电子化,不断压缩货物通关时间,宁波口岸通关效率领先全国海关。今年1至8月普通货物出口平均通关时间为0.72小时,在全国海关名列前茅。在推进口岸贸易便利化的道路上,宁波海关深入推进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三互”大通关建设、关检合作“三个一”和“放管服”改革,积极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改革步入深水区,海关改革与服务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企业进出口成本持续减轻,宁波的外贸进出口也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据宁波海关统计,1至8月宁波口岸进出口总额902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18.5%。其中,出口额6539亿元,增长12%;进口额2490亿元,增长39.6%。

    “勇立潮头”,是持续深化改革、引领创新的宁波海关人的标签。

    助力打造“一带一路”桥头堡

    全面推进省内口岸监管一体化,特别是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口岸监管一体化,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1至8月,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9亿吨,同比增长11.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75.19万标箱,同比增长13.6%,增幅位居全球前四大集装箱港口之首,港口一体化建设的优势与效应凸显。宁波海关作为“东方大港”的把关服务者,坚持用改革挖掘内部潜力,用科技提升监管效能,积极推进通关监管模式“转型升级”。

    如何最大限度利用航线资源、提高船舶运载效率,是物流监管的一个难题。为此,宁波海关与杭州海关紧密协作,针对“一船两靠”(指进出境船舶既停靠宁波港区,也停靠舟山港区)跨关区作业的情况,联合开发了“杭甬两关船舶申报一体化系统”,让宁波舟山港的船舶申报实现“两关如一关”。通过这一系统,船舶申报手续直接简化为“一进一出一移泊”模式,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让船舶申报更省时、省力、省心,进一步拉近了港区之间的距离,为优化港区资源配置奠定了基础。

    在来往港口的陆路运输上,一列列火车装载着货物从国内各地向宁波舟山港汇集,同时在这里又将来自全球的货物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运往沿线各个城市。宁波舟山港凭借海铁联运,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为助力宁波打造“一带一路”桥头堡,宁波海关不断优化通关监管服务,致力“单一窗口”建设,实施“一站式作业”,不断提高货物联运通关效率。据宁波海关统计,今年1至8月,宁波口岸海铁联运业务量达25.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2%。

    海铁联运业务量的大幅增长,是宁波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阔步同行的例证。9月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一带一路”倡议为宁波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新空间和新机遇。据宁波海关统计,1至8月宁波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1316.3亿元,同比增长25.4%,占同期全市外贸总额的26.8%。

    在积极推进“甬新欧”铁路走出去的同时,宁波海关还积极助力地方政府想方设法把“凤凰”引进来。今年6月7日至9日,“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合作论坛”在宁波召开,中东欧13个国家主管海关事务官员及驻华使馆官员20余人出席。本次论坛为与会各国海关参与、支持和服务“一带一路”合作凝聚了共识,拓展了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围绕“一带一路”开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打造互联、创新、相融、共济的伙伴关系,进而为区域经济增长和贸易繁荣注入新鲜力量。这不是宁波海关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上,三年来,宁波海关一直积极为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做好监管服务工作,一方面提供专人专窗服务,确保展品进口“24小时全天候”通关;另一方面,在宁波会展中心特设海关查验场地,实施“门到门”查验,为展品全程提供贵宾级礼遇。

    此外,为深入推进与欧洲国家海关的合作,宁波海关从今年5月起正式启动中欧“安智贸”试点工作,并相继与意大利热那亚大区海关、德国汉堡海关、英国费利克斯托海关等开展协作沟通。“安智贸”是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的简称,是全球首个全面落实世界海关组织《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的示范性项目,通过中欧海关以及海关与企业间合作,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对集装箱及箱内货物的监控,建立安全、便利、智能化的国际贸易运输链,已覆盖中欧10国的27个港口。目前,宁波已开通两条安智贸试点航线,分别为“宁波—德国汉堡”试点航线、“宁波—英国费利克斯托”试点航线。截至9月1日,参与安智贸项目共计出口报关单34票,货值292.06万美元,主要出口商品为电熨斗、取暖器、电热油汀等特色小家电,企业真正享受到中欧海关双方监管互认、优先通关等多重便利。

    全面深改加速贸易便利化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宁波海关全面深化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凝心聚力推进查验“互联网+”升级、破旧立新开展“物流再造”,多方推动促进贸易便利化,为“名城名都”建设添砖加瓦。

    7月1日,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正式实施,企业可在全国任意一个海关完成申报、缴税等手续。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消除了关区申报限制,统一了海关执法,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远大石化有限公司、浙江前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联合燕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宁波本地企业把贸易舞台向全国拓展,每月都有大量货物从上海、青岛和广州等口岸进口。宁波双洋电工材料有限公司的沈芳经理说:“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后,异地港区进口货物报关更简便了,我们明显感受到通关速度快了不少。而且,现在我们面对的更像是全国海关这一个整体,执法口径和监管标准更加统一。”

    沈芳经理口中的“通关速度快了不少”,不仅仅是因为实现了“一体化报关”,同时也因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简化了企业申报环节。“一次申报、分步处置”“征管环节前推后移”等措施压缩了货物在口岸的滞留时间,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提升了通关效率。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宁波海关放行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报关单7.77万票,直接放行率达95.6%。今年7月改革全面推开以来,宁波海关进口平均通关时间为18.66小时,较去年压缩30%以上。 

    如果说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为企业带来的是通关环节中的“申报更自由、手续更简便、通关更顺畅”,那么海关的“互联网+”升级,则使进出口企业在查验环节“效率更优化、执法更透明、成本更低廉”。

    “互联网+”概念提出后,宁波海关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理念,大胆探索互联网时代下新的标准化海关监管、服务的运作模式。机检查验探索应用智能机检系统,以技术创新促进海关业务工作,该系统已累计收集典型机检图像17000余张,在关员审图时进行自动比对,为关员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大幅提升机检查验速率。而人工查验也依托“移动查验单兵”的应用升级实现了互联网下的“智慧查验”。

    通过移动查验单兵设备——手掌大小的一台手持式平板电脑,海关查验关员在查验现场可实时获取查验信息,随时随地进行拍照录证、知识产权查询、税则查询、商品信息查询等操作。“现在我们一个月平均代理的查验单证100多票。自从海关用了移动查验单兵设备后,等待查验报告的时间缩短了,查验效率提高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我现在完成所有代理查验的单证的时间大概只需要以前的一半。”宁波天一报关代理有限公司的报关员小周告诉记者。

    宁波港北三集司负责查验的陈经理对此也很有感触:“海关使用移动查验单兵设备后,最大的体验就是效率大大提升。查验货物的准班出运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港口准班出运率提高近25个百分点。”

    科技感十足的“智慧物流”监管模式,也是宁波海关深入改革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重头戏。“智慧物流”模式是有效打通宁波口岸卡口、货物堆存流转等物流业务关键“堵点”的有效手段。宁波海关从建设“智能卡口”以及推广应用安全智能锁着手,全力促进在途运输“物畅其流”。

    8月16日凌晨,天翔物流的陈望军开着集卡车,拉着一集装箱的塑料盘等小商品从义乌出发,清晨5点顺利通过码头卡口进入宁波二期码头。陈望军告诉记者:“这一年多来每天都这样,我们拉着集装箱直接进宁波各个码头落箱就好了,不需要海关关员人工验封,效率提高了,停车时间少了,油费都省了不少。”

    去年5月,在宁波海关和杭州海关共同推动下,安全智能锁开始启用,改变了传统机械关锁需要人工操作的模式,实现了从属地挂锁、施封、途中运输,到口岸自动验封、解锁的全程电子化监控模式。安全智能锁不仅实现了货物全程定位、状态监控,更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真正做到“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平均节约运输时间约1小时。与此同时,宁波海关应用卡口自动识别验封,系统自动派单至海关“绿色窗口”快速办理核销放行手续,验封率达到96%,进一步方便了报关企业。“智慧物流”的应用,使得宁波港畅通无阻,擦亮了宁波“名城名都”的名片。

    创新引领新业态发展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唐一军在梅山新区调研时强调,创建梅山新区是事关宁波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要拉高标杆、提高站位、边创边建、大胆探索、强化统筹,举全市之力推进梅山新区建设,加快打造一流现代化滨海新城区,使之成为引领宁波改革开放的新龙头,为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提供强有力支撑。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整车进口口岸,梅山保税港区自2013年12月30日进口首批整车以来,截至今年8月31日,累计进口整车11163辆,货值44.16亿元。宁波海关在保障整车进口监管严密的基础上,通过开发进口整车信息化管理系统、开放申报前审价窗口、引导企业使用无纸申报和电子支付等,实现整车进口物流监控全程电子化、链条化、智能化,缩短企业通关时间,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随着梅山保税港区基础建设日趋完备,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梅山保税港区获批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业务,企业开展汽车平行进口业务可享受多项政策“红包”,包括申领汽车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制度简化、享受3个月保税仓储期等,消费者购车可享受汽车上牌、产品召回、“三包”等服务。

    与此同时,宁波海关加快改革创新脚步,尤其是今年以来,依托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模式,优化风险参数。同时,开展线上线下悉心服务,通过建立关企QQ群、召开关企座谈会等形式,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关于进口整车业务各项疑点难点,确保业务“零卡壳”、企业“零等待”,保障企业切实享受政策红利。据测算,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后,从接单到放行,梅山口岸整车通关作业平均时间已缩短至44.1小时。

    与口岸整车进口同步快速发展的,还有跨境电商业务。宁波作为全国首批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城市之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业务(“阳光海淘”)于2013年11月27日在宁波保税区正式启动。4年来,宁波海关深入探索研究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律,创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模式,全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截至今年8月31日,宁波海关累计审核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进口申报单6600万票,进口额126亿元。

    目前,宁波跨境电商已有宁波保税区、宁波栎社机场、鄞州栎社保税物流中心、梅山保税港区、慈溪出口加工区、宁波国际邮件互换局等6个区域,开展进口跨境网购保税、直购进口业务以及跨境零售出口业务,跨境业务由单一的宁波保税区主导的保税备货业务模式拓展到多地协同开展。

    国际邮局业务的正式启用,更是加速了新兴业态在宁波口岸的发展。2016年6月28日,宁波国际邮件互换局作为浙江省第四家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设立,实现了国际邮件在宁波本地直通关,宁波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国际进出境邮件一站式清关服务,大大减少了宁波及周边地区国际邮件流通环节,缩短了邮件进出口时间1至3天。

    除了个人海淘大大提速之外,不少传统外贸企业也瞄准这一商机布局,纷纷转型。宁波宁兴云贸易服务有限公司是宁波宁兴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省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报关、单证、结汇、退税等一系列跨境出口邮包综合服务。宁波宁兴云贸易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海波告诉记者,“我们每天从宁波国际邮件互换局发出邮包100至200个,高峰时有600多个,以服装和电子产品为主,主要发往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家。随着业务量的提升,以后国际邮包可能还会更多。”

    宁波海关加强科技支撑构建严密监管体系,优化岗位设置科学配置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国际邮件通关效率,打造无缝“邮空直通车”,保障国际邮件直运出境时效。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31日,宁波海关已累计验放进出境邮件1184.99万件,其中,出口邮件1143.12万件,进口邮件41.87万件;累计验放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申报清单3.27万票,货值342.03万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