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29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月照相思

    张晓红

    夜风携来幽幽馨香,清冽沁人——那是大院中的桂花树吐蕊绽放了。

    此刻,我独坐在阳台上,感受着“他乡有明月,千里照相思”的情怀。

    多少年了,每逢中秋佳节,在地球的另一边,我心心念念的那位老人,也会在秋天的穹苍里,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一轮明月。明月会讲述那些她并未遗忘的故事,明月也会将一个朝东凝望的孤独身影,定格在欧式风景的空旷花园里。

    这位老人是我的姑妈,今年已经107岁。她的思维有时清晰,有时糊涂,唯有望着中秋的明月,她才会清晰地回忆起那些久远的往事。

    抗战胜利的那一年,八月十六的那一天。她已从上海震旦大学毕业,好不容易抽身来老家看望父母。其实,是来辞行的。老家就是宁波的新碶头田三洋(现北仑区沿海村)。自家大院里的桂花树已经开花了,桂花很香,月亮很圆很亮。院子里,阿姆摆上张小饭桌,端上碗新做的“番薯糊勒”。她吃了以后,流着眼泪,跪下向爹娘磕了头,当夜,就住到镇上亲戚家,第二天一大早乘航船到宁波,又转上海,与在上海等待她的姑父一起,去了美国……

    在身边照顾她的堂姐说:姑妈总归是糊涂了。来美国,七十年啦……堂姐又说:姑妈总是念叨,要回家去,回老家去,新碶头,田三洋……她一念叨,我就要流眼泪。如果,能出点力,我们也都尽量帮她完成心愿。可是,这是不可能的呀!

    听着堂姐打来的电话,我也流泪。

    早几年,姑妈还会来电话,说着一口石骨铁硬的宁波话。什么“老早之”“铜钿”“油氽桧”(油条)。她口中这些土得掉渣的家乡土话,让我惊叹。她可是个会娴熟使用英法语言的医学博士,用英文出版过医学论文集。

    她常在电话中说:随着身边会说家乡话的亲人一个个离去,为了不与家乡话生分,她每天拿着英文报纸,用家乡话一字一句地朗读。

    早两年,我父亲在世,老姐弟俩在电话中又是说又是笑。说着他们小时候的趣事糗事,记忆犹新,细细说道,没完没了……

    此刻,在寂静如水的月光下,我仿佛又听到姑妈口中熟稔流利的乡音。可惜,现在堂姐不让她再打电话,我再也听不到姑妈的声音了……

    早两年,姑妈要我一个月至少给她写两封信。就写写家乡的细细节节的事情。感觉没什么可写了,写写家里养的小猫儿也好。从前,老家也有只可爱的小猫,常常趴在祖母膝头打瞌睡。它打呼噜,祖母也闭着眼睛轻轻打鼾。这幅图景,姑妈一直记得。后来,她在美国也养过小猫,对人不亲,她就没兴趣再养了——小猫儿也是家乡的好呀。现在,堂姐不让她再看任何书信了,怕她情绪太波动。堂姐对这位姑妈,也是至情至孝。种种的拦阻,都是为了她能健康地多活几年。

    我没有看过姑妈,但对她传奇般的一生,充满钦佩和敬意。她坚强开朗乐观。到了晚年,到了只能以轮椅代步的百岁之年,她回首往事,说没有什么让她后悔的。人生中,最不耐看的风景是后悔,但是唯一让她遗憾的是:为什么在年轻时,在脚没有受伤以前,不回老家来看看……

    自从那年离开家乡到了美国,她开办了医院,成了个口碑极好医术精湛的“中国女医生”,忙得一点个人休息时间都没有。后来,又背着药箱到非洲国家去援医。出诊时遇车祸,脚受伤,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脚就留下了永久性创伤。医生再三叮嘱她不宜长途远行。

    那么,老家那连三进的大屋,蓊郁茂盛的桂花树,祖母做的缀满金红糖桂花的“番薯糊勒”……今生今世,就再也看不到、尝不到了吗?

    老来多健忘,曾经有过的辉煌,都如过眼云烟,淡然飘逝。独是故国家园,忘不掉。

    此刻,跨越了东西两半球的时空,姑妈的那份浓浓的乡愁,那份彻心彻肺的痛,让我心头颤栗,眼泪,流了下来。珠泪莹莹,似乎,与她眸子中的泪水,已融合在一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