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溯源新理念 大潮起之江”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挺立潮头开新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创新篇

2006年7月28日,习近平在丽水碧湖镇堰头村调研欠发达地区生态保护工作。(周咏南 摄)

    编者按: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先后提出了“八八战略”总方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等科学论断,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生态省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重要部署。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增强全省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浙江日报推出“溯源新理念 大潮起之江——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共八篇重大主题报道,追溯习近平总书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创新发展的思想脉络和实践轨迹,为全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指引和精神动力。

    浙江日报记者 周咏南 毛传来 方力

    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创造进步史;一部中华民族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图强史。

    站在新千年的起点上,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图前,他引领13亿人民以弄潮儿的勇气和智慧,挺立潮头开新天。

    回望过去,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立足当下,他说:“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放眼未来,他说:“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认识到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必须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浩浩东海,滚滚钱江,创新的大潮奔腾不息。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5000多万浙江儿女一定不会忘记,他带领大家坚定不移走推进创新发展之路,科学谋划浙江发展蓝图的难忘篇章:

    当浙江面临“成长的烦恼”,正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刻,他以非凡的政治智慧,高屋建瓴地擘画了“八八战略”的宏伟蓝图,让浙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当发展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爬坡过坎”阶段,他吹响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冲锋号,先行一步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让“浙江号”巨轮动力十足、乘风破浪;

    当经济增长的脚步受困于生态环境的严峻掣肘,他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振聋发聩,拨云见雾,指明航向,让10多万平方公里的这方热土,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蓝,人民生活更幸福;

    当精神“缺钙”侵蚀部分党员干部,扰动人心,他提炼红船精神,以浩然正气激励共产党人不辱使命;他锤炼浙江精神,以昂扬锐气感召浙江人民走在前列……

    他就是浙江人民无比崇敬和爱戴的老书记习近平。

    理论创新“源动力”

    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习近平 

    世纪之交,风云激荡,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前列,但先发优势不断弱化,矛盾问题也早发多发。

    发展如何逆水行舟,激流勇进?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浙江。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怎样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应该从哪里入手推进浙江新发展?如何在新起点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理论创新的智慧力量,总能穿越重重迷雾,指引前路。在浙江工作期间,在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以高超的执政智慧,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的理论创新。

    “八八战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新境界,为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八八战略”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浙江探索和浙江经验,不断彰显真理力量和实践价值。

    “八八战略”开启新征程

    记者至今还保存着一份当时的日程表,那是习近平履新浙江短短两个多月的行程,其中到市县和省直部门调研的时间超过50%。为了争取更多时间调查研究,习近平几乎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

    行色匆匆,却步履深深。2002年10月12日调任浙江之后,习近平就开启了马不停蹄的调研之旅:10月下旬到嘉兴;11月下旬分别在丽水、杭州调研;12月跑了3趟,分赴湖州,宁波、台州、温州,金华、衢州;2003年1月初到舟山、绍兴两地。他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此行为何?习近平12月在温州调研与基层干部座谈时,当地领导请他作重要指示,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到浙江工作时间不长,哪有这么多重要指示?!目前到各地调研主要是熟悉情况,了解浙江。我打算在春节之前到11个市都跑一跑,以尽快对各地的情况有个大致了解。这次到温州来,也是这个目的,重点是看和听,如果要说也只是谈一些感受,跟同志们互相探讨。”

    其实,此番“到11个市都跑一跑”的调研,绝非寻常的“熟悉情况”之旅,更重要的是“谈一些感受,跟同志们互相探讨”。

    谈什么感受?要探讨何事?

    ——在丽水,习近平说,从长远的眼光看,丽水的资源优势是无价之宝,是创新发展的潜在条件。

    ——在宁波,习近平指出,如果说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那么,开放应当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只有把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这两个作用都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在台州,习近平特别强调了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经济活力、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温州,习近平更是着重讲了“创新”:温州这个金字招牌,是创新的结果,并以创新为最大内涵。失去了创新,温州也就失去了特色和活力。我们有理由为过去的创新而自豪,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希望温州把这部创新史继续写下去。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尊重和发挥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运用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丰富温州经验,不断发展温州模式,不断推进温州发展,真正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

    言犹在耳,振聋发聩。历史不会忘记,正是2002年12月23日这次温州调研,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推进创新需要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四个层面着力。

    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他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再次强调,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回望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早在主政浙江期间,就已经开始萌发并不断完善。

    这是第一次走遍浙江11个市和许多县的调研,习近平一路行,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考。一个指引浙江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地勾画出来。

    2003年7月10日,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习近平在总结浙江经济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指向未来的八项举措——“八八战略”,一个指引浙江改革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的宏图大略焕然而生。

    关于“八八战略”,习近平这样阐述:第一个“八”所指的“八个优势”,并非单纯指已经体现出来的优势,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实际作出的总体把握,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具体而言,是将已经显现出来的体制机制、生态文化等优势进一步发挥好;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的优势;对于一些劣势,要通过努力转化为优势,或者避开劣势。第二个“八”是指八个方面的举措,是针对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转化优势提出的。通过实施这些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

    “八八战略”这一恢宏蓝图以及构建这张蓝图的创新理论,让进入新千年门槛的浙江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新征程。15年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浙江大地发生了全面深刻、影响深远、鼓舞人心的变化。【下转第4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