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溯源新理念 大潮起之江”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挺立潮头开新天

2004年11月25日,习近平参加全省“山海协作”工程系列活动开幕式暨合作签约仪式。(周咏南 摄)

    【紧接第3版】2002年至2016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从8004亿元增加到46485亿元,年均增长10.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6978元增加到83538元,年均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16元增加到4723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940元增加到22866元,年均增长分别为8.1%和8.0%。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34万亿元,同比增长8%。

    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车俊表示,要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八八战略”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索孕育的种子,在浙江这块沃土上结出的丰硕果实,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了丰富的浙江实践。

    从“美丽浙江”到“美丽中国”,从“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从“平安浙江”到“平安中国”,从“海洋强省”到“海洋强国”……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习近平在浙江的战略布局、重大改革发展举措及创新实践经验,就是这些国家战略和重大决策的源头活水。

    从浙江到中央,从“八八战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脉相承的探索,清晰地展现了习近平总揽全局的博大政治胸襟和高超执政智慧。

    “两山”拨开发展“迷雾”

    与“八八战略”一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同样深刻改变了浙江,影响了中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8月15日,是习近平在安吉余村提出这一科学论断12周年。这也是他在浙江一个广为人知的重大理论创新。

    青山依旧,绿水长流。尽管已经过去了12年,时任余村村党支部书记的鲍新民依然对那一天记忆犹新。当时,他向习近平汇报:村里以前办矿山、水泥厂,经济富裕了,却污染了环境,不久前关掉了一些,已经着手复绿复耕了,看来以后要靠生态旅游、农家乐,靠着青山吃青山了。听了他介绍的情况,习近平对余村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鼓励他们继续朝着这条路子走下去。紧接着,习近平还说了此后将深刻影响浙江乃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这番话:

    “生态资源是这里最宝贵的资源,应该说你们安吉做得很好,能感受到,你们今后要真正扎扎实实走一条‘生态立县’的道路。既然要‘生态立县’,总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是什么都要。不要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因为这样的增长不是发展。反过来讲,为了使我们留下最美好的、最宝贵的,我们也要有所不为,也可能甚至会牺牲一些增长速度,这就是要在经济结构上,舍去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高能耗产业……一定不要再去想走老路,还是迷恋过去那种发展模式。所以刚才你们讲到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个就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9天后,《浙江日报》头版的《之江新语》栏目刊登了一篇文章:《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浙江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追求怎么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0多年来,生态优势已成为推动浙江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无论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还是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活动,常常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不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写进了十八大报告。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写进文件,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路径。

    ……

    10多年来,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创新点燃的“美丽浙江”星星之火,已蔓延华夏大地,形成建设“美丽中国”的燎原之势。

    “两点论”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仔细研读《之江新语》,可以发现辩证唯物主义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也是习近平理论创新的一大特色。这些看似“三言两语”,折射的都是大智慧、大胸怀、大格局。

    习近平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经常通过相对应的一组事物来阐述自己的执政思想。他经常教育浙江各级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要坚持唯物论,使用辩证法,要讲“两点论”,找平衡点,不能顾此失彼,不能绝对化。

    “两点论”的辩证法,在《之江新语》中出现多处:《从“两只手”看深化改革》,说的是政府、市场“两只手”的关系;《从“两种人”看“三农”问题》,论述了如何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处理好居民、农民这“两种人”的关系;《两条腿走路好》,辩证阐明了内资、外资如何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要“平安”,不要“平庸”》,通过两个“平”字的不同内涵,指出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分别论述“两种事”,讲的是“团结艺术”;《“潜绩”与“显绩”》,通过两种“绩”阐述正确的干部政绩观;《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满票干部”》一文,则指出了唯票、满票这两张“票”的错误倾向,提醒要科学地选人用人;《虚功一定要实做》,运用虚功、实功两种“功”,传授了自己的工作心得;《要“干事”更要“干净”》,巧妙地通过两个“干”字,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娓娓道来……

    2004年7月15日,在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两个《条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谈到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问题时,习近平脱稿给干部算了“三笔账”——利益账、法纪账、良心账。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仔细算好利益账、法纪账、良心账这“三笔账”。现在领导干部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组织上还给了许多必要的工作待遇和生活待遇,退休后还可以享受医疗、养老等保障。细细算起来,得到的已经是很多了,应该十分知足、十分珍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不起诱惑,违背原则,以权谋私,到头来锒铛入狱,前程尽毁,声名扫地,实在得不偿失。这账算得实在,又触及人的灵魂。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主要内容的“三严三实”,正是对这“三笔账”的升华和创新。

    制度创新“向心力”

    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习近平 

    “一有阳光就灿烂,一有雨露就发芽”。在很多人眼中,浙江的另外一个名字是:“创新”。

    “浙江的活力之源,在于率先建立了能够调动千百万人积极性的体制机制。”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经常强调体制机制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创新,实实在在地释放出改革红利,在更广范围内激发和调动千万群众的创业创新积极性。

    为全面落实“八八战略”,习近平以一年一个主题的节奏,亲自制定实施了“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生态浙江”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在制度层面探索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有力地推动了“八八战略”的贯彻落实。

    这些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地体现了治国理政谋篇布局的系统性和创造性。从中可见,无论是在浙江还是在中央,习近平在顶层设计和制度层面的思考与实践,的确是一脉相承的,浙江是重要的源头和萌发地。

    处理好“两只手”之间的关系

    “一只是政府看得见的手,一只是市场无形的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还是离不开这两只手,关键是处理好两只手之间的关系。政府腾出更多的精力抓服务,市场的这只手壮大了,政府也可以转换出更多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把不该管和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去管。”面对浙江民间蓬勃有为的创新创业热情,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处理好“两只手”之间的关系。

    他经常对外地来浙江考察的同志讲,有人说,浙江经济就是老百姓经济,但是老百姓经济并不是说党委、政府是无所作为的,恰恰是党委、政府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稳步推进了市场取向的改革,使浙江的市场化程度走在了全国前列。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即“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这“两只手”之间的关系。这“两只手”重要思想,后来还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定中更加鲜明地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关键的科学论断,而浙江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的科学性、指导性和预见性。

    “三分天下有其二”——这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浙江发展的一大特色。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他深谙民营经济发展规律,深知民营企业所需所盼,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亲自设计了路线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八八战略”中,第一条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习近平强调,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四个不限、四个有”,即不限制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比例、发展速度、经营方法、经营规模,使个私经营者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事业上有作为。

    “民营经济是浙江活力所在,是浙江的品牌;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佼佼者!”几乎每次到民营企业调研,习近平都这样为企业家们鼓劲加油。更让大家暖心的是,习近平在浙江下基层调研时,总是要到民营企业走走,看看经营现状,问问有无困难,听听企业呼声。到省外交流、考察,甚至到国外访问时,他也不忘去看望慰问浙商,并一起交流座谈。2002年12月下旬,习近平首次到台州考察调研时,就表示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民营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再创民营经济发展新辉煌。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还亲自领导制定了《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等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民营经济“五个转变”,实现“五个提高”。2006年1月,在习近平的倡导下,浙江又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等作了明确规定。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别委员联组会时,首次提出了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论述,强调要把握好“亲”“清”两字标准。其实,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就对政商关系作了深入思考,多次指出,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各级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要亲商、安商、富商;另一方面,同企业家打交道一定要掌握分寸,公私分明,君子之交淡如水。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走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走访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留下了无数口碑载道的佳话。

    过往的画面历历在目。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大鹏至今难忘,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曾先后6次到康莱特调研。来浙江工作不久,习近平就来到了康莱特。“当时,习书记听了我的汇报后,就鼓励我们企业要创新。”李大鹏回忆道,最让他感动的是,即使到中央工作以后,习总书记依然关心浙江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关注着康莱特的发展。2012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到浙江代表团看望代表时,专门同李大鹏交谈,询问公司的创新发展情况。“习总书记鼓励我要积极创新,研发的药品要成为国际领先。”李大鹏说,公司主导产品“康莱特注射液”便是创新的产物,是国家重点新产品,拥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国际上理想的肿瘤治疗药物之一,已获得10多个国家的专利证书。通过不断创新,该产品的年销售额从最初的两亿元增长到现在的20亿元,今年的目标是30亿元。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康莱特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几款市场前景广阔的新产品正在临床试验中。

    针对浙江资源紧缺、环境容量小等制约,习近平提出不仅要“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而且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充分发挥浙江人敢闯天下的优势,在大力引进各种要素的同时打到省外去、国外去,利用外部资源、外部市场实现更大发展。习近平形象地以“地瓜理论”比喻道,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同样,我们的企业主动走出去,并非资金外流、企业外迁,这是在更大的范围配置资源、在更大的空间实现更大发展的需要,是“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立足全国发展浙江”的需要。“对此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积极推动,乐观其成。”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浙商,已成为全国最活跃的企业家群体。

    在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挤压国有经济的发展空间,反而为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外部条件和公平竞争环境。

    2006年初,习近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更难得的是,浙江形成了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比翼齐飞、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局面。”

    截至今年6月底,省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066亿元,同比增长6.4%;净资产4007亿元,同比增长9.4%。特别是物产中大集团,这些年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连续7年入围世界500强,且排位稳步上升,目前位列348位。

    “两张表”里的大平安

    2004年5月11日,浙江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对于“平安浙江”的整体规划,彰显了习近平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非凡洞察力、决断力和运筹帷幄的大局观,以及在制度上抓创新、抓落实的工作特点。

    在富裕后实现安定,在多元中求得和谐,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浙江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作为长期处在中国改革发展前沿的浙江,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迁。“先成长先烦恼”的发展境遇,预示着浙江更早进入社会结构的转型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

    对此,习近平调研了一个又一个县,走访了一个又一个村,始终保持清醒认识。2003年9月23日、24日,习近平来到宁波奉化和鄞州考察,走村访户、进企业下车间,听呼声、摸实情。他对当地干部群众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处于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这样一个“门槛”,很多别的地方没有遇到的问题浙江往往最早遇到。我们既面临“成长的烦恼”,同时也要解决“先天不足”的问题。很多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又显现了。为什么浙江生活那么好,还会出事故?这说明你这个地方不光要经济发展好,还有协调发展的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良好的和谐社会运行机制。”

    在这一前瞻性思想的指导下,习近平提出了建设“平安浙江”。在“平安浙江”战略提出之初,习近平就明确指出,平安浙江中的“平安”,不仅是治安好、犯罪少的狭义“平安”,还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平安”;突出强调了“大平安”的基本战略布局,而且采取了与社会治理理念高度契合的系统举措,这些举措不仅诠释了社会治理的理论内涵,更为今后的“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从“小治安”到“大平安”,是习近平主政浙江时直面“成长的烦恼”的又一重大决策。而坚持把浙江特色的“大平安”这张蓝图一绘到底,也使浙江从此走上了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的和谐发展大道。

    把浙江的优势凝铸成制度的底座,把现实的问题关进制度的笼子。在基层调研时,习近平敏锐地发现,各地只有定期经济形势分析,而没有平安形势分析,必须要改变这个局面。接下来在“平安浙江”框架设计中,习近平高度重视创新平安机制建设:建立党委常委会定期分析社会稳定形势制度,像经常分析经济形势那样经常分析社会稳定形势;出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等新法规;积极探索和总结推广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等富有创造性的做法;他总结和推广的武义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在全国首创,还被写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出台《浙江省平安市、县(市、区)考核办法》,每年修订评审条件,严格考核奖惩,既在统计报表上体现平安,更在群众感受中体现平安,努力创造群众真实感受到的平安,真正认可、满意的平安。

    同时,在习近平的推动下,浙江还建立健全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等制度。全省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关于“平安浙江”,习近平经常说起的是“两张表”。每年底,各级领导干部考核时,除了看“经济成绩单”,还有“平安成绩单”;然后,再签下来年的“军令状”。这在浙江,如今已经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

    习近平身体力行,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一手拿“经济报表”,一手拿“平安报表”。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领导干部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推进“平安浙江”建设。作为“平安中国”先行先试的省域样本,浙江被公认为全国最安全、社会公平指数最高的省份之一。浙江,因为发展而成为一片热土,也因为平安而成为一片乐土。

    【下转第5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