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溯源新理念 大潮起之江”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0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2006年9月14日,习近平在宁波市宁海县调研新农村建设。(浙江日报记者 周咏南 摄)

    【紧接第4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全面提高工业化、城市化对“三农”发展的带动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使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

    连续好几年,习近平新年调研的首站就是农村,新年度省委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性重要会议就是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下发的一号文件也是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促进“三农”发展的政策文件。

    2006年1月4日,习近平来到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今年72岁的雪水港村村民陈新祖回忆说:“那天下着小雨,习书记撑着一把黑色雨伞,脸上一直带着笑容,很亲切。”习近平来到村部党员活动室,面对面听取大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习书记进来的时候,我正好站在门边,他走过来第一个就和我握手。”陈新祖说。

    不过,陈新祖怎么也不会料到当天下午发生的事——习近平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向海盐县160多位村支书和县、乡镇负责人作专题宣讲。

    省委书记给村支书开会讲新农村建设,时任于城镇党委书记金爱明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可不得了了,新农村建设已经是重中之重”。

    当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乡镇缺乏资金,农民认识一时还没到位,上面工作考核压力大,尤其是乡镇和村干部,思想包袱重、畏难情绪大,“推进这项工作确实需要魄力和定力,习书记的宣讲,相当于给我们乡镇、村干部吃了一颗定心丸。”金爱明说。

    在海盐宣讲后不久,习近平当月主持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3月召开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并在7月主持召开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以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和发展的紧迫感,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扎实的努力,不断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与海盐毗邻的嘉善,人们对习近平的关怀同样记忆深刻。2005年,习近平到嘉善调研。时任嘉善县交通局局长朱忠民回忆说:“习书记以农村道路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坚定了我们要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2005年底,嘉善就成为浙江首批村村通公路的县,并在浙江县一级率先实现城乡饮用水“同源同价同质同网”。习近平一直没有忘记这个浙北小县,2008年,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习近平将嘉善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层联系点,并于当年10月再次来到嘉善县,到大云镇缪家村调研农民增收。

    习近平一直牵挂农民增收问题,他多次强调指出,要建立现代生产要素流向农业、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的有效机制,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与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大云镇镇长王枕旦回忆说:“习书记再次来到嘉善的时候,非常关心我们的农业产业发展,并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他还鼓励我们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动脑筋。”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资金支持,机制创新就从盘活土地开始。2009年,缪家村村民签下了全县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第一单”。大云镇还把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吸引了大量上海游客,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013年2月,嘉善获批全国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先行先试的步子更大了。2014年,嘉善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三权三抵押”尝试:承包土地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和集体经济股权都可以用来抵押贷款。如今,嘉善县正全力建设城乡统筹先行区,形成了体制基本接轨、产业相互融合、社会协调发展、差距明显缩小的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缩小到1.69∶1。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考察,他依然对“三农”发展念兹在兹,强调要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的政策取向,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

    经过多年发展,浙江成为城乡发展差距最小、城乡居民收入最高的省份,率先成为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成功范例。去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小到2.07∶1。

    牢记嘱托,赓续前行。今天的浙江,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朝着更高的目标进发。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城乡并重、区域协同,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切实提高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物质精神新境界

    必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会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又会成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

    ——习近平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成果的总括和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作为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市场先发地区和开放前沿地区,浙江较早地感受到一些新的带有普遍性的矛盾和问题。21世纪之初,浙江人均GDP已近3000美元,人们明显感到,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思想观念在更新、精神文化需求在增强,但新旧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相互碰撞,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同步,物质满足与精神需求不协调的矛盾也日渐明显。

    “口袋”鼓了,更要富“脑袋”。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把物质、精神“两翼齐振”作为浙江腾飞的关键。他说:“今后一个时期浙江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文化力量的深刻认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对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工作力度。”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召中,浙江人民始终不忘习近平亲自归纳升华的“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践行中,浙江人民始终记得习近平亲自在浙江农村部署的“双万结对、共建文明”、在城市推开的“文明出行”;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中,浙江人民始终铭记习近平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布局“八项工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精神文化生活的小康,习近平带领浙江人民的探索,至今已经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让浙江精神不断滋润我们的生命”

    发展是需要精神的,一个地区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文化的力量和精神的引领。习近平一到浙江,就在多次会议上提及“浙江精神”。

    不少浙江干部记忆犹新的是,从2005年开始,习近平提出要“深入研究浙江现象、充实完善浙江经验、丰富发展浙江精神”,有关部门多次开展理论探讨和基层调研,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意见。

    2006年,习近平在《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一文中指出:“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只有让这源头活水畅流于我们的实践中,才能不断滋润我们的生命,进一步开拓我们的未来。”

    习近平对精神文明的注重,至今仍深深印刻在浙江许多基层干部的心里。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2015年2月28日,时任宁波余姚市梁弄镇党委书记严忠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他十分激动,也倍感亲切。

    就在那天,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梁弄镇荣膺全国文明镇殊荣,严忠苗代表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获奖单位在表彰大会上发言。

    往事浮现在眼前——2003年1月29日至30日,农历春节前,习近平专程来到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学习考察,还听取了梁弄镇的工作汇报。习近平说,这次老区之行,既是一次调查研究,更是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要把梁弄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实现小康样板镇”,严忠苗一字不差地牢记着习近平当时的殷殷嘱托,“当时天寒地冻,梁弄人心里暖意融融,深感肩负的重大责任。从那时起,到梁弄工作的干部,有个意识都很强烈,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力量源泉,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牢牢记在心头、抓在手上。”

    习近平亲力推动的精神文明建设,“润物细无声”地涵养着浙江人民和方方面面——

    在抗击非典的战役里,习近平言近旨远:“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和发展‘浙江精神’。”

    在新农村建设中,习近平语重心长:“如果我们改变了农村的外在面貌,却没有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那么新农村建设还是在低层次开展。”

    在未成年人教育上,习近平谆谆告诫:“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奠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实基础。”

    循着这条道路,浙江不断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近年来浙江现代化建设的主题紧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2012年,经层层遴选、反复分析和多方论证,“务实、守信、崇学、向善”成为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获得“省文明城市”称号,其中5个跻身全国文明城市……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树立全社会高度的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浙江的精神文明建设风生水起,浙江人的精神世界日益充盈。

    “虚功一定要实做”

    人们常常认为,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实一点,精神文明建设虚一点。习近平在《之江新语》的《虚功一定要实做》一文中写道:“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一定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寓教于乐,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潜移默化。”

    2004年,浙江农村发生了两件事引发关注:外省一个表演团在某县进行低俗演出,被中央媒体曝光;数十位老人在违章搭建的草棚里烧香拜神引发大火,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时任省文明办社会处处长吴熔回忆,省委常委会专门就此作专题研究,“习书记说得很中肯,浙江经济发展较快,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往往比其他地方早发先发,要把事情放到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去看。”

    习近平剖析了深层次的原因——领导干部认识不足,政绩考评上重物质、轻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文化阵地“空壳现象”严重;群众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文化阵地重建设轻管理,管而不严,管而不实。

    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就在2004年底,习近平在农村“双建设、双整治”活动基础上,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出一个新“药方”——“发挥文明单位的信息、资金、技术等优势,指导结对村搞好创建工作”。

    为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贯彻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省文明办起草了《关于深化“双建设、双整治”工作认真开展“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实施意见》。

    2005年4月,这份实施意见由省委、省政府发文,结对工作迅速推开。近万个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不仅在近1/3的浙江农村推动了发展,更丰富了生活、温暖了人心、净化了风气。2006年7月,浙江的“双万结对、共建文明”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

    “双万结对、共建文明”这项工作在浙江从未间断,在2011年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浙江的这项经验还被推向全国。

    习近平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也提出新要求。2006年5月29日,习近平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希望在全社会营造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的良好环境。

    2007年初,针对公民出行中不讲文明、不守秩序、不愿礼让等不和谐现象,一场“文明出行”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在浙江全省展开,这一做法当时就走在了全国前列。时至今日,“文明出行”不断升级,众人点赞的杭州“礼让斑马线”,最初的源头就在此。

    浙江干部群众不断续写习近平开创的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努力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开展浙江省公民道德养成计划、全民阅读、志愿者服务、“最美浙江人”、“我们的价值观”、好家风建设等一系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全面部署开展小城镇文明行动……

    在浙江,物质力量、精神力量同增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同丰裕。 

    “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受益”

    精神文明建设是否能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习近平十分关注。早在2003年1月14日,习近平在全省宣传工作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表彰会上强调,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主体,是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创建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

    清丽悠扬的越剧,诞生在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2004年12月14日,习近平到嵊州考察调研,专程来到东王村。

    村主任李秋顺一路向习近平介绍情况。当时,村里正打算重建古戏台。“他关切地问我建造资金哪里来,我说一部分由村民自筹,一部分向政府申请,他听了点点头说‘好’。”李秋顺回忆,在香火堂看到有许多人围唱越剧,习近平又问:这些都是本村村民吗?当听到肯定的回答后,他说,这样很好,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嵊州市越剧团团长谢顺泉,笔记本上仔细记录着13年前习近平到越剧博物馆调研的场景。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前一天晚上,越剧团特地准备了约40分钟的折子戏,但习近平到达时,已是正午时分。

    “演出40分钟,会不会耽误习书记的吃饭时间?”他心里很忐忑。

    没想到,习书记不但饶有兴致地看完了所有表演,还与演员、乐队和工作人员一一握手并致谢。

    “习书记问的每个问题都特别细,比如问越剧团一年演出多少场次,在哪里演出。当时我回答,一年演出130至150场次,其中八成面向农村,在老百姓家门口,他听了很高兴。”谢顺泉回忆。

    习近平曾在嵊州调研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时指出:“只有让正面的东西去占领了,才能让负面的东西失去生存的土壤。”如今在嵊州,农村文化礼堂如繁花次第盛开。2013年开始,省委、省政府把文化礼堂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连续5年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短短数年间,7400多个文化礼堂成为全省农村群众的精神家园。

    “打造软实力要有硬抓手、实举措、真功夫”,习近平在浙江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清晰地提出了改革思路——

    2003年,制定“八八战略”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2004年,省委作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策和部署;

    2005年,省委把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增强构成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习近平亲自主持该调研课题;

    【下转第6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