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喜迎十九大特别报道·五大发展理念在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文化复兴理念 促进城市新旧共融

名城保护,塑造宁波城市“新个性”

本报记者 朱军备 杨绪忠

霞光照耀下的东钱湖陶公村。
余姚柿林村鸟瞰。
鄞州童夏家村一景。

    市规划局局长王丽萍:

    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全面复兴

    “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从文化遗产保护走向城市文化环境的整体创造与名城的全面复兴。这需要坚持文化复兴理念,促进城市新旧共融。”市规划局局长王丽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复兴名城,就是要依靠和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遗存优势,通过多种方式改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产业结构,使之重获应有的地位,承担城市个性塑造的特殊功能。

    要从宁波文化复兴的高度审视名城保护工作。拥有千年建城史的宁波,作为中国大运河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启航地,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被定位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唐宋以来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中外文化交流和碰撞的前沿、宋明以来中国文化思想重镇、“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其中”的宜居城市。宁波古城集江南水乡的灵秀和东南港埠的大度于一体,是孕育浙东文化、海丝文化、运河文化、藏书文化等的摇篮。“作为当代宁波人,既应该为先辈们造就的历史地位感到自豪,更应该怀着复兴宁波的宏图大志,保护和延续宁波文化之根,继承和发扬宁波优秀传统,为宁波千年名城的复兴、独特城市气质的塑造添砖加瓦。”王丽萍说。

    要突出宁波历史和文化的整体形象。地区文化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脉络,是历史记忆的活化石,在代代相传中不断丰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其独立的文化结构,这种文化是在长期历史融合中形成的,包括建筑布局、人文情怀、民风民俗等,在人们心中有着极强的文化认同感。

    “经过最近几十年的城市变迁,宁波名城内的历史街区、文保单位等历史文化资源已不可避免地呈现某种程度的碎片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已日渐薄弱。要完整呈现宁波古城的整体形象,需要通过统筹规划、巧妙设计,将散落在城市街巷间的文化碎片串联成线、绵延成面、塑造成体,重构古城原有的完整空间感。”王丽萍认为,散落于四明大地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上与宁波古城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我市历史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名镇名村要让更多人了解,要提升名镇名村的对外形象。

    “名城保护的重点无疑在历史城区,但不能仅限于历史城区。不要将新旧城区人为割裂甚至对立起来,更不能让老城区变成被新城区包围的洼地,要相互融通,相得益彰。要让老城区接受新城区新兴经济和现代服务的辐射,拥有与新城区比肩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拥有老宁波的味道;新城区建设要充分利用千年港城的深厚文化积淀,延续老城区的文化基因,突出宁波本土的特色,拥有新宁波的品位。”王丽萍表示。

    历史街区和文物保护任重道远

    ——访宁波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徐炯明

    “作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宁波正在大建设之中,在旧城改造的隆隆机声中,要完整地保留下历史街区、地面文物,很难。”近日,从事文物保护工作32年的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徐炯明开门见山地说。

    我市列入历史街区保护的主要有孝闻街、莲桥街、月湖街区、中马路、贝家巷、老外滩、城隍庙、南塘老街、德记巷等建筑群,多为木结构、近现代砖木结构,包括祠堂、教堂、学舍等公共建筑,以及大量民居。建筑形态上有四合院、三合院、小洋房等。

    徐炯明说,“历史街区和风貌协调区体现了宁波城市建筑的风貌、地方特色。保存建筑风貌、街巷肌理,最好的办法是恢复原始状态,修缮时坚持‘最小干预’,这也是文物保护的原则。目前宁波城区,孝闻街动得最少,保留相对完整。”

    历史建筑如何利用?徐炯明介绍,古建筑修缮完成后,一般由业主自主管理,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状态的基础上,可进行适当的商业、办公、观光等业态利用。天一阁·月湖已申报5A景区,同时月湖西区正在打造金汇小镇。而南塘老街已成为宁波的时尚街区。

    作为宁波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办公室研究员,徐炯明还参加了对中国大运河遗产、海上丝绸之路节点的保护工作。

    中国大运河浙东段遗产保护,在宁波主要是“二段一点”。“二段”是余虞运河、慈江—刹儿港,“一点”即三江口。“海丝”宁波的重要节点为天童寺、保国寺、永丰库、上林湖。

    除了中国大运河为世界文化遗产外,我市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7处、市级及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80处,文保点1066处,需要保护的文物面广量大,任务艰苦。据透露,文物部门正在积极争取公布一批市级文保单位,同时做好第八批国保的遴选工作。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地面文物保护以抢救为主,力争文物建筑不漏不塌。”徐炯明说,目前我市已完成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建立了“两库一平台”工作机制,即建立文物档案库、“十三五”项目库和安全检查平台。如今,日常检测、安全检查,都实行了网络化。

    “文物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规划、国土、水利等多个部门,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让祖辈留下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徐炯明如是说。

    新华网: 宁波公示 历史名城保护规划

    媒体点赞

    日前,《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式对外公示。该规划给城市文脉的保护开出了一张具体的“方子”。

    历史街区承载市民集体记忆,但历经岁月沧桑,街巷、建筑等日渐衰败,居住条件不理想。比如月湖历史文化街区,这个位于宁波中心城区的老街区,在以往的改造中对核心保护范围进行了过度的拆除,这次《规划》明确要求进行适当的风貌恢复建设。同时,老街区持续千年的居住功能也将被保留,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与环境,来提升宜居水平。

    在历史文化街区内,新的建设将被严格控制。核心保护范围内将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

    经济日报:

    文化之都

    绽放青春活力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河姆渡遗址、天一阁藏书楼、保国寺、阿育王寺等“文化名片”熠熠生辉。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这里与广州、泉州并称为东南地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古老的文明与创新的文化在宁波融汇,成为一种不可复制的城市竞争力。

    浙江日报:

    宁波打造

    高标准历史文化名城

    “积极打造更有品位更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个振奋人心的讯息,随着宁波人紧凑扎实的鼓点,近来从浙东频频传开。如今,这座海滨名城,正加快步伐,朝着“把体系健全好,把机制完善好,把合力凝聚好,以实际行动擦亮‘金牌匾’、打响名城品牌,让百姓找到乡愁情感依托,为百姓构筑美好精神家园”的目标稳步前进。让人备感欣喜的是,宁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力度大、步子快、动作频频,正在实打实地持续推进。注重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保护的谨慎性、公众的参与性,在自然文化遗产内涵挖掘、彰显城市特色上下功夫;科学处理好加强保护与开发利用、历史古迹保护与文化遗产传承、城市与农村等关系,努力让新老宁波人有幸福感、成就感、自豪感……

    中国建设报:

    宁波斥巨资

    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日前,宁波市政府出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意见,要求通过实施科学的保护规划,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水平。

    目前宁波已完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标志的挂牌。挂牌公示的内容包括保护级别、保护内容、保护范围,方便群众自发地保护和监督。

    旧城改造、商业化运作不能当作替代保护的方式。在保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实施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项目。

    从2015年开始,宁波由市名城办牵头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3年专项行动,3年内市财政每年投入5000万元保护资金,重点用于保护规划编制、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及濒危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等。

    (杨绪忠 朱军备 整理)

    本版图片由市规划局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