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崇善守正 从心出发

镇海:以鲜明导向引领干部实干担当有为

镇海区各级党员干部活跃在治水剿劣一线
在朱枫烈士塑像前进行入党宣誓
骆驼街道基层党员干部开展“老榆树下的党课”活动

    本报记者 黄合 通讯员 镇祖轩 镇海记者站 赵会营

    享受读书、以德为先、领导方法、务实有为、清正廉洁——读书滋养官德,在镇海,500多名党员干部都有一册题为《从心出发》的读本,由区委主要领导亲自作序,涵盖的是干部素质的核心要点。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为官,做人,谋事,就是一个综合能力素质的“闭环”,环环相扣。在这根“链条”之中,每个人都要从做好人开始,在干事创业中找到自己的“初心”。

    近年来,镇海区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事业为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严从实监督管理干部,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在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组织保障方面做了新的努力和探索。

    从心出发 发现和培育干部内心的善

    走上讲台,为全区的后备干部、普通党员“上课”,这已成为镇海区环保局新老局长胡荣章、岑国兴一项“重要职责”。每个月,区级主体培训班次、各单位的“党员固定生活日”,常常都能看到这些“环保专家”谈区情讲环保的身影。

    2014年起,镇海区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邀请区级领导、各镇(街道)、区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讲区情民情、工作业务、人文素养,将镇海深厚的人文底蕴内化为领导干部的修养境界。“一方面,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其他同志,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备课讲课,领导干部可以总结日常工作,提升自身能力素质。”镇海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官一方,必须扎根本土实际。从人文镇海、厚德镇海的特质出发,镇海区面向广大党员干部推出各具特色的培养工程,从理想信念、人文修养、实践能力、为民服务等不同层面,全方位发现培育干部内心的善,为他们的思想、党性、作风一次次“补钙”和“加油”。

    理想信念是根,根深则叶茂。在镇海,区管干部每两年轮训一次,中层干部每五年轮训一次,村社党组织书记每年轮训一次;各单位组织“干部夜学”“干部讲堂”等系列活动,干部选读推荐书籍;依托朱枫故居这一红色资源,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让红的信仰代代相传。

    榜样为尺,注重先锋示范作用。在镇海,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定期举办“先锋在身边”主题报告会,邀请来自基层各领域的“为民好书记”“老黄牛干部”,为全区的区管干部、各级党组织书记上一堂珍贵的“党课”,以身边的榜样的力量,感染人、激励人。

    实践为要,注重一线磨砺成长。在镇海,连续选派174人次优秀区管干部、后备干部、年轻干部到上级部门和区外挂职开阔视野,到村(社区)挂实职接受考验。“三改一拆”入户、“五水共治”督导、“软弱落后村”帮扶……墩苗接“地气”,历练长见识。

    从团区委到镇(街道),1982年出生的何川坦言,过去2年的基层乡镇负责人的经历,让自己受益匪浅。毗邻国家级石化区,城镇基础建设一直是澥浦镇的一块短板。担任该镇镇长以来,何川与党政班子成员一起,着力在小城镇综合整治上下功夫,整治主干道、改建新菜场、改造外立面、雨污分流企业全覆盖,短短时间小镇完成了“面子”和“里子”的涅槃。

    “发展和稳定,是基层必须处理好的两个课题。作为年轻干部,面对改革攻坚的阻力,面对爬坡过坎的难题,就得有工作激情,就得勇于担当,即使得罪一部分人,也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为群众谋求看得见的发展红利。”何川说。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今的镇海,每个党员干部心中都立着一面德善的“标杆”。区委书记林雅莲率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认领“微心愿”,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和幸福;基层干部通过镇海“先锋”影视频道专题展示“争当好书记”,一线抓项目破难,面对面解决实际困难;各级党员干部立足自身岗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反馈社会……这些正能量,在镇海党员干部之中不断扩散,激起为民惠民的阵阵涟漪。

    正本清源 从严从实科学管理干部

    从严处要求,向实处发力——“实字当头”从来都是镇海干部工作的主基调。

    “经常自掏腰包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是学生的‘知心姐姐’”、“性格豪爽,交友广泛”,“喜欢爬山、打球、读书,擅长书法”……近年来,在镇海干部考察材料里,悄然出现“形象素描”,改变过去空话套话多、抽象评价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问题,让干部考察材料“有骨也有肉”,丰满而立体。

    据悉,自新的《干部任用条例》颁布后,镇海区围绕干部选任流程管理实施“废、改、立”工作,出台《区管干部管理若干意见》等系列制度,涵盖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五个环节;打破过去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等“四唯”倾向,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改进竞争性选拔工作,稳妥开展年轻干部、结构性干部、专业性干部选拔,让基层一线有实绩的干部脱颖而出。

    考察识别干部,功夫更多下在平时。区委组织部建立干部分片联系制度,开展干部专项考察,力求做到知人提情,提情知人。干部选任“关口”前移,实行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反映考察对象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对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漏报瞒报者问责,近三年给予党纪处分1人、暂缓提拔3人、诫勉2人。

    对干部要从严要求,也要科学管理。该区出台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制度,建立党政“一把手”监督链,促进领导干部讲纪律、守规矩。开展超职数配备干部、“裸官”、干部档案审核、领导干部违规兼职等专项整治,全区清理规范现职领导干部企业和社团兼职27人次、退(离)休领导干部企业兼职23人次。

    通过巡察了解干部“活情况”,发挥监督的关键“前哨”作用。镇海区共开展12轮巡察,涉及所有镇(街道)和18个区直单位,发现落实“两个责任”等方面的问题194项,要求全部予以整改落实,涉及责任人84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5人。“对于干部身上的小毛病、小问题,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大喝一声,猛击一掌,警醒起来,提升岗位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区纪委区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问题导向,建章立制,倒逼干部严实有为。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诚信,被细化为度量干部“8小时外”德行的要素。所有干部的提拔公示,一律延伸到其所在的小区,无正当理由不交物业费、社区活动不参加,一个看似“小节”的不足,也可能影响干部的提拔任用。

    安全生产督导、生态环境整治、党建指导,镇海区对全区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全员选派,建立6个工作协理组,一线参与中心工作,激励他们“退”而不闲、“退”而有为。现已退出领导岗位的姚海华,最近又成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每周跑一次九龙湖镇,帮着2家非公企业建立支部规范制度,找党员、职工骨干谈心,忙的不亦乐乎。

    与此同时,该区落实乡镇干部“两个20%”的倾斜政策,探索完善激励保障容错免责等机制,建立干部分层分级谈心谈话制度,关切回应干部事项动态和利益诉求,健全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援助服务体系,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干部,营造心情舒畅、气顺劲足的干事氛围。

    凝心聚力 鲜明导向引领干部干事创业

    凝心聚力,用人导向是最大的导向。

    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镇海区委始终坚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年初起草“铸造雄镇铁军决定”时,区委书记林雅莲在百忙中专题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提出工作意见。区委全委会审议通过后,区委办发文逐项分解任务,20个部门明确责任抓落实。

    选优配强干部,“一把手”是关键。政治过硬、群众公认度高、能够驾驭全局、作风正派,是镇海区配备党政正职的标准。2015年以来该区新提任党政正职23名,80%有基层工作经历,基本经历2个以上副职岗位锻炼。6个镇(街道)的党政“一把手”,均为大学以上学历,平均年龄43.5岁,11名为区管正局级干部转任,2名调任前是区较大部门局长,7名是镇(街道)长期锻炼成长起来的。

    重德、重绩、重基层,鲜明的用人导向树起来,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攻坚岗位配干部、选人才。据统计,该区近三年新提任区管副局级干部60%有基层工作经历,不少兢兢业业的“老黄牛”也突破了“看不见的天花板”,共有46名提拔晋升副调研员、调研员。

    “这个年纪得到提拔,真的没有想到,毕竟现在区里职数很紧张。”2014年,在基层乡镇工作了近40年的“老乡镇”叶家虎,在自己56岁的那一年,从副调研员晋升为调研员。

    这次晋升,在明眼人看来,一点都不意外。那几年,镇海新城附近的钟包村,迎来了大拆迁大提升的攻坚阶段——“断头路”要打通,城市形象要打造,新的项目要上马,这里上千户的老百姓以及4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关系到庄市片区全域城市化的发展。

    叶家虎就是有股干劲和冲劲,从群众的需求出发“换位思考”,挨家挨户去说透政策,扎扎实实帮拆迁户解决问题,顺利推进了镇海炼化芳辰丽阳、万科城周边、书香丽景一期、明海大道南段、高家(童家)等5个区块的“清零”任务,也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

    对于镇海来说,经济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整治、安全生产监管,具有特殊的任务和压力,广大党员干部肩负重任。如何把有限的干部资源、精力,用到这些任务攻坚克难的“刀刃”,是区委一直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换届后,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基层重要”“论实绩看担当”导向,并指示区职能部门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予以充分体现。结合“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全区各级党员干部一道,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气神,在转型升级的第一线“攻城夺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争当“雄镇铁军”。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对于一些“庸懒散”或者“为官不为”的现象,该区探索实践干部“能上能下”的办法,建立健全“下行途径多样、跟踪管理及时、关爱激励并举”工作模式,真刀真枪去着力解决“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问题。

    在工作岗位长时间打不开局面、无法适应本职工作的实际需要、主观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近年来,镇海区对15名工作表现不佳、实绩不明显、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区管领导干部进行了“下行”调整,其中9名未到龄领导干部根据干部“能上能下”办法改任非领导职务。

    “每一名干部都是优点、缺点、特点的综合体。我们希望探索从发现和培育干部内心的善出发,从严从实、科学有效地教育引导管理干部,将中央和省市委‘好干部’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育人导向,有效引领各级党员干部实干、担当、有为,为建设镇海品质之城提供比较坚强的组织保证,更好地为宁波‘名城名都’建设做出镇海贡献。”镇海区委分管领导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