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溯源新理念 大潮起之江”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人民为中心

2005年5月31日,习近平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小朋友共庆“六一”儿童节。(浙江日报记者 周咏南 摄)

    【上接第3版】

    时任浙江省防指办常务副主任姚月伟对当时的情形记忆深刻。他拿出浙江省防指办整理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04年8月11日晚防御第14号台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记录”上,清楚地记录了习近平对人民生命安全的牵挂——

    “与其说‘抗’,不如说‘抗’的重点是‘防’,现在不是说抗台风就要站在风眼上,而是要在台风来临前,把各项准备工作都做好,主要是‘防、避’。”

    “海上渔民有8.2万人,要通过各种手段联系到他们;近海滩涂养殖人员12.5万人,这批人很多是民工,哪里知道台风有多大威力,必须转移。”

    “房屋不安全的群众要统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风,不要怀有侥幸心理;渔港里的渔民,不要以为在渔港里就没事了,这些渔民不能留在渔港里,一阵大风过来一碰撞就有很大伤亡危险。”

    ……

    在此之前,浙江曾有过因过分强调“誓与大堤共存亡”而造成重大伤亡的惨痛教训。在与台风斗争的问题上,以前大家的传统思维是一个“抗”字,认为在强台风面前,人员伤亡可能难以避免。而习近平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看得更重,把“防”字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防御‘云娜’时,习书记首次提出了‘不死人,少伤人’的防台目标要求。这在当时引起全省甚至全国极大的反响!”

    为了实现“不死人,少伤人”的目标,习近平又提出“宁可十防九空,也不能万一失防;宁可事前听骂声,不可事后听哭声;宁可信其来,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轻”的理念。

    2005年,防御“麦莎”台风,浙江提前转移124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的人口规模,这在浙江历史上前所未有。统计数据显示,在这场大台风中,浙江省仅死亡两人。那3年,浙江实施了数场百万人员大转移行动。

    围绕习近平提出的“不死人、少伤人”目标要求,10多年来,浙江省开展了“千库保安”“强塘固房”“五水共治”“百项千亿”等一系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断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等非工程措施,使浙江省的整体防汛防台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浙江从此真正确立了“生命至上”的防台宗旨,坚持了“转移避险”的科学防台举措。“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代替了原有的抗台思路。浙江的经验,也被沿海各省(区、市)效法。

    防御“非典”,是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遇到的另一大挑战。在应对这件急事上,习近平的为民情怀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是一个不寻常的春天——2003年4月19日下午,输入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出现在浙江。“非典”既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又给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如何最大限度阻断病毒传播?需要尽快排查与感染者接触过的人群。但是,单靠卫生系统的人力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习近平果断指示:立即调动公安力量排查直接接触者!当晚,公安系统、卫生系统有效联动,排查出直接接触者1000多人并有效隔离。在习近平的直接指导下,浙江在抗击“非典”这场公共卫生硬战中,在全国创造了科学隔离的样板。

    习近平在“非典”期间,先后视察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省疾控中心,反复叮咛“要做好预防工作,不让其他人感染”“要隔离病人”“要全力保护好医务人员”。

    声声关切,阵阵暖流,无限感动。时任省卫生厅厅长李兰娟至今记得,习书记在视察期间与每一位传染病实验室工作人员亲切握手,向他们表达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在划定隔离点的次日,习书记还察看了隔离点,逐一慰问医务工作者和被隔离居民,详细了解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你能想象吗?那样的特殊时刻,习书记温暖的双手,对浙江人民抗击‘非典’是多么重要的鼓舞!”时隔10多年,忆及往昔,李兰娟依然激动不已。

    老百姓身边的每件小事都是大事

    人民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有着最重的分量。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在意的常常是基层群众衣食住行的“小事”。2003年12月30日,在检查节日市场供应和物价情况时,习近平语重心长地对各级干部说:“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初到浙江,习近平的几次调研活动,都选择了相对欠发达地区。因为这里的群众困难最多,也最需要党和政府的关怀。

    寒冬腊月,冷雨寒风。2002年12月末,习近平来到衢州,走访慰问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众。那年夏天,衢州市衢江区双桥乡暴发特大山洪,包括杜学集在内的许多村民房屋和财物被冲得一干二净。衢江区异址安置灾民,兴建“希望新村”,173户房屋全倒户和半倒户搬进新居。习近平到衢州后,特意赶赴灾区慰问群众。

    习近平的到来,温暖了杜学集一家。那天的情景,今年79岁的杜学集老人历历在目:“习书记来的那天,正下雨,我看到他自己撑着把黑伞走了进来。当时我们家的新房子刚造了一层,红砖都露在外面,还没来得及粉刷。他来了之后,问我们搬过来之后救灾物资有没有落定、穿什么衣服、吃的菜哪里买这些小事情。我没想到,他还专门检查了我家的米袋子,打开菜柜看我们中午吃剩下的菜。”

    习近平还关心地问老杜建房子的钱够不够,当地乡镇干部介绍,造新房子的90平方米的宅基地是政府免费划拨,免收建房审批费用,还有6000元建房补助、600元生活补助。习近平这才放心地点点头。如今,杜学集一家住在两层楼房里,习近平来家里做客的照片成了最珍贵的收藏。

    习近平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每逢新春佳节来临,他总是风尘仆仆,走进百姓家“看真贫”,送去党的问候。

    200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四明山革命老区,在老党员、老游击队员和困难群众家里,嘘寒问暖,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向他们拜年。

    200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到遂昌、松阳和缙云等县走访慰问下岗困难职工、农村低保户、优抚对象、残疾人家庭和敬老院。

    2005年1月26日,又是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长广煤矿慰问调研。长广煤矿地处皖、浙、苏三省交界,当年几万名矿工在此工作。因为多种原因,当时的长广煤矿生产经营困难,正在谋求转型。

    “我记得那天天气很好,但是气温很低。习书记身材很魁梧,身着一件半新的蓝色羽绒服,很平和。早听说习书记要来,大家既激动又紧张。直到习书记出现在面前,与大家一一握手,我们的心才踏实了。习书记的手握着让人感到特别温暖……”时任长广煤矿七矿办公室主任吕键鸣回忆说。

    到浙江工作后,习近平心里一直惦记着长广煤矿。在和矿区职工的座谈会上,习近平的一番真心话让在座的长广人心头一热。习近平谈到,他到浙江工作后,任代省长,在工作交接时,原省长柴松岳跟他交代了不超过5件事,其中一件就是长广煤矿。当时,长广煤矿经营比较困难,涉及几万人的生计。正因为如此,习近平一直将长广煤矿放在了心上,一定要来看看这里的干部职工。

    习近平来到七号矿和查扉矿,第一件事是慰问困难职工。在困难职工沈水法家里,习近平关切地询问沈水法的身体情况,了解沈水法一家的生活状况。“沈水法家是只有30多个平方米的低矮平房,老婆没工作,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一家人生活都靠他。习书记来时,他在家养病,拿病假工资。”原长广报记者冯明回忆,习近平当时鼓励他们要有信心,生活会好起来,临走时再三交待矿区负责人一定要关心困难职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慰问完困难职工后,习近平换上矿工服,戴上安全帽,下到离地面920多米深的井底。当时在七号矿井担任副矿长的陆祥根回忆,井洞里巷道高低不平,习书记的身材又高大,他弓背弯腰走了1500多米。见到正在采煤的工人,习书记也没什么官话、套话,就问工人们:“你们这么辛苦在井下工作,有没有什么想法?”工人们答得也实在:“没其他想法,就是想收入高一点。”习近平顺着话头问下去:“去年的收入比往年高一点吗?”工人说比往年高多了。习近平说:“这就好。只要生产经营搞好了,收入就会提高。我祝愿大家收入年年有增长。”

    中午,习近平主动提出,要和工人们一起吃饭。当时跟习近平同桌的都是一线煤矿工人。毕竟是和省委书记一起吃饭,一开始,工人们有些拘谨,吃得很“秀气”。习近平就边吃边劝菜:“大家在井下挖煤,劳动强度大,得多吃一点,补充营养,保重身体。”吕键鸣记得,因为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所以在安排饭菜时,他特意准备了饺子,“我记得习书记一个劲地对大家说,饺子好吃。矿工们看他吃得很开心,就都很放得开了。”

    如今长广煤矿正在二次创业,通过对原有资源的综合利用,已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上展开布局,发展势头良好。

    推开一扇扇寻常百姓的家门,用暖心的家常话,问生计、讲政策、说希望。习近平以强烈的为民情怀,温暖着浙江的每一个角落。

    全面小康

    是全体人民的小康

    共享是全民共享。这是就共享的覆盖面而言的。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

    ——习近平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公平均衡、全民共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小康路上始终追求的目标。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

    当时的浙江,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已经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扶贫攻坚、共享发展、全面小康,成为省委省政府面临的重大考验。

    浙江人民没有忘记,习近平心系民生,在绿水青山间作出“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他牵挂万千百姓,留下“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的深切关怀;他主张先富帮后富,描绘出“百亿帮扶致富”“山海协作”的壮丽蓝图。

    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

    2003年1月13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代表省委省政府作出“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轻松。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习近平很早就意识到,欠发达地区要脱贫,离不开产业发展。

    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一颗无花果的故事人尽皆知。

    2006年夏天,习近平到金星村调研,他信步走进了村民刘玉兰家中。刘玉兰以自家院中所植的无花果招待,习近平拿起一只果子,吃了一口,称赞道:“无花果是个好东西,没想到浙江也有。”他还鼓励刘玉兰“可以多种一些”。刘玉兰的儿子周平记下了习近平的话,此后开始从事无花果的种植,慢慢延展到深加工。如今,开化全县的无花果种植面积已近2000亩,小小一颗无花果,如今成为带动上千名农户增收的重要产业。

    当年陪同习近平在村里调研的村支书郑初一回忆,习书记说的虽是无花果,关心的却是能帮农村脱贫的产业。习近平曾几番嘱咐当地党员干部:“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把经济搞上去,为群众办实事。”如今的金星村,不仅有无花果等特色农产品,还成为城里人旅游休闲的目的地。

    年近八旬的刘玉兰老人说:“特别想请总书记回开化看看,再来尝一尝自家种的无花果。”而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牵挂着开化的父老乡亲。2016年2月23日下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参会的开化县委书记项瑞良说:“开化是个好地方,我还是要回去看看的!代我向基层同志问好,向开化的父老乡亲问好。”

    “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特别是低收入农民的增收,要着眼于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习近平谈到产业扶贫时,如是说。

    2007年1月22日,龙泉市竹垟畲族乡飘起冬雨。习近平一行沿着竹垟乡泥泞的茶园小道蜿蜒而上,他的身旁,绵延着数千亩生态茶叶基地。行至半山腰,习近平把时任龙泉市委书记赵建林喊到身旁,与他算起了一笔茶叶账。

    赵建林回忆:“习书记当时问我,按照每亩茶园经济效益5000元折算,如果每户村民有10亩茶园,那么年收入就是5万元。这5万元能不能分红?够不够村民生活?”得到肯定答复后,习近平嘱咐道:“种茶叶是技术活,光靠农民还不行,每个乡政府、镇政府都要有懂茶叶的人。”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茶叶,是浙西南山区人们赖以生存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习近平对这一产业的独到理解和深厚情感背后,是他对山区群众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记挂。

    2006年,习近平在《世界茶乡看浙江》一文中提到:“浙江茶叶连续20年的持续增长,不仅解决了百万户农民的增收问题,也为农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以茶脱贫”“以林富农”的设想,开启了龙泉市与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市校合作”的新篇章;也让茶叶成为浙江山区农业中经济收入最稳定、效益最显著的产业。

    不要跟老百姓算小账

    待人平和的习近平,在扶贫问题上讲了“狠话”。

    时任松阳县委书记林健东回忆:200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在龙泉市召开加快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座谈会。会上,丽水有干部提出,给低保户的补助能否给足,给全额。原来,按照当时政策,低保户申请补贴要扣除自家从事生产所得部分收入,比如种菜、砍柴等。当时,会上有人对此意见表示了不同看法。一直在静静倾听的习近平当场表态:“不要跟老百姓算这个小账,我看补助力度还可以大一点!”

    “我们重视贫困问题,给贫困人口政策支持和补助力度,谁如果不支持,我看就让谁来当这个市委书记和县委书记!”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在扶持政策、工作力度等方面大力支持帮扶困难群众的工作。

    早在2003年,刚刚到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就提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应该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帮扶城乡困难群众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

    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写道:“有的县里每年从省里拿到的财政转移支付有几千万元,却拿不出几十万元的低保金。如果对群众有感情的话,这些钱是拿得出来的,也是应该拿出来的。”

    今天,浙江交出了一张脱贫攻坚的漂亮答卷。2015年初,浙江26个欠发达县“摘帽”。这26个县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部分县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等方面甚至已赶超中西部省区地级市的水平。

    在率先实现贫困县贫困乡镇摘帽、率先建立低收入农户数据库、在全国最早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上,2015年底,浙江又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高标准率先实现绝对贫困人口脱贫,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

    “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同志当年提出的共同富裕思想。遵循这一思想,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不仅高度重视省内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还立足浙江,放眼全国,从统筹区域发展的高度对待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参与实施西部大开发。【下转第5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