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幅特殊时代的风情画

——读沈潇潇《松明摇曳的夜晚》有感

    蒋静波

    刊登在今年第10期《文学港》杂志上的沈潇潇的短篇小说《松明摇曳的夜晚》,讲述了主人公夏天在堵车处,回忆起和村姑雪妃于1976年某个夜晚在此地发生的故事,以及它在41年后的回响。

    在晴江畔一个松明摇曳的夜晚,一心想摆脱插队困境的知青夏天,上了当地村姑雪妃以邀他到邻村看电影为由、实则进行约会的“圈套”。向往城市生活、暗恋夏天的雪妃明知无望却心犹不甘,在尽量克制、保持自尊的前提下,竭力“让内心无处安放的隐情有那么一刻哪怕是自欺欺人的虚幻见光”。半路上,为了阻止夏天去看电影,雪妃又以崴脚为借口,坐在牛背石上开始了长谈,在一次次对话中,隐约露出心迹。而夏天“从下乡的第一天起就在盼望着回城”,心思完全不在这里,对于乡村姑娘毫无感觉,倒是面对着山野里的大自然之夜,他“几乎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在这里,甚至也忽略了身旁同行者的存在”。

    年轻的读者也许会觉得这个夜晚过于清淡,正值青春的男女主人公在这样的夜晚应该有所行动或表示才符合人性。其实,作者讲述的不是一个爱情故事。面对雪妃的爱恋,小说没有发生戏剧性的转折,即使背上伏着“崴脚”的雪妃,也闻不到男主人公丝毫的荷尔蒙气息。回忆以1977年恢复高考、夏天成功进入大学校园戛然而止,而那个雪妃还在山野里,在辛勤劳作中挥发着“汗馊味”。故事蕴含着时代的气息与喟叹,一个看似平静的夜晚,贯穿其间的是特殊的时代、社会对个人心理和行为蚀刻出的印记。

    小说植入了浓厚的地域元素,作者巧妙地选择了鄞西(现归海曙区)的地理及其人文传说作为独特的叙事空间和背景,为这幅41年前的风情画配上了一座当下的基座。作者借助雪妃之口,讲述了牛背石的传说和浙东女子尽封王的传说,并以传说为镜像加以映照,使人世苍凉镶嵌于历史的纵深中。雪妃评论南宋村姑的一句“有人说她傻,白米缸不跳跳灰箩……”何尝不是说的自己:与颇有势力的阿瑞解除婚约,放弃人人羡慕的在织布厂当女工的待遇,情愿当个地道的村姑;“雷雨隔条牛背脊”“东边日出西边雨”暗喻着两个同坐于牛背石年轻人悬殊而不可更改的命运。如今,一个在城市中养尊处优的中年男人可能会因为堵车与一位整日为讨生活风里来雨里去的农妇邂逅,他们的命运又是怎样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呢?

    小说中那些似曾熟悉的地标地貌,让人不知不觉将龙宫与龙观、五龙潭,晴江与鄞江,晴江堰村与晴江岸村,晴江堰与它山堰,一一对应起来,让本地读者多了一份亲切感。

    作者在叙述中频繁穿插、闪回,从眼前的景象到内心独白,就像作者握着缰绳,收放自如,且跳跃性强,避免了传统平铺直叙中过多的铺陈。如小说开始不久写道,“‘你晚上去看电影吗?’一个姑娘的声音清晰闯入他的耳朵。他惶然四顾,现场没有人跟自己说话呀!”“一个久远的山名倏然地跃上脑际:龙宫山……幽深的时光隧道被强光照彻,他在尽头看到1976年的雪妃正在跟自己说话”。以上闪回镜头,呈现了一种蒙太奇的效果。

    在这幅往昔风情画的背后,不知有多少个知青夏天们,多少个村姑雪妃们,或为理想苦苦挣扎,或为现状于心不甘,有人性的考量、痛苦的思索、艰难的挣扎。什么是坚硬和残酷,什么是柔软和脆弱?直到现在,虽然谁也没欠着谁,但为什么眼前的一切令人如此不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