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三见面”会议现场。(朱勤锋 摄) |
|
施建耀代表建议在四明山区推进高端中药材科研生产养生旅游基地建设。(余姚市人大供图) |
本报记者 张 昊 仲秋时节的四明大地,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人景象。随着市人大代表建议一件件地办理落实,一个个事关百姓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得到研究、推进和解决,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人大代表汇聚民意提建议,推动政府部门解决落实相关问题,这是代表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市人大代表们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今年4月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共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645件。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了龚激红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建议》、张秀英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建议》、施建耀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力度推进高端中药材科研生产养生旅游基地建设的建议》、王纪跃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P+R停车场建设的建议》、王泰琅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搞好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等5件代表建议作为重点督办件。多年实践表明,通过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督办、市长副市长领办和承办单位具体办理的形式,对全面做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提高办理质量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建议凝聚了代表的智慧和心血,寄托着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600多件建议的整个办理过程,成为凝聚共识、汇聚智慧、集聚力量的过程,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各部门各单位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高度负责,更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建议的提出、交办、办理、答复的整个过程中,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办理好每一件建议,确保每件建议有着落、每项答复能落地。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和实体是共生共赢、相互促进的关系,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时调整战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龚激红代表 振兴发展实体经济是中央的重大战略,也是宁波加快建设“名城名都”的重要支撑,事关宁波发展全局。今年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们非常关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问题,提出了多件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后把龚激红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建议》列入重点督办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红艺领衔督办。 龚激红代表认为,如何保持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是当前我市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龚激红代表建议,要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构建促进企业规范经营的税收环境,促进企业专注实体制造、做大做强。目前,慈溪已成为宁波唯一一个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议支持慈溪市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把金融机构的各类创新性金融产品试点放到慈溪,丰富慈溪产融合作试点内容,同时对股权开放、且扎根本地发展的企业,在股权变更及个税缴纳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 市政府金融办接到代表建议后,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座谈会,成立建议办理小组,并赴慈溪开展调研,提出将全力支持慈溪在搭建产融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各类基金合作新模式和创新财政金融有效互动模式等四方面开展试点工作,为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发展探索新路径新经验,同时防止抽压贷行为,鼓励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余红艺和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联合召开办理工作“三见面”座谈会,指出振兴发展实体经济是中央的重大战略,也是宁波加快建设“名城名都”的重要支撑。下阶段,我市将按照“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总体要求,突出金融与财政、产业政策协同配合,增强政策合力,引导金融“脱虚回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实效性,依托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强化保险对实体经济的保驾护航作用,运用资本工具,持之以恒推动企业参与资本市场;整合信息交流平台,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优化金融环境,维护区域金融生态。 推进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 要让患者享受家庭医生服务的便利,促进家庭医生首诊、分级诊疗,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张秀英代表 2015年5月,我市以“1+9”等10个政策制度为核心,全面推进以医疗、医保、医药、医价“四医联动”为抓手的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截至今年7月,签约包括以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等为主的重点人群58.6万,重点人群签约率47.1%。但同时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也面临着基层医院服务人员紧缺、部分慢性病药无法配足、卫生信息化建设滞后、签约服务宣传力度不够等难题。 市人大代表张秀英就此问题提出了《关于推进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建议》。她建议,要制定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设立全科医生培养专项资金,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鼓励和吸引广大医务人员加入全科医生的团队,充实家庭医生力量。同时要减轻家庭医生考核压力,让患者享受家庭医生服务的便利;完善卫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基层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间的信息交换共享;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增强群众主动利用签约服务的意愿,促进家庭医生首诊、分级诊疗,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这件重点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翁鲁敏督办,她指出,让“家庭医生”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关系着市民群众能否真正享受到新型医疗服务关系带来的便利。 今年6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行双下沉两提升、增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对十三五期间我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目标、政策保障、能力建设和深化内涵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表示,将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计划引进培养“规范型”全科医师500名,委培“本地型”医学毕业生500名,培训“多能型”家庭医生500名,实现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各5名以上。同时,完善基层医务人员职称晋升政策,引导专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健全家庭医生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家庭医生制服务推广宣传,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 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 四明山区域发展宁波高端中药材科研生产养生旅游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契合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的功能定位,符合山区农民的致富愿望。”——施建耀代表 四明山区域是浙东最大的“绿肺”,是我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饮用水水源地之一,也是我市相对欠发达地区。今年,市人大代表施建耀提出《关于加大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力度推进高端中药材科研生产养生旅游基地建设的建议》。 他在建议中提出,四明山区域发展宁波高端中药材科研生产养生旅游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契合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的功能定位,符合山区农民的致富愿望。他还建议,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扶持,确定四明山区域高端中药材科研生产养生旅游基地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通过基地建设的引领,把四明山区域发展成为环境良好、发展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善的宁波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浙东地区特色产业基地和长三角重要的生态旅游胜地。 作为这一建议的督办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康说,这一建议对于加快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构筑我市生态屏障,推进四明山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市林业局表示,我市传统的浙贝母、浙麦冬等中药材种植有一定基础,但规模逐年萎缩。浙贝母是宁波原产地标志农产品,2016年四明山区域浙贝母面积7000亩。在四明山区域发展高端中药材科研生产养生旅游基地,构建以“浙贝母”为主的中药材全产业链,不但可以提升我市特色中药材“浙贝母”“浙麦冬”产业发展水平,也为四明山区域花木产业转型提供一个发展方向,有利于促进四明山区域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今年,浙江中医药大学专家组、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对四明山区域进行调研评估,认为四明山区域发展中药材基地基本可行,四明山区域高端中药材基地的建设方向为集基地种植、科研加工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对建议提及的种植基地和加工厂选址将进行进一步实地考察和可行性研究,积极争取建议内容的落地。 加快P+R停车场建设 作为交通转换重要节点的P+R停车场建设,远远滞后于需求的发展,这制约了轨道交通更快更好的发展。对此建议加快P+R停车场的建设。”——王纪跃代表 停车换乘(Park and Ride,简称 P+R)是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轨道站点通过设置P+R停车场,可引导市民采用停车换乘的出行方式,缓解主城区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目前,我市1号线和2号线一期的P+R停车场数量实施率为76%,完全按规划实施到位的P+R停车场数量仅为15%。 针对这一问题,市人大代表王纪跃提出了《关于加快P+R停车场建设的建议》。她认为,我市轨道交通配套的P+R停车场数量少,大多还是临时P+R停车场,停车泊位远少于远期规划的车位数,目前已不能满足周边出行的需要。由于换乘不方便,使离轨道站点稍远的居民就不愿采取乘坐轨道交通方式出行,削弱了轨道交通服务功能,给城区交通的疏解带来不利影响。建议我市应结合地下空间开发、结合周边地块开发加快P+R停车场的建设,同时应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对在建的轨道项目,应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和投用P+R停车场,避免以后施工受限或者重复施工。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谟敦在督办工作中指出,推进P+R停车场建设,对于补齐城市公共空间布局的短板、补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配套的不足意义重大,要求主办单位积极组织相关调研,研究提出宁波市轨道交通P+R停车场近期建设项目计划和推进我市P+R停车场建设的有关措施。 市住建委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科学规划P+R停车场,加大P+R停车场建设力度,优先保证P+R停车场建设项目用地供应。今后四年内我市将建成及开工建设19处P+R停车场,停车位5730个,其中2018年前以补充完善未建的1号线、2号线一期P+R停车场为主,2018年后以轨道2号线二期、3号线一期、4号线、5号线一期沿线的P+R停车场建设为主,共计P+R停车场15处,停车位4830个。同时将探索适合宁波实际的差异化的P+R停车场收费模式,积极改造现有的P+R停车刷卡系统,实现与市民卡“一卡通”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吸引和鼓励市民通过轨道交通P+R停车换乘。 加快居家养老服务建设 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 ——王泰琅代表 我市是全国进入人口老龄化较早的地区之一,预计到2020年,我市户籍老年人口将突破160万,超过户籍总人口的1/4。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老年人特别是独居、孤寡老人的安全以及生活照料成为亟待解决的普遍性难题。 今年,市人大代表王泰琅就此问题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搞好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他建议,要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加强社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拓宽居家养老发展空间和渠道,注重发展志愿者队伍,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社在督办中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社会养老特别是居家养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百姓的广泛关注,代表提出的建议反映了群众的殷切希望,也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关注的重点工作。 市民政局表示,去年,我市被列入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列入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项目,目前《条例(草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已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以改革试点和立法为契机,居家养老服务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目前,政府保障的基本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正全面施行,财政投入资金将逐年增长。同时,今年全市将新建150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推广机构养老服务与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模式,多形式建设老年食堂,推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也在加快开发中,年底计划投入试运行,对接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打造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