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海 通讯员 徐迪 前不久,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开幕之际,宁波市羽航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宁波唯一荣获“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的企业接受了表彰。 这家企业经营着海曙、鄞州等地的大型健身场馆,共有130个羽毛球场,承办全国青少年羽毛球训练营等几十场羽毛球赛事。“公司现在有智能化场馆运营、互联网+体育、体育赛事管理等3大业务板块,注册会员超过2万人,场馆年接待36万人次。”总经理水文梁介绍。羽航体育的发展成为宁波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缩影。 场馆设施: 政府民间双管齐下 高架桥下出现了一座上万平方米的体育场,这是近几年宁波出现的一道新风景。 2013年至2014年,镇海区骆驼街道万市徐村在高速公路的高架桥下建起了文体中心广场,占地1.3万平方米,包括3个篮球场、3个笼式足球场、6个羽毛球场。这是宁波第一个建在高架桥下的体育场。此后,轨道交通1号线霞浦站等高架桥下也建起了体育公园。 闲置厂房改造为体育场馆,近几年在宁波蔚然成风。在宁波中心城区,八一富邦男篮俱乐部在2010年利用闲置厂房建起了篮球公园。宁波人魏侃走得更远:从2012年开始,他在高新区聚贤路租借一处闲置厂房开了“英联球馆”,一年赢利50万元左右。如今,他已将这个模式“复制”到了慈溪和上海、山东等地。 海曙区南门街道柳锦社区利用一处铁路沿线的“三改一拆”空地改建为社区足球场,面积约3300平方米,2015年3月底投入运营。2016年,江北区在孔浦街道一处旧厂房拆迁地块上建起了体育活动中心,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足球场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有1个七人制笼式足球场,4个五人制笼式足球场,球场用的人工草是当下国内最好的人工草。 健身步道是宁波体育设施的又一亮点。2009年宁海县启动国内首个登山健身步道系统建设,至2012年完成500公里的步道建设。2010年4月,宁海的健身步道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工程”称号,并向国内20多个城市推广。此后,慈溪、北仑、余姚、鄞州、镇海、江北、奉化等地建设登山步道、森林游步道,使宁波的登山步道总长超过2000公里。 据统计,目前宁波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1.8平方米。专家表示,现在民营资本介入体育场馆的建设、运营,顺应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 活动组织: 民间力量蓬勃兴起 近几年,一股“马拉松热”席卷宁波,从迷你马拉松到半程、全程马拉松,甚至50公里、100公里越野赛,在宁波各区县(市)轮番举行。同时各类“跑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人数规模接近1000人的“鄞州NB战队”“北仑爱跑部”,到医生跑者组建的“惠利护跑家”,以及“宁波快乐跑”“勇跑团”“鄞州区长跑协会”“九龙湖跑团”“慈溪跑吧”“宁海跑团”“98跑”等跑团。这些跑团每周组织约跑,甚至组团去杭州、无锡、上海等地参加马拉松赛。据估计,经常参加马拉松赛的宁波市民人数在1000人以上。 此外,户外徒步、自行车运动、铁人三项、攀岩、滑翔伞、赛艇、皮划艇、SUP桨板、风筝冲浪等新兴运动项目也走进了宁波市民的视野。据体育部门估计,每个周末参与登山徒步休闲的宁波市民接近10万人。 今年5月省体育局公布《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2017)》42个赛事项目,宁海县“千里走宁海”户外徒步活动项目入选。据介绍,“千里走宁海”活动最初由体育部门和户外俱乐部联合举办,累计投入300多万元,5年下来有20万人次以上参与。当地的登山杖、登山鞋、帐篷等户外用品销售额逐年增长,步道沿线的100多家农家乐年收入1.8亿元。 制度建设: 不断开创新局面 宁波在全民健身等体育事业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基础上,2012年首次将体育公共服务纳入市政府对区县(市)政府的目标考核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加大了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力度。此外,全民健身还纳入了市政府的实事工程项目,每年均有项目入选。今年初,“体育健身公益技能培训”成为市政府的实事工程项目,迄今已开展了游泳救生、篮球、足球、乒乓球、围棋、皮划艇、门球等15个项目的公益培训,参与体育技能学习的市民超过1万人次。 据统计,宁波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在38%左右。国民体质监测、幼儿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表明,宁波市民的健康素质总体较好,各项测试结果在浙江省内位居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