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三江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助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宁波银行业机构实招实干求实效

图为我市银行业机构深入基层,积极支持“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由宁波银监局提供。

    张正伟 鲍晓辉 张俊烽/文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宁波银行业以一份优异的成绩单献上祝福。

    昨天,中国银监会2017年第47场(总第136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宁波银监局以“出实招、重实干、求实效,宁波银行业助力‘中国制造2025’迈出新征程”为主题,介绍了引领辖内银行业机构支持区域制造业发展的情况。

    2016年8月,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明确以发展智能经济为主攻方向,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中心,打造新型制造业强市的实施路径。

    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要求,宁波银监局依托系统大数据,对辖区主要银行业机构两年间制造业企业贷款投放和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发放银企问卷、机构座谈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与补充,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宁波银监局关于加强制造业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确定十八项措施。

    一年多来,宁波银行业机构专注本源,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全面助力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到9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4037.66亿元,增长趋势已经企稳;制造业贷款占比持续保持在22%以上,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0余个百分点,超过四分之一的市级银行业机构制造业贷款占比超过40%。

    出实招:确保金融服务专注本源

    根据《关于加强制造业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去年以来,我市从落实差异化信贷政策、强化小微金融支持、推动企业专注制造主业、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提出监管要求,并配套建立考核评价、定期监测、银企对接及宣传引导等工作机制,引导银行业机构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制造业质效。

    我市以组建债权人委员会为抓手,搭建银行间信息共享与业务互动的平台,充分发挥债委会在金融要素流动和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引领当地银行业精准发力,全力服务我市制造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今年以来,债委会积极推动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围绕“提质、扩量”目标,提出“17条”实施意见,重点“五抓”:抓多头授信限制,对债权行达到5家及以上企业(按集团统计)限制新增授信银行;抓组建名单补量,重点选择基于限制多头贷款需要,债权银行多、涉及授信5亿元以上的集团企业和基于困企帮扶考虑,存在风险的企业作为扩量主体;抓决议执行有力,分支机构执行困企帮扶债委会决议的,上级行不得追责,不加入、不执行决议、影响推进,造成严重后果的银行,予以问责;抓典型案例推动,以点带面,展示成效;抓统计监测分析,加快建立健全债权人委员会信息平台并充实数据,落实平台查询要求。

    目前,已逐步实现以债委会为主线,以支持重点企业、银团贷款、困企帮扶、处置风险贷款、限制多头授信为核心的全覆盖信贷体系。债委会组建名单现已覆盖企业970户、贷款6221.69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还强化监测考评,为金融服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保驾护航。设计区域特色报表,统计监测制造业信贷及对接“中国制造2025”情况,重点“六盯”,即盯信贷投放总量、盯特色领域专项信贷投放、盯重点项目对接率、盯减费让利情况、盯金融服务满意度、盯创新产品服务情况。强化监管考评,要求各银行业机构将制造业信贷投放作为服务实体经济重要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实施“五制”,即关键指标承诺制、多头授信严控制、困难企业帮扶制、服务收费规范制、监管措施挂钩制等。

    重实干:确保金融生态良性循环

    在推进金融服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市积极引导银行业机构实干加稳干,确保金融生态良性循环,将资金用到刀刃上。

    大力处置存量风险,狠抓不良贷款清收处置,为制造业信贷投放腾出空间。一方面部署银行业机构运用核销、重组、证券化、批量转让等手段,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另一方面与金融仲裁院、宁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一起推动债务重组,打通不良贷款处置通道。

    去年以来,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连续五个季度“双降”。到今年9月末,不良贷款率2.15%,较年初下降0.48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两成,向好趋势明显。

    扎实防控新增风险。为提振制造业信贷信心,我市银行业机构抓联合授信,对授信总额1亿元以上、授信银行3家及以上的企业授信和担保,实施联合授信限额管理,防范多头融资、过度授信。抓风险分担,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大与担保基金、应急转贷基金合作,借力科技风险池、财政补贴,依托宁波国家级保险综合创新试验区政策优势,建立多方风险分担机制。抓信用联防,逐步建立辖内银行业“失信客户”名单信息共享数据库,并与政府部门共享信息,推进“信用宁波”平台建设。

    此外,我市银行业机构还多管齐下,切实减轻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规范收费行为,围绕市里有关减轻企业负担“35条”意见,提出五大方面监管意见。引入社会监督,银行业机构发放贷款时告知客户收费政策,并向客户发放问卷,调查贷款合规性。降低服务收费,引导银行业机构实行差异化利率定价,对优质制造业企业减费让利,创新还款方式和展期续贷产品。

    求实效:确保金融资源精准发力

    去年以来,我市银行业机构紧抓重点项目,投放贷款余额近1700亿元,大部分是制造业项目;紧盯特色领域,对宁波“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建设投放贷款余额1123.65亿元,主要投向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制造业等领域。

    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我市银行业机构围绕传统制造升级、新兴产业促进、小微企业扶持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精准发力,用足、用好金融政策与产品。

    为推进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行业转型,支持制造业的外贸带动和浙甬商回归,我市银行业机构稳妥化解光伏、纺织、钢铁等行业过剩产能,不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且无合法手续的新增项目授信,压缩退出“僵尸企业”、环保及安全不达标且整改无望企业贷款,合理支持产能过剩行业中存在暂时性困难的优质骨干企业。以传统信贷、并购融资等方式支持本土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传统制造业技改升级,提升竞争力,目前投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贷款余额超过45亿元,近两年平均增幅达到26%。

    积极对接智能制造。金融租赁公司创新融资模式,助力制造企业“机器换人”;宁波银行通过下设基金公司投贷联动,为14户制造业企业投资1.67亿元;中国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2015年以来为制造业客户累积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券87.60亿元。

    以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为目标,推动银行业加大普惠金融力度。全市银行业机构综合运用信贷规模单列制、自主承诺制、监测通报制和监管挂钩制等措施,连续多年完成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目标。目前,全市银行业已经连续三年新设分支机构小微和社区支行占比60%;93%的小微支行设立在社区、县和乡镇。连续六年举办融资洽谈会,为708户小微企业达成融资意向27亿元。推进银税系统直连,宁波银行为企业提供税务信用贷款;农合机构联合市总工会,在全省首创“蓝领通”小额信用贷款。推进尽职免责,明确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不高于3.5%,或高出全行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2个百分点(含)以内,不作为内部和监管考评内容。

    下一步,宁波银行业机构将继续紧紧围绕“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要求,持续完善金融支持措施,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为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添砖加瓦。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