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探索中呈现自信

——读江晓原《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蔡体霓

    中华书局8月出版了江晓原写的《中国古代技术文化》一书。多年来,看过不少江晓原的书评,一次谈到昆德拉的一部作品,他讲文学中不应存在答案,就照自己的意思去读,这样,读的时候有美、有想象、有创造。

    接着江晓原的话头,来读他这本书。作者认为,要换一种思路看待中国古代的技术成就。这就好比在房屋的高处重新开了一扇天窗,不但通风透亮,而且视野更宽广。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古代的技术成就靠什么理论来支撑”。如果对“科学”采取较为严格的定义,则现代意义上的、实验和数学工具为特征的科学,至多只有三四百年历史。那么即使看西方世界,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前,那里的种种技术成就如何解释呢?那些技术成就背后的理论支撑是什么呢?一些古老建筑,在现代力学理论出现之前很久就已经建造起来了,那些巨大的石质穹顶,当然可视为技术奇迹,但这种技术奇迹显然不是由万有引力为基础的现代力学为支撑的。

    如果我们将视野转向中国,这样的问题会变得更为明显和尖锐。就说都江堰,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公元前3世纪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真正做到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00多年过去了,都江堰至今发挥着巨大作用。都江堰背后支撑的理论是什么?人们当然无法想象李冰父子掌握了静力学、重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等现代科学,更容易也更有把握想到的是,李冰父子熟悉阴阳五行、周易八卦。

    这就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的技术文化,追本溯源,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所呈现出来的无穷智慧。作者在书中引经据典,却是讲得有趣鲜活,谈古论今,史料穿插其中,又时不时讲一段故事,读来颇有人情味。阅读这些文字,读者会在心里有“原来如此”之想,又会觉得“好像是这么回事吧”。

    “新四大发明”的提法很新鲜,这是江晓原在2006年提出的。“新四大”有些啥呢?即是雕版印刷、天文学上的赤道式装置、十进制计数法、中医中药。作者既强调这些发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适当照顾这些发明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这极易引起读者情绪上的共鸣,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靠谱”。书中道,雕版印刷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印刷技术,也是最重要的知识传递方法;天文学上的赤道式装置,中国人比欧洲人早1500年就开始使用了。接下来的两项发明,作者体察物情,言之有理,说十进制计数法是中国人传统记数方法,从它被发明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与今天的国际惯例接轨;中医中药是一种独特的医疗体系,几千年来一直呵护着中国人的健康。

    在此番思考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提出,若从对中国人生活有着广泛影响、保证在世界上有尽可能大的发明优先权、有足够的技术含量这三点来看,比较可取的“新四大发明”为:丝绸、中医药、雕版印刷和十进制。有趣的是,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新四大发明B组”备选:陶瓷、珠算、交子(纸币)、农历(阴阳合历)。

    那就来说说珠算,书中这一章节用了《珠算的命运》为题,一看就让人意识到当今已是计算机的时代了。但还是会有人对算盘割舍不下,不免时时回望。就说“珠算”名称的由来,早在东汉时徐岳的《数术记遗》中即已出现。还有人主张算盘出现于宋代,理由是在《清明上河图》中绘有一架算盘。早期最著名的一条文字记载,见于元末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前几句为“凡纳婢仆,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可见那时算盘已经是一种常用之物了,“算盘珠”拨拨动动,作为一种俗谚状人的态度,十分幽默,这个比喻在现代上海话中仍在使用。在数个世纪的光阴里,珠算在商业和日常家用计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读至此,不禁使我想起50多年前,于昏黄的灯光下,父亲一遍又一遍地教我打算盘,恍如昨日。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这本书里,还有不少值得探究的其他技术成就,它们皆为我中华文化所独有。作者在探源摸索中,呈现自信之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