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翻译只是工作 写作才是最爱

——评林少华的《一不小心就老了》

    仇赤斌

    林少华是我母校的教授。虽然他没有教过我,但不影响我对他的关注。他是1999年才从广州调到海洋大学的,我1996年就毕业了。他是外语系的教授,却是写作中文的作家,更是翻译村上春树作品的翻译家。

    《一不小心就老了》这本散文集分四辑:青春岁月、人到中年、鬓已星星、翻译人生。共51篇文章,10余万字,不算长,但文字精练、韵味悠长,翻读此书基本可知作者的生平成就和写作风格。

    在第一辑中他怀念母亲、父亲和故乡。林少华出身贫寒,一直认为“我仍是乡下人”,这是出身的胎记,永远无法改变。在“文革”几乎无书可读的岁月里,他有幸看到了几本文学著作,还通过抄词典、抄词句等方式,打下了文字基础。他“对修辞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对漂亮异性的迷恋”,这样的青春当然不会白费。家乡的小火车站、老屋、花草树木,一直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而母亲、父亲更是日思夜想。在最艰苦的岁月里,他以瘦弱的身体坚持着没有退学,最大的支撑来自母亲省下来的口粮,这是血泪化合的挚爱。而父亲是个乡镇小干部,除了巧手,遗传给他的还有孤独。性格使然,他喜欢独处和读书,当父母先后去世后,“人生从此孤独”。幸好还可以读书,他认为偷读之乐是人生极乐,我也有同感。读书改变命运,火车带来希望,所以他在《开往火烧云的火车》中,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火车,豪情满怀地奔向远方。

    他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喜欢用几个词语构成的短句,简洁明了。当然他的文字风格会有变化,写青春时绚烂,说中年时平实,写晚年时则变成寂寥和冲淡。

    他善于喻景及人。比如写一个山村景象,引出几个以前的女同学的记忆,其中一个还是他暗恋的对象。(《山梁的那边》)从收藏的陶罐牵出对奶奶的思念,还认为“大凡爱都是偏心的,没有偏心也就无所谓爱,爱唯其偏心而刻骨铭心”。(《我收藏的古董》)

    他写游记时,善于以小见大。《四合院里石榴红》描述了一个四合院里盛开的石榴花带给他众多的联想,正因为有感而发,所以他的游记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泛泛之谈。《旅游:寻找失落的故乡》讲的是青州,作为没落的九州之首,他喜欢着,迷恋着,其实迷恋的是儿时的宁静、温情和那些童年记忆。

    在《乡愁,诗和远方》中,作者写道:物质富裕了,精神就要有所追求,自然向往诗和远方。而国学热和传统文化热都是文化乡愁的产物。

    作者有诗心,很在意窗外的景致。他认为窗户装了防盗窗,过的是“铁窗生涯”,他喜欢了无遮拦,这也是他选择青岛工作、定居的一个原因。当然最主要的是因为喜欢青岛,这个城市给他“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坐在大海边,物我两忘,“我从广州带来的痛苦也没有了”。心底的乡愁,使他选择了青岛,而青岛也帮他从翻译家成为作家。他失去了做学者的机会,却成为转译村上春树作品的翻译家。之后,又摆脱了村上春树的影响,开始写自己的散文和杂文,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虽然靠日语谋生,但他对日语并不推崇。日语翻译只是他的工作,而汉语写作才是他的最爱。

    错过了听林少华课的机会,看一本他的散文集,也挺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