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冯瑄 通讯员王剑青 姚先知)“通过采用浮型饲料,控制投药量,从源头减少污染”“在养鱼塘水流方向上进(曝气)下吸(污水),尾水回用,实现零排放”……宁海大佳河镇水产养殖集中区域实施的一系列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使得这个养鱼塘实现了1万公斤的产量,相当于传统30亩鱼塘的产量。这是大佳何镇“一口一策”整治涉海养殖碶闸的典型案例。 为了加强海洋污染治理,今年以来,我市各区县(市)对辖区内的入海排污口进行综合整治,对非法和设置不合理的排污口制定“一源一策”(“一口一策”“一河一策”)。目前,我市136条入海河流提前消灭劣Ⅴ类水体。根据目标,今年年底前将彻底清除非法或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这是记者昨天从国家环保部听取全省陆域直排海污染源督查工作汇报会上获悉的消息。 我市拥有1562公里长的海岸线,这笔巨大的“蓝色财富”在环境承载、生态平衡、要素供给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市海洋生态并不乐观。如何为海洋筑起一道“蓝色屏障”?“陆源污染,是海洋污染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治理陆源污染的前提是摸清‘家底’。”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下半年,我市用了3个月时间对全市入海排污口进行调查摸排。根据调查结果,共查出入海直排口污染源195个,其中合法排污口105个,非法和设置不合理排污口共90个,入海河流136条。 找出“病症”,才能“对症下药”。今年上半年,我市制订下发《宁波市规范整治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不同类别的入海排污口,我市一方面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在去年全面完成园区污涂片理厂配套建设和安装在线监控的基础上,今年将全面完成1级A标改造;另一方面,强化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创建,实施工业企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初期雨水分别收集处置。 针对养殖碶闸数量多、整治难度大的特点,我市不断优化水产养殖业空间布局,开展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试点,并对136条入海河流实施水质优化提升。截至今年8月底,我市已封堵入海排污口79个,已整治入海排污口92个,整治涉养入海闸110个,完成统一标识252个,136条入海河流整治也已全部完成。今年以来,共完成投资额2.3亿元。 “宁波‘一口一策’‘一河一策’治理入海排污的经验已经在浙江全省得到推广,下一步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环保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按照目标,2020年底前我市入海河流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建立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动态更新系统,健全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的环境监测、执法、养护长效管理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