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关乎民族未来、百姓福祉。十九大报告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论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树立了全新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报告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九大报告对于发展目标的表述增加“美丽”二字,让人眼前一亮,将“美丽”二字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意味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彰显了我们党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这是一场关乎亿万人民福祉、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将引领我们迈入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还提出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这些硬措施、严要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迈进新时代,生态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这首先要求我们加强城乡规划的顶层设计,推进“多规融合”,促进城市“双修”的理念生根落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城市治理方式转型,以实现全市域人居环境、特色景观、人文生态的全面提升。其次,未来在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改革中,要厘清生态保护体制的大方向和原则,把生态系统的经营权和监管权彻底分开,建设一个高效有序的生态监管体制。 (记者 杨绪忠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