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10月22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相关部委负责人就社会救助、就业保障、住房建设等回答提问。从报道来看,相关部委负责人既介绍了过去5年各自主管领域取得的成就,同时又给老百姓送出一串新“红包”,即未来几年的部分惠民举措(10月23日《北京青年报》)。 这五年,我国医疗改革、就业保障、教育发展、楼市调控等民生领域,均取得了不少成就。其实,各种成就对部分老百姓来说,已经是装进兜里的“红包”。比如,这五年创造了超过6500万个就业岗位解决了6500万人就业,对于这6500万新就业人口而言,等于获得了就业“红包”。 再比如,五年来,有6000多万名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有1900多万名住房困难的群众住进了公租房。这些人群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等于享受了住房政策“红包”。虽然一些惠民成就的受益人数看上去是有限的,不过,各种惠民成就的总受益人数难以估量,可能涉及每个人。 在介绍成就的同时,相关部门负责人没有回避问题,值得赞赏。例如在社保方面,还有1亿人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存在压力。这类“硬骨头”怎么啃,对有关方面是一种考验。既然有关方面敢于坦承问题,说明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未来逐步啃下“硬骨头”。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次相关部委又向老百姓发了不少新“红包”,令人期待。其中,教育“红包”比较具体:到2020年,学前教育(即幼儿园)毛入园率要达到85%(现在是77.4%);着力化解“择校热”“大班额”,到2020年“大班额”完全消除;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 上述教育“红包”,受益者不仅是学生和家长,也不仅是教师和学校,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各级政府,甚至国际社会,未来都将从这些“红包”中获益。因为教育可以提升国民素质,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而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人才流动与国际合作也会让国际社会受益。 其他“红包”虽然不如教育“红包”那么具体,同样值得期待。比如在房地产方面,有关部门承诺,将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一旦这样的供给体系、保障体系、制度体系建立起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必将从不平衡走向平衡,从带病运行走向健康发展。 当然,相关部委这次发布的各种利好消息,只是列举了未来几年一部分“红包”,并不是全部。未来几年,还会有不少惠民“红包”,或在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发放,或在平时发放。只要相关部门始终心系民生,改革脚步不止,惠民“红包”将会发放不止。对此,我们要有信心和耐心。 “全面深化改革”是这几年最热的词汇之一,未来几年应该还会保持同样热度,再加上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各个领域仍将不断发放各种惠民“红包”,相信更多人会从中受益。希望在某些方面改革力度再大一些,让惠民“红包”再大一些。 当然,我们希望相关部门在主动发放惠民“红包”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公众诉求,更多地根据公众诉求设计和发放“红包”,以便使政策“红包”准确解决民生难点、痛点等问题。进而言之,惠民“红包”既要主动发放,也要按需发放。期待未来各种惠民“红包”来得更猛烈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