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峰 通讯员 方敏 当秋日的第一缕阳光跃出山峰,余姚柿林村的巷弄间早已炊烟袅袅,一家家民宿的主人正为客人准备早餐;正午,灿烂的阳光洒在海曙区李岙村,村民别墅屋顶上的光伏发电板以最大功率“努力工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添砖加瓦;傍晚,夕阳西下,鄞州区南头村文化礼堂里琴声婉转,劳作了一天的村民在里面闲聊娱乐…… 5年来,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因地制宜、科学施策,保护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努力探索乡村振兴的宁波路径,一个个生态优美、环境洁美、发展有特色、乡风和谐的美丽村落在四明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美居宜居 “颜值”“气质”兼具的乡村让人向往 有“颜值”的乡村,才会让人心向往之,才会成为回得去的故乡。 5年里,我市把“拆治归”作为推进农村发展的“牛鼻子”,环境卫生整治、农村安居宜居美居、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分类创建等四大行动联袂接力,给乡村擦亮底色、扮靓村容、提升气质,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5年里,我市投入578亿元改造农村住房20多万户,新建改建面积近300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超过100亿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600多个村。 宁海南岭村,“花源里”民宿负责人说:“看中南岭优越的生态和整洁的环境,第一次来就决定在这里投资。”而几年前的南岭破旧不堪,六成村民离开了旧村,成了“空心村”。2014年,村里从搬掉220个露天粪坑开始,给村庄“大扫除”。2015年,按精品村标准,南岭村建成南山文化广场等项目,山村在短时间内“脱胎换骨”,开始绽放纯美的容颜。去年,南山驿等高端民宿接连落户,南岭村青砖贴面的墙、木梁搭起的农舍有了新的生命,村庄再次聚集了人气。 5年间,像南岭这样“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情乡愁”的一个个村庄展现显山露水、错落有致的形态之美。5年里,我市累计创建全面小康村613个,培育中心村119个、特色村11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02个、精品线31条。去年,象山成为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11个乡镇(街道)成为美丽乡村标兵,31个村被评为省特色精品村。此外,每年安排区域帮扶资金1.5亿元,帮助薄弱村改变面貌。 宜业宜游 村庄走上特色发展之路 生态的提升,环境的改善,唤醒了乡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野趣,沉睡的资源转化成发展的资本,给村民带来“真金白银”。 一度是经济薄弱村的奉化张家村,在各方帮助下,发展瓜果采摘、垂钓休闲等产业。村民新居的屋顶上,安装了光伏发电板,一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6万余元,村民除了每年分到补贴,每人还能免费用电200千瓦时。目前,张家村正在建设全市首个智慧村庄,无人超市即将在这个小山村亮相。 我市不断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互联网+”拓展农村发展边界,推进“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使乡村成为充满活力的众创空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小乡村有大乾坤。2013年3月,经过梳理式改造的象山县花墙村,启动“观海潮、纳海风、尝海鲜、品特色”农家旅游项目。从无到有,这个海边小村一年跃上一个台阶。目前,花墙村拥有近40家农家客栈700多个床位。昔日冷清的海边小村,如今一到周末便一房难求。村党支部书记叶来定说,纷至沓来的游客给村民带来了滚滚财源,更重要的是,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家创业,村庄再次充满生机。 安居乐居 村庄成为和谐风尚新家园 既要谱好“富民曲”,更要唱好“和谐歌”。 5年里,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城乡一体的农村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居家养老、社会救助等服务功能得到有力保障,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养老、医疗三保制度并轨。 美丽乡村,美在山水、美在人文,更美在治理、美在和谐。5年里,我市大力推进党建示范区、农村文化礼堂、聊天长廊等建设,在乡村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以典型促示范,以家风带民风,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农村新风尚。 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党员干部和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村庄和谐的根基。奉化市金峨村由几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党支部书记周康健说:“村庄要发展,要并村并人并钱,更重要的是并心。”他和村里的干部党员,统一大家的思想,整治环境,发展经济。当初“山穷水直地薄”的地方,如今成为“山上绿色银行,山下别墅成行”的藏金之地。 5年里,我市不断创新乡村基层治理方式。在象山家喻户晓的“村民说事”制度,融合了“说事、议事、办事、评事”,说出发展、说出和谐、说出稳定、说出廉政,密切了干群关系,化解了矛盾纠纷,推动了农村发展。 去年以来,我市推出“斑斓海岸”“五彩四明”“绚丽浙东”等农村文明示范线,环境洁美、生态优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的乡村,逐渐连线成片。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越来越多的先进生产要素流向农村。一个个朝气蓬勃的村庄,正走在迈向农村居民幸福新家园、城市居民休闲后花园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