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1月0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识是力量,人格与良知是方向

    徐迅雷           

    桂花的浓香簇拥着杭州的金秋十月,西湖边的浙江美术馆拥抱着悄然归来的先生。当我欣闻“先生归来——经亨颐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特展”在这里展出,便急不可耐,前往观瞻。在现场,经亨颐先生的曾孙女经晓云深情地说,相信通过此次展览,可以更好地弘扬和传承先生的人格教育理念,不忘初心,永葆情怀。

    教育为的是“立人”,“人格教育”思想是经亨颐先生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他的初心所在、恒心所系。他认为,学校不是“贩卖知识之商店”,当以陶冶人格为主旨;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已!

    人格教育,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肇始于德国等欧洲国家,主张教育者以人格教育为主要手段,达到养成学生人格的目的,并强调培养学生人格应是教育过程的中心。作为教育家的经亨颐说,“人格者,良心之模型,道德之容器也”;“人格者,多数人之格,即为人之格式也”;“人格者,一方面为自立的、个人的,他方面为协同的、社会的;相互实现,渐渐发展者也”;“无人格之社会,决非良好之社会”,“有社会必须有人格”;“人格教育为一种哲学的见解,所谓新理想主义为其中坚”,“图画、国文两种可为代表,最合人格教育之本旨”等等。

    他分析说,“理想派主张人格教育,实现派则主张职业教育。又有公民教育问题,理想派则谓公民教育即人格教育,实现派则谓公民教育即职业教育”。就二者的争议,他曾在日记里这样理性辨析:“夫职业为成立社会之要素,人格为维持社会之要件,二者不可离,过意偏执,实属多事。今日中国宜重人格教育,决无废除职业之意;若谓今日中国宜重职业教育,亦无人格已算完足之理……

    人格尚可包括职业,故余亦赞成人格之说。教育为治本之事业,不宜作治标之主张也。人格教育与职业教育,决不可视为二问题,非性质异同问题,不过分量多少问题。唱人格教育者,非谓人类无须职业;唱职业教育者,亦非谓人格不足重。学者分为反对之二说,均属偏见。”

    在教育方法上,经亨颐提倡“自动、自由、自治、自律”,提出“训育之第一要义,须将教师本位之原状,改为学生本位”,成立学生自治机构,并施行之;要求教师必须有“高尚之品性”,反对那些“因循敷衍,全无理想,以教育为生计之方便,以学校为栖身之传舍”的庸碌之辈。

    “自有家酿,不食沽酒。”这是经亨颐先生的一句名言。先生治教,自信其“自有”,当然是因为“肚子里有货”。办教育,是需要“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一百年前的1917年,我认为是经亨颐先生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抵达顶峰的阶段。在1917年7月的“毕业式训辞”中,他告诫学子“勿图速效”,并以“栽花拔视”妙喻之:“教育之成绩,为直接不可见之物,譬之栽花,疑其无根,时时拔视,未有能生者也,欲知根之有无,可于叶之荣枯决之。教育为根,社会为叶。叶之败,根之耻也……况当今日险恶之社会,一若栽花,时有暴风暴雨,尚祈格外慎重。勉之勉之。”

    在1917年10月孔子诞辰纪念式的演讲中,则言:“人皆可以为圣人,所要紧者修养锻炼耳。孔子为精金之古钟,愿诸生炼得一两半两之精金,制一戒指。此戒指不必戴在手上,愿诸生戴在心上可也。”戴在心上之“戒指”,妙喻也;“修养锻炼”,即为人格教育之要义。

    今天来看,人格教育一定不是分数教育,一定不是应试教育。教育是人的自然育化,教育过程就是人的育化过程。一位学子,通过“受教”,养成好的品格、养成好的习惯,其今后的人生就不用担心了。人的第一形态是自然人,第二形态是社会人,第三形态是精神人,第四形态是天地人。一个人的成长,即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受教和育化,不可或缺,然而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自然成长、尊重人的自然特性、遵从人的自然规律。唯有通过人格教育,让人“立”起来,才能一步步走向人生金字塔的塔尖。

    知识当然是力量,但人格与良知才是方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