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一片繁忙景象的宁波舟山港。 (徐能 摄) |
|
图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们正在讨论中。 (冯瑄 摄) |
通讯员 宓红 本报记者 冯瑄 单玉紫枫 今年9月,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对宁波来说,建设综合试验区是新时代宁波扩大对外开放的创新实践,也是宁波建设“名城名都”的必由之路。 近日,在市委党校第2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50多名学员分别从港口、产业、中东欧贸易、人才等主题切入,深入客观地剖析如何推进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创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为“一带一路”综试区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港地协作 统筹推进集疏运国际大通道 宁波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交汇处,在国家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宁波依港而生,因港而兴。展望‘一带一路’建设,宁波可以有更多、更大的作为空间。其中包括如何提升宁波舟山港枢纽功能,为创建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提供有力支撑。”相关专家表示。 学员们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创建“一带一路”综试区要以港口发展为首要着力点。目前宁波仍存在港口与产业发展联动性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包括:管理体制变更导致港口发展定位的不明确;集疏运网络的不健全导致港口辐射能力的不足;软环境配套不足导致港航服务功能的不健全。 如何增强宁波港口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性?学员们表示,首先,要以港地紧密协作为着力点,构建港口经济圈核心保障。由市委市政府与宁波舟山港集团建立经常性工作会商机制,将港口发展转型与宁波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协调解决双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由市国资平台与宁波舟山港集团联合组建港航物流服务集团,将港口后服务业增值功能属地化运营,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双方深度融合。 其次,要以宁波舟山港为枢纽,打造“一带一路”港航物流中心。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重要内容,统筹推进集疏运国际大通道建设。对外,通过合作、收购等方式加强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布局,增开和加密航线,完善物流网络;对内,抢抓江海联运中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等机遇,重点推进浙北、浙西等内河港与沿海港口联动发展,加快发展海铁联运业务、海河联运业务以及江海联运业务。 此外,还要“以引入全球航运资源要素为重点,积极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有学员建议,一方面,加大港航物流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力度,探索多样化投融资模式,打造一批航运服务集聚区;另一方面,补齐宁波港航服务业短板,统筹推进港口物流、供应链、科技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船舶管理、交易、供应等专业服务市场,突破发展船舶保险、海上货运保险等航运金融市场,拓展“宁波海上丝路指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加强宁波航交所与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的战略合作,打造区域性航运信息中心。 扬长避短 创新为核振兴实体经济 民营经济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宁波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家创新意识强、开拓精神足,“走出去”的民间资本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过去五年,我市积极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着不足。”学员们通过讨论表示,“宁波目前确实存在部分产业优势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首要原因是产业转型升级不够,总体产业层次低、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再者,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各地各区块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依然滞后,新兴的服务业态发展仍不稳定,整体产业结构还不合理;创业创新动力不足,新产品产值率较低等。 如何紧抓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机遇,培养更具开拓进取精神的民营企业群体,为全国企业更高水平“走出去”、探索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新机制提供经验示范?根据“四区一中心”的功能定位,宁波要着力打造产业集聚大平台、产业科技合作引领区,需要进一步合理布局,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构筑以智能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发挥产业优势,加大经贸合作。通过政企合作,加大异地异国办园力度。鼓励龙头企业把制造环节转移到相关国家和地区,缓解本地环境承载及安全压力;鼓励企业参与到国外基础设施、能源开发的关键环节;鼓励企业跨国并购和股权置换等方式参与境外资本运作。要加强政策扶持,营造氛围,包括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创造更好的服务环境;实施新甬商精英培育工程等。 政府主导 推动民企“联姻”中东欧 近年来,随着宁波主打“中东欧”牌,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紧密,合作项目逐渐增多,合作内容日渐丰富。然而,面对这片广袤的市场,由于种种原因,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不少风险,到中东欧投资相对意愿不强,如何推动民营企业“走进中东欧”,奏响合作新乐章? 学员讨论剖析发现,民营企业“走出去”遇“梗”的原因首先是政策方面,如政局不够稳定、投资环境有待提升、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等带来的风险;其次是产业层面,由于技术标准等方面存在壁垒,产业合作基础差,中东欧国家劳动力、技术的优势及其吸引力不够;再者,国与国之间交流平台较少,政府服务保障企业“走出去”的机制不够完善,双方宣传推介和相互了解不够,彼此间的互信度不高。 学员们建言,为了让民企“走进中东欧”行稳致远,相关政府部门及民营企业必须从多角度强化风险防控能力。比如,政府层面,可以通过组建中东欧博览与事务合作局,加强统筹协调,并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其次,在目前“一会”(部长级会谈)、“一展”(贸易博览会)的基础上,增加宁波—中东欧企业投资论坛,形成“一会”“一展”“一论坛”的格局;第三,加快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以港口为依托,打造贸易投资服务中心,提速海关、检验检疫、出入境等通道建设,提升并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最后,则应加强文化交流,把宁波大学等在甬高校建设成为中东欧国家出国留学的主要去处,引进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等国际知名艺术院校到宁波合作办学。 “‘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但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小组总结时,专家对学员们的讨论结果表示赞赏。专家指出,学员从政府层面探讨促进宁波民营企业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很有意义。此外,她也鼓励相关政府部门及民营企业加强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使宁波民营企业更多地了解中东欧市场,增强“走出去”的信心,同时也为有效应对与规避风险提供战略支撑与保障措施。 精准引才 破解“一带一路”人才短板 “‘一带一路’建设,首先要聚智,然后聚焦,精准发力,补足人才和思想不足的短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给出这样的“路线图”。 “创新靠人才,引才靠环境。”分析当下宁波的人才短板,学员们表示,相对周边杭州、上海等地,宁波在人才培育、引进等方面的政策力度缺少竞争力,优秀高层次人才更容易被“吸”走。此外,全市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欠佳、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平台不够多,创业创新的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培育。 “首先是明确城市定位。按照‘一带一路’的全球大背景来谋划如何把宁波建设成‘枢纽中的枢纽’。背靠浙江,服务全国,切实把港口服务、保险服务、对外投资服务做成宁波的拳头产品。”一位学员的这一提议得到了全组认同。其次,按照“四区一中心”明确综试区重点发展区块和平台,并根据各自平台特点出台专项人才发展政策、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吸引各地人才到宁波创业创新。 引进来之后,还要留住人才。留人最根本的要靠环境。有人提出,正在打造“名城名都”的宁波,尤其要在城市建设上发力,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居住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增强与区域间其他城市的互通性,同时在经济收入、人居环境、配套服务等城市硬实力上创造宁波优势,营造宜居宜业的氛围;除了“硬环境”,还要“软环境”。要营造良好人文环境,着力提升包容、善意、和谐的文化软环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接纳天南海北的人才前来宁波创新创业。“当然,并非所有的外来和尚都能念好本地经,而本土和尚中也有佼佼者。”最后,学员的一句话赢得满堂彩。 “人才是城市竞争力的根本。”专家提出,“深圳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深圳近年来引入国内外知名高校在深圳办分院、校区,现已陆续吸引了许多名校前来办学,如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 (宓红为宁波市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