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1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仑创新形式破解基层宣讲难题

播种信仰,让党的声音扎根民间沃土

基层宣讲员顾华荣用“唱新闻”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十九大精神。(索向鲁 摄)
今年86岁的宣讲员戴源鑫仍活跃在讲台上。(周方润 摄)
制图:韩立萍

    党的十九大前夕,“新北仑人”张燕霞给北仑区有关部门打来电话,咨询入党相关事宜。原来,她受北仑电视台方言故事栏目《山海经》的影响,激发了内心爱党爱国的情怀,渴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新形势下,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传播手段发展迅速,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日趋复杂。基层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础阵地,是难点也是“短板”。近年来,北仑区不断创新基层宣讲方式,把文明新风、政策理论、时事新闻、发展动态等传播到千家万户,为基层宣讲破难题、添活力。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沐春风、受熏陶,信仰的种子在心底萌生。

    本报记者  厉晓杭

    北仑记者站 支鸣飞 顾霄扬

    “百姓话”说“百姓事”,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

    “专家讲起来一套一套,我们听下来糊里糊涂”“理论都是大道理,看不见、摸不着,离老百姓太远了”……以往,基层宣讲给人的感觉太过于高大上,老百姓听不懂、不愿听、不想听。基层群众到底需要听什么样的宣讲?基层宣讲应该让什么样的人来讲?怎么讲才能入耳入脑进而入心入行?

    早在10年前,北仑成立“蒲公英”宣讲团,挖掘、培养了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农村大学生等“草根”宣讲员。如今这支草根队伍已有450余人,走村入户、进企入社,在田间地头发声亮剑。宣讲员从最初的羞于讲、不敢讲,到后来的亮相试讲、主动讲、争先讲,逐渐在群众中赢得良好口碑。

    90后赵丽是“蒲公英”宣讲团的一员,为了让自己的宣讲更生动,她用爷爷的故事,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原来,她的爷爷赵若海是北仑区第一届劳动模范,改革开放后承包了猪场,养了5000多头猪,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猪场越办越大,可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突出,附近的小浃江受到污染,村民啧有烦言。猪场经营了30多年,已经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难道要亲手结束这一切?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赵若海还是决定舍小家为大家,关闭了养猪场,还报名参加了小浃江民间河长巡逻队,守护这片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主题内涵丰富,纯理论的宣讲,未免过于枯燥。我爷爷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放弃了个人利益,还身体力行保护我们的家园,故事化的宣讲,更容易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 赵丽说。

    围绕中心工作、焦点热点、素质提升、民生实事,“蒲公英”宣讲团采取讲大道、出板报、编快板、唱新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身边人、身边事,织起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纽带。

    今年64岁的乐国平是北仑戚家山红马甲便民服务站专职联络人员,平时就喜欢吹拉弹唱,是社区的文艺骨干。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已经编写了长短不一的快板十几首,《十八大送福来》《不忘初心》《争做合格党员》《喜迎党的十九大》等作品早就在社区传唱开来。党的十九大一闭幕,乐国平便将自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编写成方言快板《欢庆十九大 迎接新时代》。

    “共产党,政策好,老年生活有保障。美丽乡镇建得好,老年生活乐陶陶。现在吃穿不用愁,文化娱乐在村头。”“八条规定心中装,四个意识记得牢。廉洁自律常思考,秉公办事口碑好。百姓拥护好领导,民富国强奔小康。”……乐国平的快板铿锵有力,引起了左邻右舍的共鸣。

    “这样的宣讲,我们老老少少都爱听!”居民金月英说,有了党的好政策,这几年戚家山街道的生产生活变化很大,健身设施、文化广场、公园绿化,样样都不缺,还有了家庭医生。“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今后还要更努力。”

    搭建多样化平台,让宣讲形式紧扣时代脉搏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家更加渴望精神世界的富裕,尤其是远离繁华都市的农村,村民对文化的需求尤其突出。文化礼堂,逐步成为农村的精神文化高地。

    在北仑,退休老教师钱树德颇有名望,他是多个村、社区特聘讲师,在假日学校、老年电大等多个基层教育平台免费授课,同时也义务担任几家文化礼堂的顾问,曾上榜“中国好人”。作为小港街道高河塘社区文化礼堂的驻堂乡贤,钱树德全身心投入,规范礼仪规程、讲好风尚故事、开展以案说法,为文化礼堂注入了满满的活力。

    尽管已是耄耋之年,钱树德仍坚持每天到文化礼堂担任义务宣讲志愿者,像上班一样准时,风雨无阻。他孜孜不倦地传播着本土文化,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文化礼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钱树德是这样定义文化礼堂的。在小港街道推行城镇化的时候,20个村拆迁了。老百姓来到新的楼房里,有那么好的文化广场,有那么好的文化礼堂,但是他们的根在哪里呀?他们的根还是在原来的故土里,要看得见山,要望得见水,要记得住乡愁。“我们的文化礼堂,不仅要安置乡愁,也要立家训、树新风,用乡规民约来规范村民的言行举止,更要传播党和政府的好方针、好政策。”钱树德说。

    “我们建立了全区农村文化礼堂宣讲活动配送平台,以‘菜单’形式组织区委兼职讲师团、法制宣讲团、健康教育宣讲团等10余支宣讲队伍,100余名宣讲员,‘点送’结合开展宣讲服务进礼堂200余场次,有效提升了村民综合素质。”北仑区委宣传部部长龚国文表示,尤其是近两年来微型党课、北仑风尚故事会、“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一句话”微宣讲走进各个文化礼堂,获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同和赞赏。

    为了进一步扩大基层宣讲的覆盖面,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北仑区巧借媒体的平台辐射优势,将宣讲搬上荧屏。今年3月,方言故事栏目《山海经》在北仑电视台开播,钱树德便是主持人。《山海经》以传统家风家训故事和发生在身边的当代好人好事为栏目主要素材,结合北仑各行各业的社会热点,用北仑方言讲北仑故事给北仑人听。这种主流价值的乡土叙述,为基层宣讲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

    第一期栏目中,党的十九大代表胡朝霞讲述了她资助贵州贫困山区孩子的故事,孩子们天不冷却穿着羽绒服、舔一口棒棒糖又包起来等细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天,主持人钱树德在菜场买菜时被老百姓团团围住。“钱老师,昨天《山海经》栏目里胡朝霞说的事情是不是真的,那里真的那么贫困吗?”“孩子们平时连肉都没得吃,我要给他们寄点肉过去。”……很多人主动表示要捐助贵州山区的孩子,尽绵薄之力。

    “开设《山海经》栏目,本来是想借助媒体平台,尝试一种新的宣讲模式,对它的效果刚开始并没有抱很大期望。没想到第一期播完后老百姓的反应这么强烈,可见基层百姓对于上层声音的需求还是很大的。”龚国文说。开播至今,《山海经》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和网民的广泛好评,每期视频点击量在6000人次以上,单期最高突破1万人次,收视率高居本地电视台栏目榜首。

    传播正能量,让信仰的种子扎根基层

    钱树德、胡朝霞、陈军浩、公交阿宽……在宣讲中走出来的一大批“北仑名人”,俨然成为“精神领袖”,他们用各自的行动,传递在宣讲中汲取的正能量,去感染身边更多的人,播撒信仰的种子。

    胡朝霞将正能量的传递聚焦在她的爱心团队上。多年来,胡朝霞结对帮扶贵州贫困山区75名家境困难的孩子上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持着这份爱心事业。连续三年,胡朝霞携她的爱心团队不远千里,远赴贵州开展爱心助学。在带去爱心物资的同时,还在当地设立了胡朝霞德育教育基地,并正在筹建胡朝霞爱心希望小学。

    胡朝霞走进社区、走上讲台、走进演播厅,用真情讲述着贵州助学的故事,讲述孩子们的困境,引发了爱心市民对山区贫困学童的关注。今年,北仑区远赴贵州的团队人数已有80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这个爱心团队,希望加入其中,共同践行大爱大善,信仰在很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从一个人从事志愿服务,到带领上千人开展志愿服务,将社区矫正人员从单纯的“管制”变为量身定做的“帮扶”,“红领之家”社会服务中心的党支部书记陈军浩也将正能量发挥得淋漓尽致。陈军浩说:“志愿服务就是在老百姓面前实实在在做事情,这样老百姓才能认可我们。这是党章的规定,也是我们开展‘两学一做’,做合格党员的标准。”

    北仑区委党校副校长丁秉认为,“宣讲要讲到听众的心里去,宣讲员必须饱含对群众的一片深情,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心声。草根宣讲员用‘百姓话’说‘百姓事’,传递正能量,播撒信仰的种子,让更多人的内心找到了归属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