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琼 通讯员许嘉琛)昨天,宁波海天驱动有限公司的创新工作室内,喷漆机器人正在全封闭的作业空间内不断忙碌,通过自动识别,喷涂作业连续、精准,喷涂产生的废气也在作业过程中被集中回收,实现了零排放;与此同时,无人配送小车正不断进行着点对点多任务的协同作业。“这些成果都来自我们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它们的上岗,不但让作业更精准,也解决了工人手动喷漆时易吸入废气和运输大量物料时易疲劳驾驶的问题。”每每说起这些成果,海天驱动的生产质量管理部经理陈钢总是十分骄傲。这样让企业和职工双赢的场景,如今正在我市许多企业上演。来自宁波市总工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级以上职工创新工作室190家,累计完成技术攻关729项,获得国家专利408个。这些创新成果在不断为职工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劳动效率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记者了解到,这190家工作室为所在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5亿元。 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严重制约,面临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压力的如今,创新,正凸显出其更重要的地位。如何让更多的职工融入到创新氛围中来,宁波市总工会将切入口选在了深化企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上。 记者了解到,市总工会牵头制定《劳模创新工作室命名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企业推进创新工作室创建奠定基础。在各级工会的指导下,市、县、基层三级积极联创,劳模、技术能手、首席工人争相领衔工作室,同时,工作内容也由技术技能创新不断向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等多领域延伸。 多种形式的创新工作室不断成为迸发创新因子的温床:在全国劳模竺士杰创新工作室内,已成功创造了“精品航线装卸船每小时165自然箱”的世界最高效率;北仑电厂集控运行创新工作室推进的精细化配煤掺烧,在大幅降低燃料成本的同时,还取得明显的环保效益。与教技术、练绝活、传技能、带高徒等活动紧密结合的创新工作室,还不断构建着更完备的人才梯队:美康生物海归博士方亮领衔的创新工作室,在创新成果频出的同时,还成功培养试剂和关键原料研发方面的技术人才20人,为企业未来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党的十九大代表、公交公司陈霞娜领衔的创新工作室总结推广“五心服务法”,带出一大批优秀学徒,成为宁波公交文明服务的金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