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子”是个什么东西

    张 弓           

    央视“中华情”栏目,月初介绍了乌克兰美女“乔丽娅”,她自称“小乔”。“小乔”不仅普通话地道,还公开表白,为找个中国丈夫,最近在研究中国的“面子文化”。这吊起了观众包括我的兴趣,因为我正要写一篇关于“面子”的文章。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面子”出现的频率极高。

    所谓“面子”,本义是指物体的表面,如被子的表面,叫被面;棉衣的表面,叫面子。中国人对物体的表面尤其重视。以前,家里做被子、棉衣,都会选质地好一点的布料做面子。现在被子、棉衣都上街买现成的了,但挑选时,还是重面子,轻里子。

    “面子”也叫脸面。脸是必须天天洗的,有时甚至一天洗几次,让它保持洁净。身体的其他部位,勤快一点的,天天洗,但多数人总是几天洗一次。女人的脸打理起来更用功夫。不仅要干净,还要光鲜亮丽,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所以除了洗,还得保养。有点钱的,买各种各样的护肤品;钱多一点的,托人带韩国的化妆品;钱更多的,再去高档按摩店打磨。有些四五十岁的女人,一张脸看上去却像剥出的鸭蛋一样光滑白嫩,那多半是不惜血本折腾出来的。

    装修房子,也是有关“面子”的一件大事。20年前去纽约,发现他们那些大型百货商场,用的墙砖和地砖,都是极普通的,不像我们这样讲究。家庭的装潢,中国人也用尽心思,材料的选择,色泽的搭配,造型的设计,风格的确定,都会到处请教考察。目的不仅是为了自己看着舒服,还要能获得客人的称赞。

    由于看重“面子”,工作中多数人也会尽量做得出色。农民种水稻,努力做到颗粒饱满,色泽光亮,能得到邻居们的赞扬。工厂生产,商店销售,也无不带有“面子”的因素,这只要看看那些华而不实的包装,就明白了。孩子读书,父母们煞费苦心,说是“为了你好”,其实也与自己的“面子”有关。孩子成绩差,被父母斥为“不争气”,面子重的家长,还会感到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不能说,中国人就是为了“面子”而活着,但“面子”确实是做人做事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汉文化社会里,有一些公认的道德规范与人格标准,它们引导着个体的言行,例如仁义、德才、忠信等。个人的言行符合社会普遍标准,就争得了“面子”,违背这种共同认可的标准,就丢了面子。“面子”还是人情关系与人际影响的象征。在日常交往中,给对方以情面,达成关系和谐,就给了对方莫大的“面子”,反之就被认为驳了对方的“面子”。

    可见,“面子”是个好东西。人的着装、打扮,适度修饰,精于点缀,就能画龙点睛,给人享受。工作上精益求精,争当“劳动模范”“积极分子”,对社会有益无害。“面子”有时成了做事的上线——争面子,做人的底线——不丢面子。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面子”也一样。如果对它刻意追逐、过度炒作,甚至掺假作伪,那就失去了其积极意义而走向反面,结果是图虚名遭实祸,死要面子活受罪,小则害己,大则害人,极则害国。

    人们背后议论某某爱面子、要面子,其实是褒少贬多,直说就是爱慕虚荣。“绣花枕头烂稻草”是对这种现象的绝好比喻。看起来似乎仁义道德,内心里一肚子男盗女娼;看上去富丽堂皇,实际上穷困潦倒。近几年还流行这样一句话: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这是女子择偶中最典型的“虚荣型”。官场里危害最烈的,要数“面子工程”。用次品甚至竹片替代钢筋,让绿漆涂抹荒山,以粉墙遮挡垃圾,劳民伤财,于事无补。这类弄虚作假的事,并未因为造成过严重危害而有所收敛。

    情面讲究过度的事,就更多了。碍于情面,该指出的问题,不说了;碍于情面,该处罚的事,不了了之;碍于情面,该判的刑罚也免了。我们有很多富含哲理的格言,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的歪风,却长盛不衰,“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之传统,却怎么也发扬不起来。因为讲情面,谁也不愿公开批评别人,不管对方的行为对事业多么有害。因为爱面子,谁也不愿别人当众批评自己,甚至一听批评就翻脸,还想方设法追究批评者的态度、资格、动机、背景。你说我屁股不干净,但态度不好,不行;你说我屁股不干净,你的屁股也不干净,也不行;你批评得对,屁股也干净,但动机有问题,还不行;即使以上问题均不存在,就因为你的背景不对,比如你的朋友是我的对头,或我的朋友是你的对头,又不行。

    对“面子”的如此解读,是否有点让人糊涂,“面子”究竟是个什么东西?“面子”的确是个复杂的东西,运用得好,可以促成好事,运用不好,可能酿成祸患。利用“好面子心理”,可以引导人们做好事,比如流行的评选英雄模范等;利用“好面子心理”,可以遏制人们做坏事,比如对行为不良者的各种惩罚,包括剥夺他们的物质利益,昭告天下让其颜面扫地。网络(媒体)时代还有一个厉害的方法,就是曝光。法院把“老赖”们的形象在网上公开,据说效果不错。

    把上述意思做个总结,是否可以这样说:“面子”既是个好东西,又是个坏东西,就看你自己如何把握和社会怎样引导了。

    以上关于中国“面子文化”的粗浅认识,对乌克兰“小乔”的研究,不知有否参考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