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弘扬青瓷文化,宁波如何破题?

图为中国(宁波)“一带一路”青瓷艺术周开幕式。(贾铭 摄)
市民观看青瓷作品。(周建平 摄)
体现文化创意的青瓷作品。(周建平 摄)
上水岙越窑青瓷一号窑炉由南向北全景。(罗鹏 供图)
图为“青瓷寻踪”百名学子青瓷DIY制作活动。(徐能 摄)

    本报记者 汤丹文 通讯员 张小飞

    在过去的10多天里,“青瓷”成了宁波媒体上出现的“高频词”——随着华茂集团发起、与中国收藏家协会、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宁波)“一带一路”青瓷艺术周的开幕,青瓷大展、《海丝·瓷语》论坛、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落户宁波、青瓷艺术品拍卖等活动接连登台亮相,引发市民广泛瞩目。

    青瓷,特别是越窑青瓷,作为宁波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代表之一,其弘扬传承和创新发展能否就此破题,也由此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宁波,当之无愧的“母亲瓷”故乡

    中国历代文人极尽他们所能想象的文字来赞美青瓷,如“色如烟岚”“姿如圭璧”等,而唐代诗人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更是越窑青瓷秘色瓷最形象贴切的写照。

    据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浙东地区的制陶业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东汉晚期,上虞、慈溪等地窑厂初具规模,并正式烧制成青瓷,奠定了越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百代不迁的历史地位。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瓷器专家王春城在本次青瓷艺术周的《海丝·瓷语》论坛上首先为青瓷“正名”。他从陶瓷工艺的历史发展以及中国历代窑口的演变,阐明了青釉瓷器从东汉时期始华丽登场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纵观中国瓷器发展历史,元代以前以青瓷为主体的时间占了三分之二,青瓷在中国瓷器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主角,也是发展的主旋律,越窑青瓷更是中国陶瓷的‘母亲瓷’。”

    青瓷作为“母亲瓷”,其制作和艺术水准很早就达到了高峰。记者了解到,以茶具为例,唐时北方以邢窑产品为代表,形成了白瓷茶具产品系列,它与以越窑产品为代表的青瓷形成了陶瓷茶具制作史上“南青北白”的基本格局。在与邢窑茶器的比较中,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认为:“若邢瓷类银,则青瓷类玉;若邢瓷类雪,则青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因此,青瓷能益茶汤之色。如此相较,青瓷更胜一筹,越窑青瓷也更受当时人们的青睐。晚唐时期,越窑创烧成的秘色瓷,制瓷水平达到巅峰,“秘色瓷”也因此成为越窑精品青瓷的代名词。五代、北宋早期,越窑生产达到鼎盛阶段。在宋代五个“国家级”名窑中,除定窑外,官、哥、汝、钧窑的窑口均有青瓷茶具等器物烧制。

    对于宁波人而言,说起越窑青瓷,自然会想起慈溪的上林湖。从唐五代到北宋早期,当时越窑青瓷生产主要在现在的慈溪上林湖四周。在上林湖周边,已发现百余处越窑青瓷遗存。在全盛时期,上林湖有上百家窑口在同时开工烧制青瓷。

    其实,在宁波的其他许多地方也发现过越窑青瓷的窑址遗迹。在市考古研究所罗鹏的眼中,东钱湖就是与上虞曹娥江、慈溪上林湖并列的越窑三大制瓷中心之一,这里也是宁波最早的瓷器发现地。罗鹏表示,目前东钱湖沿湖周边分布有大量东汉至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窑址,具有众多的知名窑场区,如玉缸山、郭家峙、郭童岙、韩岭、马山、上水、窑岙、下水、官驿河头、蛇山等。临近的五乡、东吴、奉化白杜等亦属于东钱湖区域的窑址片区。

    特别是2016年起,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东钱湖上水岙窑址实施了考古发掘,共清理龙窑窑炉2条,窑炉形制相同,均为依山而建的龙窑,砖砌而成。其间,也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青瓷器和窑具。

    “种类丰富,形式多样;造型别致,个别罕见;装饰繁缛,里外施工;纹饰精美,栩栩如生;刻划文字,史料珍贵;成型复杂,技艺精湛;黏附器物,工艺再现。”这是罗鹏对东钱湖上水岙越窑青瓷器物特征与窑口价值的概括与评价。这一发现,使人们对10世纪晚期到北宋中期东钱湖窑场的生产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有力地提升了东钱湖在越窑青瓷体系中的历史地位。2016年度浙江省八大考古重要新发现之一也因此授予了上水岙越窑窑址考古。

    记者同样了解到,1998年11月,在同三高速公路的施工中,在宁海岔路虎头山一带发现了几处北宋越窑遗址,这证实了宁海也是越窑青瓷产区之一,更是越窑外销瓷器的主要产地,其部分精瓷产品可与秘色瓷媲美。

    可以这么说,在宁波各地发现的众多越窑青瓷古遗迹,说明了青瓷特别是越窑青瓷文化积淀之深厚,而宁波作为中国陶瓷“母亲瓷”的故乡更是名不虚传。

    挖掘青瓷文化,以“一带一路”之名

    本次青瓷艺术周被冠之以“一带一路”,这体现着主办者的良苦用心,更与宁波青瓷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密不可分的特性相关。

    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早有定论,从历史上来说,从中唐起,中国的瓷器逐渐成为海外贸易的大宗商品,那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亦可称为“海上陶瓷之路”。而当时的明州港被称作海上陶瓷之路特别是海上青瓷之路的始发港,似乎更确切些。

    1973年,宁波和义路的唐代码头遗址发掘出土了许多越窑青瓷品,如飞鸟纹、荷花造型的茶瓯,带空心銎的煮茶壶,海棠杯及瓜楞执壶等800多件。这些器物大多釉色清亮、造型规整,据考证皆出于上林湖窑场,极有可能是输出海外的。

    杨古城是我市著名的文物保护热心人士,这次,应组委会之托,他请来了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的森达也教授参加青瓷论坛。这位日本学者发表了题为《海上丝绸之路与从宁波外销的越窑青瓷》的论文。

    据杨古城介绍,森达也走遍了几乎所有出土过中国青瓷器具特别是越窑青瓷的世界各地,拍回了大量的照片,他的足迹涉及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中东、非洲等地。

    森达也表示,仅在日本,从8世纪末到10世纪左右,大量输入的有越窑青瓷和长沙窑青瓷等。“以鸿胪馆和大宰府的北九州和当时的首都平城京(奈良)与平安京(京都)等为中心,在(日本)全国各地的地方官衙和寺院遗迹中都有确认青瓷出土。”他说。

    九州北部的博多区,在地下铁修建过程中发掘出日本平安时代涉外机构鸿胪馆的旧址。那时的博多不仅是日本扬帆海外的起航地,更是当时宁波贸易船的目的地港。这里发现了大量的青瓷器具,其中就有越州青瓷碗。

    青瓷在当时的日本具有显赫贵重的地位。在日本史书《仁和寺御室御物实录》里,记载了宇多法皇收藏的中国工艺品中,有越窑青瓷的碗、罐、壶等。“青瓷多盛天子御食,也是当时大臣的朝夕之器”,从这样的文字记载中,可见青瓷在当时的日本受欢迎的程度。

    井里汶沉船是在印尼爪哇岛靠近北岸的水下50米处发现的一条贸易船。从2003年到2005年的两年间,印尼政府与西方水下考古机构合作,共打捞了49万余件文物。其中的唐、五代、北宋越窑青瓷各类茶具就有30余万件,仅茶碗一项就有几万件,还有精致的茶托等。对考古界而言,此船始发于明州港是不争的事实。这说明了五代北宋时,明州港已大量输出越窑青瓷制品。

    而东钱湖上水岙出土的器物等考古最新成果也证明了越窑青瓷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罗鹏认为,上水岙的青瓷产品在海外遗址、沉船中有类似品种发现,该窑的器物可能是海外贸易的出口瓷。他举例说,上水岙出土的莲瓣纹碗与日本鸿胪馆遗址出土的莲瓣纹碗形制近似;双线瓜棱腹执壶与印尼井里汶沉船中一种执壶的形制相似。一些器物甚至与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北宋莲瓣纹盘、钵等遗物形制近似。

    即使越窑青瓷没落之后,明州港也是龙泉窑青瓷器物的集散与输出地。1323年6月,一条从庆元驶往日本博多却在韩国新安海域沉没的中日贸易船就装载了大量的龙泉窑青瓷。

    在青瓷艺术周期间,“一带一路”工商协会联盟筹备会委员王晓光就对记者如此表示,中国历史上的海上陶瓷之路或说海上青瓷之路,与国家当今提倡的“一带一路”一些线路几近重合,青瓷作为中国文化的交流使者,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属性和未来意义。

    传承中创新, 弘扬青瓷文化必由之路

    毋庸讳言,宁波的青瓷特别是越窑青瓷文化在历史上曾有过没落与失传的时期。

    越窑青瓷研究专家林士民认为,上林湖越窑青瓷衰落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宋代朝廷在北方自设官窑,皇家定制上林湖越窑器物大量减少;二是汝窑、钧窑、定窑等名窑先后崛起;三是越窑原料瓷土不足,同时缺少工艺改革,也就是没有与时俱进,导致无法与后来者竞争。

    越窑青瓷历经宋元繁荣,到明清时,其重要性下降,但龙泉窑的青瓷却后来居上开始兴起。龙泉窑继承了越窑青瓷的特色,又有了新的发展,胎薄质坚,釉层饱满有玉质感。南宋至元代,龙泉窑已成鼎盛之势,而且,龙泉窑的青瓷烧制前后延续并坚持了1700多年,直至今日。2009年,龙泉青瓷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本次青瓷艺术周的艺术大展上,我们看到了许多龙泉窑青瓷的作品,其中不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朝兴等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品。而这几年,宁波越窑青瓷还处于恢复烧制阶段。据市工艺美术协会提供的《2016年宁波工艺美术行业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市越窑青瓷主要生产制造企业只有6家,分别是慈溪5家,鄞州1家,其生产规模较之于龙泉的青瓷产业,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在青瓷艺术周上,一些专家提出了弘扬青瓷文化必须破题的具体内容,这些问题同样对宁波越窑青瓷文化的创新性传承具有借鉴意义。比如,如何让青瓷的烧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如何借助厚重的历史资源,以经典设计的思路,满足后工业时代人们对青瓷文化的艺术需求?如何改变陶瓷业的小作坊意识,培养多层次的复合人才,引入文化创意与工业设计元素?如何引导人们的青瓷日常性消费并在青瓷文化品牌推广上下功夫……一句话,就是让青瓷成为中国最安全的日用瓷、最华美的陈设瓷、最靓丽的街景青瓷、最尖端的科技陶瓷产品,以此让中国青瓷的审美潮流,走向天下。

    对于宁波而言,传承弘扬青瓷文化、发展壮大青瓷产业虽然任重道远,却也有其因缘际会。巧合的是,东钱湖上水岙越窑窑址附近正是建设中的中国-中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宁波会址所在,未来必将成为“一带一路”国际交流的重要舞台。专家们认为,作为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和友好交流历史见证的越窑青瓷,与当今中国发展的时代主题完美契合。

    这次青瓷艺术周的举办,或许可以成为我市弘扬越窑青瓷文化、发展青瓷产业的一个重要契机。“对宁波而言,弘扬越窑青瓷文化,不仅能传承宁波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越窑青瓷产业的创新发展,也能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增强宁波城市的文化自信。”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处处长陈善杰这样表示。此次青瓷艺术周,宁波市文改办作为指导单位,正显示了宁波有关高层对弘扬青瓷文化重要性的高度认知和肯定。

    社会力量参与传承弘扬青瓷文化,更让人看到了越窑青瓷在宁波的远大前景,此次,华茂集团与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一起主办了青瓷艺术周活动。中国(宁波)青瓷艺术论坛、中国青瓷艺术大展、“华茂艺术奖”评比、宁波东钱湖越窑青瓷特展、中国青瓷艺术大展作品拍卖等10项活动,围绕艺术创作、学术交流和市场互动环节,整合国内外青瓷艺术资源,以期丰富和提升中国青瓷艺术品市场,打造宁波的青瓷文化品牌。而百名陶瓷收藏家走进宁波、青瓷系列校园活动更是提高了社会各界对青瓷文化的关注热度。

    华茂集团总裁徐立勋表示,东钱湖上水岙越窑青瓷窑址的发现与本次中国(宁波)“一带一路”青瓷文化艺术周是相互呼应的。通过青瓷艺术周的活动,我们有幸见识到青瓷大师们的作品,聆听陶瓷专家们对青瓷文化的深刻见解。艺术周不仅要展示优秀的青瓷作品,更要传承优秀的青瓷技艺。“我们的目标不仅要让古代珍品走出‘传说’,也要让现当代作品走出‘深巷’;不仅要让世界看到青瓷匠人们将温度凝于双手的精湛技艺,也要让时间感知青瓷匠人们将匠心沉醉于热土的情怀。”

    他表示,华茂集团举办这一活动,不是一时性起,而是把弘扬青瓷等传统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浙江素有“百工之省”的美誉,华茂集团未来将秉持“振兴传统工艺美术,弘扬中国工匠精神”之理念,以陶瓷、竹编、木雕、漆器、骨木镶嵌等一系列中国传统工艺元素为主,将艺术创作和市场拓展融为一体,通过研讨、展示、推广等,在东钱湖畔建设一个颇具特色的“创意工美苑”。明年起,华茂集团还将举办“中国青瓷艺术双年展”并坚持下去,国家级的陶瓷等工艺美术大师也将落户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认为,青色一直是中国人审美的核心,深沉、优雅、含蓄是青瓷美学的境界,也是中国文人推崇的至高境界。宁波拥有发展青瓷文化的独特优势,出土的青瓷年代久远、数量众多、形式丰富、器物精美,是当之无愧的成熟瓷器发源地。希望宁波在厚重的历史积淀背景下,为发展越窑青瓷提供生生不息的力量。

    越窑青瓷,作为宁波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物质载体,与阳明思想一样具有远播海内外、影响世界的强大力量。那么在未来,青瓷文化能否成为宁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坚定文化自信、走向世界的又一张靓丽城市名片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