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一法师像 |
|
图一:1929年10月,弘一法师50岁,于宁波轮船码头“宁绍轮”轮埠前合影。照片上左起为:黄寄慈、陈伦孝、夏丏尊、弘一法师、刘质平、李哲成。 |
|
图二:1930年6月弘一法师在白衣寺,题记为:“宁波白衣寺欢迎虚云老和尚暨弘一法师摄影以志纪念,时在庚午仲夏”。图中左起:黄寄慈、慧性大师、出尘老和尚、弘一法师、虚云法师、文质老和尚、修阁大师、安心头陀。(胡迪军 供图) |
胡迪军 弘一法师晚年曾亲笔撰写《地名、山名及寺名、院名略考》,其中写到:“明州,即宁波,来往暂住,未尝久居。”法师虽未在宁波城内久居,但自1924年至1932年九年间,八次来宁波,曾驻锡于宁波七塔寺、白衣寺、天宁寺、观宗寺等寺院,而就宁波大市范围而言,法师还曾涉足于慈溪、余姚、镇海、奉化等地,更在慈溪金仙寺、五磊寺、伏龙寺驻锡达三年之久,弘一法师与宁波的因缘可谓深矣! 弘一法师与宁波的因缘主要源于宁波的一所学校——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因为法师一生中最亲近的两个人——挚友夏丏尊、弟子刘质平,都曾经是这所学校的教员。 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是今宁波中学的前身,最初是1898年创办的“储才学堂”,校舍设在月湖西面的崇教寺(今偃月街小学所在地)。1904年,储才学堂更名为宁波府中学堂。1923年改名为浙江省立第四中学,迁址于今宁波海曙区兴宁桥下(今宁波东恩中学所在地),并邀请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先生担任校长。 经亨颐先生曾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夏丏尊和李叔同都曾是他属下的教员。后来经亨颐先生回到家乡上虞创办春晖中学,并任校长,夏丏尊等大部分教员都跟随到春晖中学任教。经先生兼任省立第四中学校长后,也邀请夏丏尊来宁波省立第四中学任教国文课,于是1924年起,夏丏尊往来于上虞和宁波,在两地兼课。 弘一法师第一次来宁波,曾与夏丏尊在宁波相聚。关于这次相聚的具体情况,夏丏尊详细记录在他的名篇《子恺漫画序》里,兹摘录如下: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我得知就去望他。云水堂中住着四五十个游方僧,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他住在下层,见了我笑容招呼,和我在廊下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罢。”我说。“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非常待我客气呢!”他又和我说了些在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 我惘然了。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粉破的席子包的。…… 此文末尾落款“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八夜夏丏尊在奉化江畔远寺曙钟声中”,所有《弘一法师年谱》都依据文末的写作时间,把弘一法师这次到宁波的时间定为1925年,但我以为这个时间是有疑问的。证据如下: 1、文中提到弘一法师“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江浙开战即江浙战争,是1924年中华民国江苏督军齐燮元与浙江督军卢永祥之间进行的军阀战争,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正式爆发。10月13日,卢永祥下野,江浙战争结束。前后持续40天时间,弘一法师是因为江浙开战而暂留宁波,时间应该在1924年9月初。 2、根据《夏丏尊年谱》记载,民国14年(1925年)上半年,夏丏尊还在宁波的省立第四中学任教,下半年即来到上海工作。但《子恺漫画序》的末尾所署写作地点“奉化江畔”在宁波,根据文中的记述,此文写作时间离法师来甬不久,故而此文很可能是1924年10月写于宁波的。 3、此文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8日出版的由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周报》198期上,最初的篇名是《序子恺的漫画集》。当时夏丏尊正担任开明书店的编辑,丰子恺要出版漫画集,请他写序。因为丰子恺是弘一法师的高足,而夏丏尊写法师的那篇文章尚未发表,于是在旧文的基础上,在末尾增加了两段与丰子恺有关的文字,实际上前面大部分文字都与丰子恺无关。我猜测:很可能是夏丏尊为了表示此文是特意为丰子恺所写,把原文中的“一九二四年”改为了“一九二五年”。 所以,事实应该是:1924年9月初,弘一法师从温州途经宁波,原打算经南京去安徽九华山,但从温州到宁波后,浙江与江苏的军阀发生了混战,战火燃及江苏、上海、浙江的部分地区。弘一法师到宁波后因战争爆发而滞留,所以之前并没有与夏丏尊预约,因为在宁波无亲无故,所以法师先在某小旅馆内暂住了两天,第三天挂褡于七塔寺云水堂。他去宁波省立第四中学去找过夏丏尊,但未遇,当夏丏尊得知法师来甬后,急匆匆赶到七塔寺与法师相见。 当时夏丏尊正往来于上虞和宁波两地兼课,夏丏尊遂邀请弘一法师明日与他一起返回上虞白马湖畔小住,次日,法师即与夏丏尊共赴上虞。直到十月才返回温州。 这是弘一法师第一次来宁波,前后历时四天。 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日是弘一法师的五十寿辰,这年夏,由弘一法师的弟子刘质平、丰子恺,朋友夏丏尊、经亨颐等共同集资,在上虞白马湖畔为法师建造了三间平房,名为“晚晴山房”,以作为法师的养老之所,并商定九月二十日到“晚晴山房”为法师庆祝五十大寿。 于是,一九二九年九月初(公历1929年10月初),从上海赶来的夏丏尊和法师几位在宁波工作的弟子相聚在宁波甬江轮船码头,迎接从温州来宁波的弘一法师。法师下船后,风尘仆仆地与大家一起在“宁绍轮”前合影留念。当时在场的有在宁波省立第四中学任音乐教员刘质平、国文教员李哲成、奉化武岭学校国文教员黄寄慈、宁波曹甬铁路工务段总工程师陈伦孝等,后弘一法师与夏丏尊、刘质平一同前往上虞。(图一) 此照片长期被认为摄于上海,但我以为实际应该摄于宁波甬江轮船码头(今宁波美术馆所在地),因为照片上的人基本上都在宁波工作,只有夏丏尊当时在上海工作。 刘质平(1894—1978),著名音乐教育家,浙江海宁盐官人。弘一法师在浙一师时的高足,受法师赏识,着意培养,并资助他东渡日本,入东京音乐学校深造。他一生与弘一法师情同父子,发誓供养法师终生。此时,刘质平正在宁波和上海两地兼课,教授音乐。 黄寄慈,浙江上虞人,时任奉化武岭学校国文教员。李哲成,时任省立第四中学国文教员,都是弘一法师在浙一师时的高足。 这是时隔五年后弘一法师第二次来宁波。 一九三〇年旧历五月初(公历1930年6月),法师从温州坐轮船赴宁波,约夏丏尊从上海来宁波会合,然后同赴上虞。这是法师第三次来到宁波,这次宁波之行逗留时间较久。 据1930年5月29日弘一法师致夏丏尊函云:“余拟于新历六月五日(星期四)到宁波。(三日自温动身),在北门白衣寺暂住二、三日。乞仁者于六日(星期五)或七日(星期六)自上海搭轮船来为盼。” 一九三〇年五月初九(公历1930年6月5日),法师来到宁波,因为此前受到了白衣寺住持安心头陀的邀请,他直接前往孝闻街的白衣寺,受到安心头陀的热烈欢迎,这时高僧虚云法师也正在白衣寺,并一起摄影留念。(图二) 安心头陀 (1857—1938),俗名傅宜耘,法名寂定,号安心头陀,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皎契村)人,原营米业,50岁后披剃为僧,修头陀行。后被推为宁波白衣寺住持、宁波佛教孤儿院沙门院长,其后,相继在宁波宝庆寺设孤儿院,在鄞县五乡镇设惠儿院。 五月初十(1930年6月6日),夏丏尊来到宁波,入住涌江旅舍,遇到了老同事钱均夫,于是便告知了弘一法师在宁波的消息。 钱均夫(1880—1969),名家治,字均夫,杭州人,号显念居士,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的父亲。他与弘一法师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已经相识,后来同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任教,成为同事。此时,钱均夫正任教于省立第四中学,得知二十年未见的老朋友来到宁波,便约定次日与夏丏尊同去白衣寺见弘一法师。 此次见面的情况,详细记录在钱均夫的《悼弘一师》一文中,兹摘录如下: ……余于十九年春间于役甬江,遇友人夏丏尊于涌江旅舍,丏尊告以汝常念师,今游踪所至,适驻锡城内白衣寺,如欲参谒者,可于翌晨同往进见。次日偕往,则见阔别将近二十年之老友,已非昔日风度翩翩之李叔同,而俨然为人天师矣。斯时春寒未全消,余尚服薄棉,师则衣短裰,赤足纳草履,一见即向余谓“闻君已皈依三宝,走入光明之路,很好很好。今在甬埠,有两事必须做到。一、谛闲法师适在观宗寺讲经,应抽暇至少须往参听一座,以结善缘。二、应到天宁寺参谒由滇省来游之老法师,此老法师入定可到二十一日之久,为目前海内所不易遇见者。” 文中法师所提到的“由滇省来游之老法师”,当指虚云法师,因当时宁波的白衣寺与天宁寺关系密切,故虚云法师先到白衣寺,继而至天宁寺。 这次弘一法师在宁波短暂逗留后,即与夏丏尊一起离开宁波,赴上虞,法师至白马湖晚晴山房居住。这是弘一法师第三次来到宁波。 这年农历八月,上虞春晖中学闹学潮,一大批教员相继离开上虞,夏丏尊也决定举家迁往上海。在此情况下,慈溪金仙寺住持亦幻法师邀请弘一法师来慈溪,九月初二(公历1930年10月23日)法师来到慈溪金仙寺。时亦幻法师28岁,弘一法师51岁,二人相识于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亦幻法师以师礼待之。法师到慈溪金仙寺后,适逢天台国清寺静权法师宣讲《地藏经》,讲了二十余天,法师每日听经,从未缺席,焚香听经之余,编成《华严集联三百》。 余姚县双河乡居士胡维铨时任教于慈溪海隅学校,他极其仰慕法师,在亦幻法师引荐下,带诗稿求见弘一法师,法师见之颇为嘉许。因胡宅临近金仙寺,法师为其改名“胡宅梵”,赐法名“胜月”,皈依于法师门下。 一九三〇年十一月二十日(公历1931年1月8日),静权法师讲经结束。时已雨雪霏霏,白湖冻冰厚寸许。弘一法师不胜其寒,于十一月廿七日(1931年1月15日)离开金仙寺,坐乌篷船过姚江至宁波,打算转赴温州过冬。 到宁波后,弘一法师到宁波省立第四中学见刘质平,遇到了在省立第四中学任教国文的旧友洪允祥,故人相见,分外亲切,二人吟诗唱酬,感慨万千。 洪允祥为此作《弘一大师过甬,作偈呈之》八首,发表于民国二十二年七月(1933年)宁波观宗寺出版的《弘法社刊》第二十二期上。兹录其一: 吴江小阁看斜曛,青眼还因赏小文;三十年来如梦过,尊前突兀示僧身。 洪允祥(1874—1933)字樵舲,后改名允祥,别号佛矢,慈溪县东安乡洪魏村人。光绪二十二年就读宁波储才学堂(即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前身),后赴日本入清华学堂学习。1907年回国,加入同盟会,任教于温州、绍兴、定海等地。1915年客居杭州,与时在浙一师任教的法师交谊甚笃,并由法师介绍加入南社。1917年,洪允祥应蔡元培聘,任北京大学教授,再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1919年因母病回宁波,执教于母校省立第四中学。 不料弘一法师即将赴温州时,却发现钱包丢失,幸得到宁波友人的资助,才得以赴温州庆福寺。一九三一年立春后法师致夏丏尊函云:“前至宁波时,偶一不慎,将衣袋中之钞票一包完全遗落,幸得友人资助,得以动身至温州。”这个友人,很可能就是洪允祥。 这是弘一法师第四次来到宁波。 过年后的正月廿日(公历1931年3月8日),法师即自温州赴宁波。据一九三〇年除夕弘一法师致胡宅梵函云:“正月廿左右,即动身往甬,或稍可勾留。”当时坐船自温州到宁波,需要两天时间,正月廿五日(公历1931年3月13日)法师已经到上虞横塘法界寺了,可知这次在宁波仅居住了两三天时间,也没有留下朋友或学生的文字记载,很可能是去白衣寺拜会了安心头陀。这是弘一法师第五次来到宁波。 一九三一年三月十三日(公历1931年4月30日)法师在上虞患病未愈,安心头陀来到上虞法界寺,请法师同去陕西西安弘法赈灾。 法师一九三一年三月十三日致夏丏尊函云:“白衣寺安心头陀今日来山房,声泪俱下,约余往甬。”法师一九三一年三月十四日致广洽法师函云:“音本拟在此过夏,乃昨夕忽有友人来此,谆谆约往远方一游。义不容辞,拟于明晨动身。” 三月十五日(1931年5月2日)法师即至宁波白衣寺,与安心头陀会面,决定同赴西安赈灾。弘一法师致刘质平函云:“安心头陀匆匆来此,谆约余同往西安一行,义不容辞。余准于星期六(即二日)十一时半到宁波。” 次日,弘一法师与安心头陀一起由宁波轮船码头坐船,打算经上海赴西安,刘质平赶到宁波时,船已将开,刘质平考虑到法师大病未愈,将法师从轮船三楼背下,师徒二人抱头大哭,法师终未成行。 刘质平《弘一大师遗墨的保存及其生活回忆》一文记载了此事:“先师出家后,曾生大病三次。第一次在上虞法界寺,病未痊,被甬僧安心头陀跪请去西安弘法。师被迫,允舍身,有遗嘱一纸付余。余以其不胜跋涉,在甬轮上设法救回,自轮船三楼负师下,两人抱头大哭。宁波同事,至今传为笑谈。” 这次法师在宁波养病半月后,才在刘质平的护送下返回上虞。这是弘一法师第六次来宁波。 一九三一年四月廿二日(公历1931年6月7日),栖莲法师新任慈溪五磊寺住持,请弘一法师的弟子胡宅梵致信法师,邀请其驻锡五磊寺。法师欣然同意。 五月初八(公历1931年6月23日),法师由刘质平陪同,从上虞赴慈溪五磊寺。法师一九三一年旧历四月三十日致胡宅梵函云:“上海刘居士约于旧历五月初五日到法界寺。大约初八日一同动身(或初九日)……余拟先到金仙寺,后再移住五磊寺。”法师至五磊寺后,见五磊寺道风甚隆,极为兴奋。 六月,金仙寺住持亦幻法师发起创办“南山律学院”,拟请弘一法师担任律学顾问。法师颇为欢喜,积极备课,着手准备。拟在五磊寺开办南山律学院,在宁波白衣寺悬挂“南山律学院筹备处”牌子。但到九月中旬时,因五磊寺住持栖莲法师与弘一法师意见不合,致使法师心绪不宁。十月上旬,法师到宁波白衣寺暂住。时栖莲法师跑到白衣寺,恳请法师返回五磊寺,此事详载于岫庐《南山律学院昙花一现记》一文。这是弘一法师第七次来宁波。 但法师没有返回五磊寺,而是去了奉化溪口找他的学生——在武岭学校任教的黄寄慈。这次去奉化居住了将近有半月之久,因为一九三一年十月十六日法师还致函邀请胡宅梵同来溪口:“仁者有暇,乞惠临武岭学校(在溪口)一谈。” 直到十月底 法师只身回慈溪五磊寺,决定停办南山律学院。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日(公历1931年12月19日)法师正式从五磊寺移居金仙寺,并在十二月初,在镇海伏龙寺(1954年起属慈溪县)住持诚一法师邀请下,至伏龙寺过年。 一九三二年农历五月,刘质平放暑假,他从宁波来镇海伏龙寺,与法师同住了二个月,法师在此期间书写对联百副。更于六月在刘质平磨墨牵纸的帮助下,在伏龙寺完成《佛说阿弥陀经》十六屏,每日书写一幅,分十六天写成,这是法师一生中最宏伟的作品。 一九三二年九月,法师在慈溪金仙寺开始整理行李,办理托运。九月二十日(1932年10月19日),法师来到宁波,转道赴温州。1932年10月14日弘一法师致刘质平函云:“余决定于新历十九日(即星期三)下午三时,到宁波车站,风雨无阻。”这是弘一法师第八次来宁波,与刘质平短暂相逢后,次日即登船赴温州。 此后不久,法师即赴厦门,其后一直留居于福建,虽然他多次提到“若果有缘,当重来江浙”,但因为抗战爆发,一直未能回到浙江,直到一九四二年九月初四(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于泉州温陵养老院圆寂。法师在最后的时刻,在遗书后附录“遗偈”二首,分别致好友夏丏尊及弟子刘质平,“遗偈”如下: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本文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供职于慈溪市陈之佛艺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