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日韩漆器传承人在甬交流

陈天灨的脱胎球瓶作品,《炫》。(姬联锋 摄)

    本报讯(记者姬联锋)昨天下午,中日韩漆器传承人分享会和研讨会在市文化馆117艺术中心举行,来自中日韩三国的漆器传承人畅所欲言,分享了他们在漆器传承、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进行了《犀皮漆器的制作》的分享。他表示,漆器艺术是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缅甸等国家都拥有悠久的漆器艺术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千百年来,在各国漆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灿烂的漆器文化,成为东方之美的重要要素。在众多的漆器种类当中,有一种鲜为人知的“犀皮漆”工艺,像埋在灰土中的珠宝一样被人遗忘。在20世纪末,这种中国传统的漆器技艺几乎濒临失传的境地。

    甘而可1979年在屯溪漆器工艺厂工作,从事刻漆。从2001年开始,他独立地进行精品漆器的研发创作。在2002年恢复了几近失传的犀皮漆工艺,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我尝试以金箔、珊瑚、绿松石等天然贵重材料入漆,经过精心打磨抛光后漆面呈现流光溢彩的色泽,如玉似翠。这些年来,我通过拍摄电视纪录片、撰写文章等方式向公众讲解犀皮漆的技法,现在,这种技法在中国很流行,已经有很多人会做了。”甘而可说。

    福州脱胎漆器行业协会会长陈天灨作了《福州脱胎漆器发展》的分享,他说,福州脱胎漆器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浓郁的地域特色,在中国漆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中期,福州出现了一位使福州漆器名扬四海的人物,他叫沈绍安。沈绍安恢复制作出了脱胎技法,并创新漆艺,结合脱胎技法与装饰表现,不断制作出质地轻巧、造型美观、装饰典雅的新漆器产品。

    近十年来,当地政府对福州脱胎漆器的振兴和发展高度重视。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并在原第二脱胎漆器厂的厂址上成立了福州传统漆艺保护基地,让漆艺大师、艺人的工作室入驻保护基地,对保护与传承福州传统脱胎漆器起到重要作用。2006年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阶段,福州脱胎漆器行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目前,整个行业从业人员已有上万人,产值超10亿元,产品远销北美、西欧、日本、马来西亚等几十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陈天灨说。

    来自日本的漆器制作匠人池田诗织和筱崎真理子作了《关于奈良漆器的简介和从事漆器制作的初衷》的分享。池田诗织说,奈良地区的漆器生产最早出现的是7世纪时用朱漆上色的器皿,因此奈良是日本漆器工艺的发祥地。因为与唐朝的交流,日本开始派遣留学生去唐朝学习,或者邀请唐朝的工匠来日本传授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漆器工艺文化传入日本,诞生出了精巧的作品,从而奠定了日本漆器工艺的基础。主要采用的技法有用自然漆绘制图画的“漆画”,用贝壳装饰图案的“螺钿”,通过粘贴金银薄片装饰图案的“平脱”,还有用漆描绘花纹后涂撒金粉的“末金镂”。

    池田诗织从小就对美丽的漆器充满了兴趣。为了学习漆器工艺,她曾去日本香川县漆器工艺研究所。“在那里,我从基础部分开始学习。香川地区盛行的是蒟酱、存清、雕漆等使用彩色漆进行表现的技法,因此当时我也学习了这些技法的基础知识。后来,得知奈良市设立了关于奈良漆器的研修制度,我顺利完成了螺钿工艺的学习。”池田诗织说。

    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政府非遗担当主务官金英兰在之后的研讨会上介绍了济州特别自治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方案。韩国通天工坊漆器传承人安一旭和漆器匠人安通天也参加了研讨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