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宁波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女儿在这里过得很好”

——“内高班”学生家长艾力木宁波探访记

    本报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董敏达

    昨天中午11时许,宁波中学新疆部514班教室的安静被打破。一位名叫艾力木·哈力克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普通农民,跨越了4000多公里,横穿整个中国,来到宁波,见到了在这里就读三年多的女儿——再图尼古丽·哈力克。

    尽管事先知道父亲要来看自己,但是父女相见那一刻,再图尼古丽还是红了眼眶。她一把抓住了父亲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这是阿克苏地委宣传部组织的“我的巴郎在内地”交流活动的一个场景。这次,艾力木作为在“内高班”品学兼优学生的家长代表来到孩子就读的宁波学校参观,实地体验子女的学习和生活。

    再图尼古丽所在的高二年级,有150名来自新疆的孩子,分别属于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9个民族。他们在宁波中学新疆部这个大家庭里,一起生活学习成长。

    家长到来时,正在进行的课临时中断了数分钟。远道而来的艾力木站到了讲台前,用维语向台下的40名新疆孩子说了一番话,感谢党和政府给了他的孩子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也鼓励台下的孩子们一定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见到故乡的亲人,孩子们也很激动,频频点头。

    这位质朴的农民20年没出过县城,在女儿的陪伴下,他参观了龟兹琵琶社,走进了宁中的校史馆。得知诺奖得主屠呦呦也是宁波中学毕业时,他笑着说,女儿真是幸运!

    在宿舍楼前,宿管老师热情地迎上来跟再图尼古丽打招呼,并把父女俩引到了宿舍。8人间的宿舍内有空调,还有卫生间,干净整洁。看到墙上挂着的中国地图,女儿指点着家乡和宁波的位置。再图尼古丽对爸爸说,想家时就看看地图。

    中午12时零5分,新疆部的清真食堂开餐。再图尼古丽和同学们一起围坐在艾力木身边,用家乡话聊天,不时传出会意的笑声。给孩子们吃的牛羊肉全部是从新疆空运而来,学校还特地聘请了维吾尔族厨师,尊重他们的民族饮食习惯,每餐必备茶水。

    班主任徐老师得知艾力木要来看女儿,特地花了几天时间,把再图尼古丽在宁波3年的生活照片一张张找出来,再精挑细选出30多张,做成一本精美的相册作为礼物送给他……艾力木接过相册,边听女儿介绍,边细细翻看,又一次红了眼眶。他对徐老师说,女儿自小爱读书,12岁起就离家外出求学,先在新疆的内初班就读,然后考到宁波中学的新疆班,是一个个汉族老师陪伴女儿走过了成长路。

    下午艾力木在女儿的陪同下,又逛了女儿常去的大学园区图书馆、院士林等地。夜幕降临,离别时分到来,他对陪同前来的阿克苏地区的同志说,女儿在宁波过得很好!返回老家后,他要把女儿的经历告诉周边的人。

    据介绍,宁波中学新疆部创办17年,已培养1882名毕业生。去年高考有85%的学生考入重点大学。这些毕业孩子中,有七成多回到新疆为建设更美好的故乡而奋斗,有些则留在了内地发挥着光与热,成为民族团结的种子撒播在祖国的大地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