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光明日报》刊文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符合当前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已经从过去长期采用的数量型和速度型的发展方式,转向质量型和效益型的发展方式。因此,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分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尚未完成,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例如,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这样才能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又如,必须实现创新引领,在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才符合经济发展中供需动态平衡的格局。再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发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还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最后,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属于新发展理念深化范围之内的重大问题。 中国崛起离不开文化支撑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在《经济日报》撰文提出:从今天来看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需要更加有力的文化支持,也需要更多的文化指引和激励。 近40年来,中国有了巨大发展,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有了坚实基础。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在这里,文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关于文化发展的诸多重要论述,将文化问题提到重要位置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前瞻性观点,为未来文化发展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 这需要深刻认识文化的性质和特点,在认识文化的基础上提出总体战略。首先,对于文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应该更加全面;其次,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以满足社会和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再次,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转型,迫切要求我们在文化领域有新的突破;第四,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价值高度,看到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意义,也需要文化领域的新发展。 培育企业家精神比上项目重要得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导李义平在《经济参考报》刊文说:企业家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可以说凡是企业家能够像雨后春笋般的诞生,并茁壮成长的地方必定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地方。这些地方的特点是对企业家行为的文化认同以及政府职能被相对严格限制在它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且行为和管理规范,给企业家的诞生和成长留下广阔的空间,造就了肥田沃土。 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创造能够培育很多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条件。一个地区要发展,最好的办法是培育和吸引企业家。而不是政府直接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企业家群体涌现的地方,可以利用全中国的资源、全世界的资源。看一看全世界发达的国家,看一看全中国发达的地区,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培育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比政府直接上项目要重要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