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宁波惠康国际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惠。 (胡欣子 孙佳丽 摄) |
见习记者 孙佳丽 从无设备、无技术、无厂房的“三无”工厂起家,45年来,陈启惠带领宁波惠康国际工业有限公司抢抓改革开放大机遇,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制冷家电出口基地之一,其中家用制冰机占全球市场75%的份额,是家用制冰机领域的“单打冠军”。 千辛万苦拓业务 惠康的前身是1972年成立的红卫空调设备厂,由于没有销路,经营亏损,工厂濒临倒闭。陈启惠“临危”受命,并从杭州制氧机厂“挖”来了上任后的第一笔业务——生产空气调节器。 业务有了,但厂里一无设备、二无技术、三无厂房,怎么办?陈启惠搬来了农村用来盛放猪饲料的石槽,自制土制设备,带领工人们一次次地试验。经过三天三夜埋头苦干,终于掌握了产品的生产工艺,顺利完成了第一批订单。 初尝甜头后,在每年为杭州制氧机厂加工零配件的基础上,陈启惠想到了制氧机整机部件的组装。于是陈启惠坐车30多个小时,千方百计从广州氮肥厂拿到了整机部件组装图纸搞起了研究,并凭借产品较高的性价比,顺利拿到了整机部件的订单。 随着企业快速发展,瓶颈也随之出现。由于受自身规模限制,要打开更大的市场困难重重。“当时我就想到与上海大企业联营,借他们的声誉打响自己的品牌。”陈启惠说。他很快把这个想法付诸行动,并实现了产品开发、市场销路、企业声誉的全方位腾飞,同时开始涉足冰箱、冷柜、制冰机等业务,为企业大规模涉足制冷家电领域打下了基础。 千锤百炼成就“冠军” 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陈启惠趁机搭上“顺风车”,成立了宁波惠康国际工业有限公司。在欧美等地考察后,他发现家用制冰机这一领域商机无限。 “在欧美等地,消费者普遍热衷于冷饮食品,冰块还被广泛应用于对创伤的冷敷以及退烧等。但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当时有几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的商用大型制冰机,普通冰箱的制冰速度又无法满足家庭对冰块的需求,家用小型制冰机成了当时的行业空白。”陈启惠说。 于是,陈启惠当即拍板,决定研发家用制冰机,开拓国际市场。2003年,惠康凭借自身在制冷技术上的优势,开始生产家用制冰机。 “制冰机的核心是快,通过程序控制快速实现制冰、脱冰、取冰。”陈启惠说,对此,惠康引进各类专业人才,不断研发更强劲的制冷系统,最终将出冰速度从最初的15分钟缩短到6分钟。惠康的家用制冰机一诞生,便击中了国外消费者的“痛点”,快速打入北美大型超市,第一年销量突破10万台。 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惠康出口到北美的制冰机达到36万台,占据了80%左右的北美制冰机市场份额,并已成为全球制冰机产销量第一的企业,是家用制冰机领域名副其实的“单打冠军”。目前,惠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制冷家电出口基地之一,同时也是通用电气、伊莱克斯、海尔等世界家电巨头的战略合作伙伴。2015年以来,该公司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去年,惠康还获得了“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称号。 千方百计谋创新 “做企业就要坚守匠心,把产业做实。”陈启惠说,做产业,就要研究产业,深挖产业。2008年,欧美遭遇金融危机,惠康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同时,各家电品牌巨头和中小企业也开始瓜分家用制冷机市场。在巨大的压力和竞争面前,陈启惠没有转而开拓其他领域,而是采用差异化策略,调整产品结构,迈出了由大到强的关键一步。 不只是调整了出口产品结构,陈启惠还适时改变了企业发展战略,从主攻海外市场向内外销市场并举转变。在产品种类和产品性能上,惠康在掌握制冰机相关核心技术后,加大产品自主研发力度,平均每年推出两款新品。如今,惠康已研发了10多款制冰机新产品,获得了30多项专利。 除优化产品结构和产品品质外,早在2008年,陈启惠就已看到了电子商务隐藏的巨大商机。如今,惠康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开设了沃拓莱、惠康两家旗舰店,年销量达14.2万台。 “如今,惠康正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同时利用技术、管理、产品等优势,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优势。”陈启惠说,为了实现从惠康制造向惠康智造的再腾飞,把握智能制造大机遇,惠康正向“制冷+智能”家电和装备发力,在制冰机的基础上以家用冰淇淋机引爆国内外市场。 点 评 从一家濒临倒闭的村镇小厂发展成今天下辖多个全资子公司的大型综合性国际集团公司,惠康的每一次飞跃,都凝结着集团董事长陈启惠的才智与心血。陈启惠为惠康的发展根植了坚守实业的匠心和勇立潮头的初心。 ——宁波市工商联副主席 石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