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0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张人亚:北仑让红色精神“回家”

    本报记者 黄 合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但作为故土,家乡人民一直静静期待着张人亚的“回家”。

    十年前,关于张人亚事迹的帖子一经其家属发布,迅速在北仑当地论坛“北仑热线”上成为热点,点击量一下子飙升到1万多次。热心的网友纷纷点赞,为这位先烈的“回家”出谋划策,这也成为张时华等人下定决心寻找张人亚的源动力。

    此后,每一年清明,北仑当地的网友“京华”等人会自发来到张人亚的衣冠冢进行祭扫,带上一束黄菊,新添一抔黄土,寄托的是对一位早期革命者的敬仰和哀思:“这样的一名共产主义者,不应该被湮没,他是宁波的骄傲,他为革命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纪念他,多来看看他。”

    让精神“回家”,让“初心”重温。今年5月,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北仑霞浦街道党工委把挖掘张人亚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张人亚红色文化品牌”作为该区“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的攻坚项目,由党工委书记胡斌挂帅,担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破难攻坚。

    2017年8月,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毛宏芳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打造革命先驱张人亚红色文化品牌”。同步,该区成立了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的协调小组,重点对张人亚的相关事迹、精神进行梳理,对其故居衣冠冢进行修复。

    如何让这样一位一度“沉寂”的红色人物,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其身份的认定和事迹的挖掘是必要一环。在之前张人亚家属研究的基础上,北仑区大力推动党史部门对其事迹进行权威、系统的研究和梳理,通过考证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将其生平一点点细化和丰富。

    同时,由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党员组成的“传承红色火种”小分队,也从北仑出发,前往上海、瑞金等张人亚曾学习、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实地搜集史料线索,也将信仰的火种沿路带回家乡。

    “一路上,我们也在换位思考,如果是我,在那个时候,会冲上去么?会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仰走上这条路么?我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张人亚留给我们后人最宝贵的财富。”小分队团员、北仑党校教师戚家静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寻找张人亚的过程中,家乡人民一次次被他的革命情怀、坚定信仰所感动,也一次次下定决心,要为这名寂寞了大半个世纪的老乡去做些什么,留下些什么,铭记些什么。

    上周五,以张人亚守护第一部党章的革命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张人亚党章学堂正式挂牌,里面记录了张人亚与党章故事、他的革命历程以及历次党章制定与修正情况,一本本泛黄的遗物文献,一段段历经沧桑的事迹片段,诉说着张人亚传奇的一生。

    北仑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安伟说,下一步北仑还将通过提炼张人亚精神、建设张人亚阵地、宣传张人亚品牌,将张人亚打造成为“浙江红人”,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工作,将张人亚故居所在地打造成为红色旅游文化小镇,让英雄的精神在家乡“落地生根”。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