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0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姓智慧点亮公益之“灯”

——镇海胜利路社区聚“能”引才促和美

“都阿姨”手工坊成员聚在一起,交流制作串珠工艺。
(余建文 乐巧琼 摄)

    这几天,气温骤降,冬天的脚步近在眼前。在镇海招宝山街道胜利路社区,“都阿姨”手工坊的成员们正加紧赶工编织,准备接下来的“送温暖”行动。“计划我们早就排好了,冬至前,要把新织的五六十顶(条)绒线帽和围巾,送给社区高龄老人和部分残疾人。”手工坊负责人都杏娣阿姨说。

    本报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乐巧琼

    “都阿姨”手工坊是招宝山街道有名的公益组织,成立已有5年。手工坊组织社区妇女学习手工编织、串珠,做好的产品用来义卖或赠送,回馈社会。“都杏娣阿姨组织、策划能力强,范银娣大妈负责技术教学,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两个人组成‘黄金搭档’,十分默契!”胜利路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徐宁这样说。

    胜利路社区位于招宝山城区中心。令人想不到的是,在这块面积不到0.3平方公里、百余幢楼群的狭小区域,竟然聚集起大小25个社会组织、8个“能人”工作室。社区负责人说,社区虽然不大,但集中了不少镇海区的企事业单位,“辖区里有特长的居民很多,我们通过集合资源,为‘能人’居民搭建平台,发挥他们的才智,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共同促进和美社区创建”。

    上个月,“都阿姨”手工坊荣膺2017年度镇海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都杏娣说,手工坊的成长,离不开社区和众多居民的热心相帮。记得手工坊刚成立时,一穷二白,买毛线的钱都没有,是社区“科普读书会”的成员你五元、我十元地一起凑起启动经费。现在,手工坊成员已有近30名,是“开张”时的一倍。5年间,通过制作产品、捐赠义卖、购买材料、再制作……手工坊运作不仅形成自我循环,“献爱心”行动还跳出社区,走向街道工疗站和区敬老院,服务半径不断扩大。

    退休职工李建国是胜利路社区尽人皆知的绿化“达人”。2010年时,他自掏腰包,清理胜利路81弄13号楼和11号楼之间的杂物和建筑垃圾,放置了自己栽培的100多盆花木盆景,打造一个名副其实的绿色庭院。其中,光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就有4盆。这个美丽庭院不仅为小区增添了一份浓浓的绿意,也为社区居民营造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李建国打小喜欢花木,现在是市花卉盆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他对笔者说,盆景很多人喜欢,但要养好很难,“我搞这个庭院,不仅为小区添点绿,还想有个场所,和大家交流花木养护的心得,打造以百年树桩为主的文化特色品牌”。

    这几年,老李前后送给社区居民的盆栽、小盆景有五六百盆之多,并热心传授养花技艺。碰到邻居有结婚、乔迁之喜,老李还常常外借盆景,帮助现场布展,邻里间相处更为和谐。最近,李建国又有了新动作,他租下小区内一间车库,改造成一个绿化工作室。“前不久我们请来市里的园艺专家,举行了第一次活动,现场教授盆景造型技巧。”老李说,社区也想把这作为一个“美化生活站”公益项目,每季度开展一次培训,把爱花、护绿的“种子”播撒出去。

    在上周举行的镇海区首届居民提案大赛上,胜利路社区有两个项目入围。其中“海景东苑”小区参赛代表谢建初说,通过挖掘、组织小区内有一技之长又乐于奉献的志愿者,打算成立居家小修、编织缝补等六个服务小组,以满足居民的需求。有些小组已经在开展活动了,“我们要构筑居民自助、小事互助、大事众助的‘三助’自治站,打造一个和谐、睦邻、宜居的高楼‘大墙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