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新论断主要基于人民的需求从生存型需求向发展型需求转变。 社会主要矛盾本质上是需求和供给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是生存型需求和基础性供给不足的矛盾。生存型需求具有自然性和底线性。人只有在生存型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延续生命。生存型需求的满足就是温饱。生存型需求得到满足后,人的需求层次自然上升,从生存型需求上升为“发展型需求”。 发展型需求是高层次的需求,表现为“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生存型需求重“量”,发展型需求重“质”。发展型需求和高层次供给不足的矛盾是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型需求具有多样性、高层次性,高层次供给具有复杂性、分配性。 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应该从供给端发力,结合发展型需求改善“高层次供给”,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改善“高层次供给”,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改善民生供给。民生需求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满足民生需求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基础性供给注重“生产性”,而高层次供给则注重“分配性”。在新时代,分配既要彰显公平,又要符合正义。由于每个个体的差异,貌似“公平”的分配也会带来贫富差距。因此,要对“公平分配”进行一定的协调和修正,以实现“分配正义”。要实现“分配正义”,就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改善安全供给。人民在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平安。这就要求我们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形成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多元共治治理模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改善生态供给。生态需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充分导致的生态供给不足是新时代主要矛盾的面向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策,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第四,改善民主供给。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落实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各项权利。 第五,改善法治供给。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通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效率,完善以宪法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下大力气解决老百姓深恶痛绝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权压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着力提高司法公信力,减少和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使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六,改善文化供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文艺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打造精品力作,造就名家大师。要加快构建以社会效益为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文化体制机制,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帮扶力度。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 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