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0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区域教育 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资料图)

    王建平

    学生的习惯养成、兴趣能力培养比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学生的身心健康比考试分数更重要,学生的生命成长比升学更重要。近年来,鄞州教育以“三个更重要”理念为引领,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努力构建育人工作新生态,着力打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创新育人实践

    十九大报告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育人实践中,过去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研究较多,教学形式、教学载体、教学手段、教学工具不断更新,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命成长关注不够,跟不上教育形势的发展,出现了新的不平衡、不充分。

    而习惯、兴趣、能力、健康这些核心素养是学生一辈子的财富,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考量。因此,我们注重研究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两个规律,2013年以来,着力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生评价改革、导师制、作业分层、家校共建等工作,重构了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推进“生动课堂”模式教学改革,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引导式,变简单地把学生“教会”为教学生自己“学会”,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定期组织“生动课堂”展示月活动,选择一批学校进行课改实践。推进“快乐课程”建设,通过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构建基础类、知识拓展类、社会实践类和兴趣特长类四大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有5所学校成为宁波市课改实验学校。推进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变传统的“三好学生”评选为“阳光学子”评选,要求学生成绩在班级中等以上,组织“志愿服务超市”活动,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培养体艺特长。推进导师制工作,变传统班主任模式为“1名首席导师+若干名导师”,每名导师结对若干名学生,构建全员育人模式。

    近年来,我们又着眼大教育观,突破校内校外、课前课后的时空界限,通过系列政策补齐育人拼图,构建“全链式”育人新生态。如推进家校共建共育,校校组理事会、班班建家委会,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合力。实施作息制度改革,推迟中小学生到校时间,保障学生睡眠。实施作业改革,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布置作业,允许学生超过10点后可不完成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初中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分类施教。出台《中小学生习惯养成学段重点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与此同时,我们关注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课程、专用教室的全覆盖,创建成为宁波市唯一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推进学生关爱工作,着力改进食堂建设、课桌椅提升、照明设施、住宿淋浴等民生实事,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采取“四个强化”举措,确保教改政策行之有效

    在制订出台系列政策的同时,我们通过“四个强化”的举措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是强化培训转变理念。组织校长读书会、工作推进会,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授课讲座,组织校长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编发《教育信息参考》推荐好的观点与做法,不断引导校长、教师们转变教育理念。

    二是强化研究完善实施。发挥教研室、教科室、教师进修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等职能,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对政策施行过程的监测与研究,及时校准偏差,不断完善政策的组织实施。

    三是强化考核落实督导。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把政策落实纳入到学校的督导评估,定期组织专项督导,把督导结果与校长、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起来。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评估,把评估结果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是强化公开接受监督。每出台一个新政策,都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媒体、社会、家长的监督。通过社会监督,倒逼教育行政部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为鄞州区教育局局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