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这段有关生态环境的重要表述,在十九大召开期间引发热议,十九大闭幕后仍然热度不减。既因为这一表述符合公众普遍期待,也因为生态环境关乎每个国人利益,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福祉。在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众所周知,由于过去多年经济粗放式发展,在生态环境方面已经付出了代价。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被总结为实现五个“前所未有”: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过去生态环境之所以一度变差,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导致粗放式发展。淡化GDP目标之后,首先会引导地方政府转变发展观念,其次向社会传递出清晰的信号,即绿色发展才是唯一出路。只有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才能让生态环境越变越美,也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制度建设为例,比如,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既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也加大对监管部门的问责力度。再如,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明确了“党政同责”“终身追责”“双重追责”。无疑只有严的制度才能“逼”出绿水青山。 实践证明,过去五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空气质量逐步好转就是明显的例子——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都下降30%以上。这是2013年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1月1日实施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后带来的积极变化。宁波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这五年也取得显著成就,先后出台实施了《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宁波水污染防治方案》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宁波的空气优良率、地表水水质优良率等环境指标均大幅提升,并先后获得了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无论是全国范围生态环境整体转好,还是地方生态环境逐渐变美,既是中央科学决策总体部署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合力推动的收获。而各地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每一种进步,既与地方政府转变发展观念有关,也与企事业单位环境责任意识越来越强有关。当然也与媒体监督、公众参与密不可分。 尽管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卓著,但很多方面仍与老百姓期待有距离。十九大报告也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也就是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要打“持久战”,这对于我们的决心、信心、智慧是一种长久考验,是各级政府、各类企业以及每个公民长期的共同使命。应该说,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也有智慧在未来继续打赢生态环境保护这场“持久战”,因为这五年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凝聚了广泛共识,也给了我们信心。 十九大不再提GDP翻番目标,不仅有利于经济从“量增”向“质增”转变,同时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未来建设美丽中国,同样离不开中央的引领和鞭策。比如,需要中央环保督察组继续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利剑作用。各地政府既要落实已有的法律法规和规划安排,还要因时因地不断完善地方治理方案。作为企业来说,在实现利润目标的同时,只有把环境责任扛在肩上,才能获得发展和赢得尊重。 毫无疑问,建设美丽中国“永远在路上”,生态环境保护也永无止境。因为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今后公众对生态环境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方法会越来越多,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只会越来越严。比今天更美丽的中国,比今天更美丽的宁波,值得我们期待。
|